APP下载

综合方法治疗面神经炎38例

2015-04-04杨玉琴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卫生院甘肃玉门735209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针刺中药

杨玉琴(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卫生院,甘肃 玉门 735209)

综合方法治疗面神经炎38例

杨玉琴
(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卫生院,甘肃玉门735209)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拔罐配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用针刺、拔罐及牵正散治疗。结果:治愈31例(81.6%),好转5例(13.2%),未愈2例(5.2%),总有效率94.7%。结论:针刺、拔罐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面神经炎;针刺;拔罐;中药

面神经炎通常急性起病,患侧颜面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消失或变浅,食物滞留齿颊之间,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皱额、鼓颊、吹口哨等动作[1]。笔者用针刺、拔罐结合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炎3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8例,均为甘肃省玉门市清泉卫生院诊治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21~66岁,平均(31.3±3.2)岁;病程3~18天。单侧面瘫,且经其他检查而排除颅内病变。

符合《神经病学》关于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2]。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眨眼功能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作鼓腮、皱额、蹙眉和闭目等动作,饮水时患侧口角流水,进餐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颊部或舌前2/3处味觉障碍,或听觉过敏或耳廓和外耳道出现疱疹,患侧乳突部疼痛等。

2 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取地仓、颊车、阳白、攒竹、太阳、迎香、承浆、合谷。除合谷穴取双侧,余穴均取患侧。急性期面部穴位应轻刺、浅刺。恢复期配合透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面部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加足三里穴行补法。所取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华佗牌针灸针,快速刺入皮肤。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1次。日1次,7天为一疗程,休息2~3天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

闪罐治疗:在患侧面颊部进行闪火法拔罐,并轻轻向后上方牵拉,以患者舒适为度。日1次,7天为一疗程,休息2~3天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

中药内服:用牵正散加味。全蝎、僵蚕、白芷各6g,白附子、防风、天麻、白术、地龙、威灵仙、当归、川芎、生地各10g,丹参20g,黄芪30g,白芍15g,甘草6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各服150mL。7天为一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患侧表情肌运动自如,与健侧对称。好转:症状减轻,患侧表情肌活动功能部分恢复。未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4 治疗结果

治愈31例(81.6%),好转5例(13.2%),未愈2例(5.2%),总有效率94.7%。

5 典型病例

王某,男,36岁。2天前天热贪凉,席地而睡,加上直吹电风扇,晨起洗脸时发现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流涎,刷牙漏水,并不断加重,吃饭夹饭,喝水漏水。查左侧面部麻木,左侧睑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左嘴角下垂,口角向右侧歪斜,鼓腮漏气,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头颅CT扫描未见脑血管疾病。西医诊断为左侧面神经炎。中医诊断为面瘫。辨证脉络空虚,风寒侵袭,经脉失养。治以扶正祛邪,祛风散寒。进行针刺、闪罐及牵正散加味综合治疗20天后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6 讨 论

面神经炎属中医 “口噼”范畴。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营卫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使经络痹阻,气血瘀滞,颜面营卫不和,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足阳明经精气郁遏,面部筋脉失于濡养而出现口眼歪斜。而且足太阳筋脉为“目上冈”,足阳明筋脉为“目下冈”,手足三阳经循行于面部,故针刺取穴均以足阳明、足太阳经之穴位为主。针刺穴位可疏通气血、温通经络,使面部受阻经络功能恢复正常[3]。阳白、攒竹、迎香、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等穴能疏通阳明、少阳经脉,祛风散寒,使筋肉得濡润温煦,同时合谷穴是阳明经原穴,能激发经气到达病所,并且调和气血,濡养经脉[4]。通过针刺对穴位、经络起到激发作用,使经气运行通畅,可调节微循环及血流量,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加速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同时还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消除水肿,恢复面部的神经肌肉功能[5]。

闪罐可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改善面部经络气血运行。可激发卫气,给邪毒以通道,将病邪拔出体外,使面肌得以充养,从而加速瘫痪病症恢复[6]。同时,火罐内负压可以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剌激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进而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局部的营养与代谢,增强肌纤维收缩,消除炎症与水肿,从而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7]。

牵正散加味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通经络,止痉挛,僵蚕、全蝎、天麻、地龙祛风止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丹参养血益气、活血化瘀,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白术益气固表,防风、白芷疏散经络中之风邪、祛邪外出,威灵仙祛风除湿、通十二经络。全方有疏风通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扶正祛邪之功。

针刺、闪罐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可使正气得扶,经络得通,气血得调,脉络得濡而恢复面部肌肉和神经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鹏,陈少宗.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取穴现状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98-99.

[2]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

[3]于冬春,李亚萍,王慧泉,等.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 (2):141.

[4]张宣玲,邵东北,黄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10,31(2):117.

[5]陈惠珊,张志渝,覃小穗.针刺﹑走罐疗法结合耳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8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3):61-63.

[6]徐世敏,张怀艺,郭耀光,等.针罐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 (9):158-159.

[7]白冰超,闫隽.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2):138-139.

[收稿日期]2015-09-08

[中图分类号]R277.7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2-1114-01

猜你喜欢

针刺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中药也伤肝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