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80例

2015-04-04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苏州215009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潘 晨,符 虹(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 苏州 215009)

健脾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80例

潘晨,符虹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服用健脾合剂治疗4周。结果:痊愈6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健脾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健脾合剂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疾病,多发于1~6岁儿童,常表现为较长时间食欲缺乏或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至拒食,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的身高、体质量等生长发育,并可造成患儿免疫力下降,使增加其他系统疾病的易感性[1]。笔者用健脾合剂治疗厌食症脾胃气虚型收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男45例、女35例,年龄1~10岁,病程2个月~3年。

诊断标准[1]:① 食欲显著减退或消失,不思摄食,食量显著少于正常同龄儿童;②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③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泄泻、胃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④理化检查:D-木糖吸收排泄率降低,尿淀粉酶降低,血、头发的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中医辨证标准:厌恶进食,厌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

2 治疗方法

服用健脾合剂治疗。健脾合剂(自制产品苏药制字Z04001553,由党参、茯苓、炙甘草、炒白术、炒陈皮、炒山药组成。)10mL,每天3次,连服4周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痊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与同龄健康儿童相当;②好转:食欲有所增强,食量稍有增加;③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4 治疗结果

痊愈6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5 讨 论

目前西医主要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补锌剂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临床可起到一定疗效,但停药后病情易反复。

中医古籍对此病记载较少,至宋代将其列为儿科独立病证,称为“乳食不下”。后世医家又有“恶食”、“食不下”、“不能食”等多种病名[3]。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易为寒热、乳食所伤,加之小儿饮食不知饥饱,饮食无节制,过食生冷、肥甘厚腻或零食等食物,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本病的发生。

健脾合剂中党参补中益气,炒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炒陈皮理气健脾,炒山药补脾养胃,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健脾养胃、助运开胃。因此,健脾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4.

[2]图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80.

[3]刘斐,林洁.小儿厌食古代文献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125-127.

[收稿日期]2015-07-03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2-1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