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5-04-04黄奕燕

河北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餐后传导神经

黄奕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存在高血糖,极易发生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2]。DPN病理改变广泛,主要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颅神经,脑及脊髓也可受累,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患者可出现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以及脑神经病变[3]。DPN的出现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治DPN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非常重要,也是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对52例DPN患者进行足部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DPN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标准[4],排除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损坏,脑梗死以及其他原因引起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8.3±5.32)岁;空腹血糖(FBG)6.9~25.4 mmol/L,平均(8.2 ±4.91)mmol/L;体重指数(BMI)23~38 kg/m2,平均(28.1±5.26)kg/m2;糖尿病史5~14年,平均(7.9±2.33)年;DPN病史1~10年,平均(4.7±3.04)年;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21例,接受注射胰岛素治疗3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47.9±5.40)岁;FBG 6.7~24.9 mmol/L,平均(7.8±4.76)mmol/L;体重指数(BMI)24~37 kg/m2,平均(27.5±4.87)kg/m2;糖尿病史6~14年,平均(8.1±2.51)年;DPN病史1~11年,平均(4.8±2.97)年;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23例,接受注射胰岛素治疗29例。治疗前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病史、用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给予抗氧化、改善神经营养和微循环等药物控制DPN。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DPN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病情监测、适当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足部护理干预,为期2个月。包括:(1)中药足浴:依据经典足浴药方,在1 200 ml水中加入一剂药熬制成400 ml汤剂,转到足浴桶中,然后加43~46℃的温水至液面至少高于踝关节6 cm,每5分钟加70℃左右的水200 ml用来维持药液温度的稳定,1次/d,每次浸泡双足30~40 min。足浴后用干净毛巾擦干足部,并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损坏。(2)涂药:对于皮肤干燥,冬季易出现皮肤皲裂的患者,足部涂擦润肤霜,防止脚部皮肤皲裂。(3)按摩:用双手大小鱼际从足尖开始逐渐按摩至小腿,1次/d,每次约30 min。(4)下肢运动:指导患者下肢运动,20~30 min/d。

1.4 评定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恢复正常,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症状改善明显,深浅感觉恢复基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肢体无力、疼痛、麻木症状减轻,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 m/s以下,深浅感觉较前敏感;(3)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及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4]。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观察指标 护理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以及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下降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0.81,0.46,1.05,P>0.05);对照组护理后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但仅胫后神经较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其余均无显著改变(t=0.23,0.65,0.94,P>0.05);观察组护理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t=7.30,6.18,11.48,6.93,P<0.05),且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2,7.95,4.81,7.92,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n=54,m/s,±s

表1 2组护理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n=54,m/s,±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胫后神经 腓神经观察组护理前 42.4±9.15 43.23±8.74 38.97±8.22 32.48±7.95护理后 49.3±9.21* 49.60±8.55* 50.12±8.50* 39.46±8.24*对照组护理前 42.6±8.76 42.95±8.83 39.04±8.36 32.54±8.07护理后 44.0±8.87 43.10±8.46 44.01±8.45*33.28±5.29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54,例(%)

2.3 护理后2组FBG和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护理后2组FBG和餐后2 h血糖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6.03,P<0.05)。见表3。

表3 护理后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比较n=54,mmol/L,±s

表3 护理后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比较n=54,mmol/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空腹血糖下降 餐后2 h 血糖下降观察组 2.37±0.31* 4.15±0.56*对照组1.02±0.26 2.24±0.37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出现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DPN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目前认为DPN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相关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糖代谢的正常进行[6]。只有糖代谢正常进行才能源源不断的为神经系统提供充足的能量,如果糖代谢发生紊乱,神经系统就失去了足够的能量,也就无法正常运行。临床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先出现在下肢,后出现在上肢[7],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常被累及,发病早期患者多表现为感觉障碍,进一步做检查可发现受累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DPN患者足部护理干预,包括中药足浴、涂药、按摩、下肢运动等措施。中药足浴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养生之法,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薰洗的治疗作用,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同时药物离子在水的作用下通过黏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送到人体的足部达到加速周围神经传导和改善症状、体征的作用[8]。足部涂抹防皲裂药膏,可有效防止足部病情的恶化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足部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用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刺激糖代谢、周围神经反射区,以调节机体糖代谢,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9]。下肢适当锻炼促进下肢及足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预防足部病情恶化以及感染、溃疡、坏疽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0]。结果显示,护理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t=7.30,6.18,11.48,6.93,P<0.05),且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t=8.12,7.95,4.81,7.92,P<0.05),临床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9.600,P<0.05),患者FBG和餐后2 h血糖也较常规护理组得到了更好的控制(t=4.27,6.03,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DPN患者足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疗效,还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朱汝霞,张桥,林媛媛.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医药导报,2013,32:1450-1454.

2 贾佳,余江毅.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782-788.

3 赵艳莉,赵贵娟,李晓光,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105-1107.

4 郑永玲,金涛.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法舒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激光杂志,2013,34:122-123.

5 朱筱,陈敏,胡湘明.穴位磁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79-82.

6 张世龙,李含章,邓农,等.麻疼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中药材,2013.36:1546-1548.

7 范乐平,林静娜.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412-414.

8 王星娜,朱筱.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73-75.

9 宋杰,申黎明,侯建军.腰背部椅式按摩效果的性别差异.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135-139.

10 张振国,邱作成,马晖,等.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353-2354.

猜你喜欢

餐后传导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