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烹饪专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探讨

2015-04-01成希祥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1期
关键词:烹饪实践教学模式高等教育

成希祥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高等学校创办烹饪教育以来,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应重视“主体—平台—教法—监控”四位一体模式的打造。具体建议如下: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优化校内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重视现代技术教学方法和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完善实践教学的监控体系。

关键词:烹饪;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71-03

我国高等学校创办烹饪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学术性与职业性是我国烹饪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取向,决定了烹饪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既体现了烹饪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也体现了烹饪高等教育与烹饪中等教育的差异,在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特别强调知识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课程设计单一、教学与实际脱节、对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不够、师资力量不强等,这很难满足烹饪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还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尝试对烹饪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加以初探,以期推进烹饪教育教学的进步。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烹饪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应重视“主体—平台—教法—监控”四位一体模式的打造。主体即厘清教(教师)与学(学生)双主体的地位;平台即建构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践基地;教法即研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监控即加强实践教学监督保障。

一、确立双主体的核心地位

1.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数据显示,高达11.2%的高等烹饪专业毕业生在离校5年内改行。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是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学改革活动(包括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它要求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认清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和发展的主力军。只有这样才能把实践教学深入化,并努力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对烹饪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而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1)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使烹饪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生产能力,逐步形成一支“理论有高度、实践有技能、经营有招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选派教师到餐饮企业进行锻炼,鼓励教师为企业经营发展进行咨询诊断和人员培训,为其生产经营出谋划策。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调整知识结构,扩展业务视野,丰富实践内容,为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工作奠定基础。(3)鼓励教师参加各层次的进修、培训和深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保障实践教学改革目标顺利实现。(4)加强横向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通过与餐饮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产生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另外,还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聘请同行或专家来学校讲座、授课。按照上述措施来做,完全有可能培养出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烹饪高等教育教师队伍。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理论认为:自主性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行为。而烹饪实践教学中逼真的学习环境,以及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紧密结合的、循序渐进的强实操性,与自主性学习的条件不谋而合。在烹饪实践教学中运用自主性学习法,以学生动手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想象创新性、实践创作性,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技能,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烹饪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烹饪基本功、烹调基本技法等知识以后,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消化和吸收。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就某技能单纯地、反复地练习,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感。而在自主性教学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以后,按照基本技艺(如刀工、抛锅、芡、原料掌控等)的学习与掌握→基本技法(如典型菜式、各种烹饪技法等)的演练→理论知识(营养学、烹饪美学以及烹饪经验性常识等)的运用→自主性学习(分组选择食材、命名、构思、组合、分工协作、教师指导与帮助、作品展示、师生点评)的开展→知识与技能获得提高,完全由学生自主操作,设计所要制作的作品(包括命名、主辅料的搭配、料头的配置、烹调技法的选择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用心加工,原有的知识不断的被理解、消化和吸收,最后达到深化的目的。此类教学过程设计最主要的是学生始终为主角,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激情。

二、构建实践教学的平台环境

1.优化校内实训教学环境。创造条件,提供合理的烹饪实践训练场所,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除为学生提供烹饪实训室外,还得构建基本功训练实训室、热菜制作实训室、菜品评判展销室、面点制作实训室和雕刻拼盘实训室等,既要设施齐全,又要功能合理,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设虚拟酒店,从事菜品的生产与销售;基础条件较差的院校更应创造条件,即使是用铁锅翻砂来练习锅勺运用技能、把报纸切碎来练习刀工切配技能,也要比纸上谈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烹饪教育的实践教学应及时了解烹饪行业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真实环境”是实践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原则,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中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烹饪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政府部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以获得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可探索产学结合之路,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可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常年安排实习学生;可聘请行业名师充当技术顾问或者聘用对口单位的主厨作为实习辅导老师;可选聘专职实训辅导员往来于各实习单位,跟踪辅导实习学生;可定期召开行业师傅座谈会,加强技艺研讨与情感沟通;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大型餐饮和酒店企业的厨房生产部门,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烹饪知识与技能。

三、探究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1.现代技术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技术教学的两大平台。要想达到既有利于课程开发和拓宽教学信息量,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就要在烹饪教学中合理设计、开发和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烹饪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理论课程实践化,如设计烹饪教学软件,建立烹饪多媒体库,制作多媒体课件,用直观感强的方式阐述烹饪技艺理论,增强可视性,提高认知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课,如刀功训练、食品雕刻、菜肴制作、艺术拼盘等,烹饪教师可利用图片、动画或录像机录制烹饪技能演示过程,对操作要领和技巧的关键过程可利用多媒体的局部放大、重复播放、慢放等功能进行直观地展示,对烹饪技能操作规范、重点难点进行剖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片,国内、国际烹饪大赛的影视资料,来介绍课程的成就,影像资料的内容都是实况录制的,它可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增强学习兴趣。此外,模拟厨房的应用也加深了学生对厨房加工的过程的认识。

2.研究性教学的应用。研究性教学以创造新知为特点,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在持续的知识探究中发展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造个性;教师在持续研究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与学生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拓展教学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制作菜点时常用的挂糊手法,可以组织学生备齐挂糊所用的原料,让学生通过逐次实验的方式对比教师给出的几种配比来验证教材中所写的挂糊是不是最佳配比。在实践课中,鼓励学生思考,钻研问题。此时教师不是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以导促学,强化实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一是将理论讲授与示范相结合。例如:“裱花蛋糕制作”一课,通过边讲边示范,使学生从直观的印象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品种的理论要点。二是将示范与操作相结合。例如:面包制作,由于需要较大的投料量,可以将第一次品种教学安排为既是示范课,又是操作课。对于面团的调制采取集体示范,而对于面团的分割、成形、饧发、烘烤等工序则采取边示范边操作,或者先示范后操作的方式。三将操作课与实习课相结合,将学生在操作课上生产的产品销售给本校学生作为课间加餐食品,这样可收到资金循环使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双重效果。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监控体系

烹饪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教学的重心已由过去的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除了监控课堂教学环节外,还要监控课外的各教学环节,建立“学生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发展潜力”的五位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校内实训应配齐相应的辅导老师,严格规定其工作程序,把辅导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对于学生的实训与实践,也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学生的技能水平甄别上,要制订出合理的测评标准,可将平时测试成绩、实践实训成绩、正规的烹饪比赛(如烹饪技能大赛)或资格考试(如技术等级证书考试)成绩统一进行量化,并直接与就业推荐挂钩。

参考文献:

[1]章海风.研究性教学法在烹饪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12).

[2]贺习耀.烹饪技能教学应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商界,2010,(6):218-219.

[3]崔桂友.烹饪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3):4l-43.

[4]吴晓伟.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07).

[5]李想,周世中.烹饪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系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7).

[6]冯磊.关于烹饪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创新思考[J].企业导报,2011,(04).

[7]朱利荣.试论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猜你喜欢

烹饪实践教学模式高等教育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信息素养在高职食品科学专业(烹饪方向)学生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