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加高效——以“工业”为例

2015-03-30臧丽芹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南京210024

地理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工业教学方法

臧丽芹(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24)

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加高效——以“工业”为例

臧丽芹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24)

摘要:阐述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分别是:提高兴趣、加强互动、思维碰撞、紧扣目标、理解重点、把握结构。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工业”一节为例,介绍了提高效率的具体途径,分别是:通过播放精选视频,来提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见解,来实现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碰撞思维火花;做模拟实践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读课本重要结论,理解教学重点;写提纲把握知识结构。

关键词:初中地理;工业;教学方法

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也就是说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对于课堂而言,注意是学习活动的开始。 根据注意规律,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20分钟左右,而一堂课是4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模式,交替使用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八年级上册“工业”为例,这是一节老师与学生均不太喜欢的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吸引学生最大程度最深层次的参与,也可以将这节内容上的高效而灵动。

一、看视频,提升学习兴趣

播放“假如没有工业”的视频来导入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内容猜视频的题目,可以提示前几个字为“假如没有”。“汽车废弃、楼房倒塌、人类倒退到钻木取火的年代……”犹如电影大片般的场景能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随之引入课题。

再如针对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其夸夸而谈,不如播放视频更有说服力。笔者此处选用的视频“印度为何青睐中国高铁”,一方面紧跟时事,贴近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角,另一方面也能生动形象的反映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教学,教师不应仅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其分布上,还应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技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实例,如“上海3D打印建筑”等,这些视频的播放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向往与热情,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这也体现了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谈见解,实现高效互动

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渠道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和沟通,表达各自的想法,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实现高效互动。这样的互动需要教师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呈现自己见解的空间。

在本节课中,对工业下定义以及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什么是工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容易与其他部门混淆,因此设计了一个“分分类”的小活动。教师展示了六张工业内容的图片,分别是开采煤矿、开采铁矿、制造玩具、炼钢、服装制造、生产啤酒,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分类。不少学生参考课本“工业”的定义,把图片划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两大类。也有学生根据平时知识积累将图片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教师引导其说出分类依据。还有学生提出了与教师设计初衷完全不一样的分类,例如将开采铁矿和炼钢归为一类,理由是二者之间具有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在解决图片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表达了不同的见解,这也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创新求异精神的体现。比起教师空洞地讲解定义,寻找答案的过程不仅令学生对工业有更深的了解,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

同样,一节课也可以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完美谢幕。在本节课的尾声,笔者展示了如下材料:中国社科

院发布的《工业大国与工业强国战略》指出,“中国正处于一个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过程。”根据材料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给出结语:“大家一定都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成为工业强国,这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点什么呢?”而学生的答案如“支持国货”、“努力学习”等则将师生间的问题式互动推向高潮,较好的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议话题,碰撞思维火花

一节课45分钟,如果让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高度集中于听讲上,学生易疲惫,因此课堂上教师有必要适时将“讲课模式”调整为其他模式,例如讨论。讨论可以根据课堂生成而即兴形成,比如当学生表现出对某些话题的浓厚兴趣时,不妨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讨论。当然这样的讨论时间也可以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话题而预留的。课堂讨论既可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我国工业的分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我国工业发展如此迅速,许多地方都在积极的招商引资。假如你准备投资建厂,在选择厂址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以服装厂、软件开发公司、水果罐头厂、钢铁厂为例)?”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原料、市场、劳动力、人才、科技、交通、水源”等。尽管这一内容被纳入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但是许多城市初中学生知识面广,视野开阔,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也可以很好的领悟这一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影响上述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这样的话题讨论不仅推进课堂节奏,还能引起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思维碰撞。当然,此处内容不宜深度挖掘,一般讨论即可,为未来高中地理的学习留下伏笔。

四、做活动,活化教学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遗忘度也很高。如果给学生创造一些必要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更清晰的印象,这也是活化教学目标的体现。在学生讨论得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之后,我们还可以设计“贴一贴”活动,要求学生用笑脸贴在中国地图上表示出其工厂所在位置。大部分学生把笑脸贴在了东部沿海地区,理由是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原料丰富、科技先进等,这也恰好暗合了我国工业中心在东部密集的原因。活动中,也会有少数学生将笑脸贴贴在西部地区,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更应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独立精神,分析原因,可知西部吸引他们的是劳动力及土地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关注西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更能理解我国工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关于工业对社会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性,设计“角色模拟”的扮演活动,要求学生从科学家、农民、建筑工人、司机四个卡通形象中任选一个,说出该角色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工业产品。有了这个活动做铺垫,教师总结“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物质条件。”这个理性的结论因为建立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更易被理解和接受。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枯燥而抽象的知识赋予鲜活的生命,使之贴近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成为具有探索意义的活动。

五、读结论,理解教学重点

一般多认为朗读出现在语文课上,地理课有必要读吗?读什么内容呢?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课文中一些结论性的语言,朗读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们可以让学生齐读课文中的结论——“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工业中心稀疏。”

此外当学生较为浮躁,注意力较为分散时,朗读也是让所有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组织形式。

六、写提纲,把握知识结构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许多热闹的课,只看外在、只顾活跃课堂气氛。细究之下,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必要的知识网络,很难将零散的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全面而且容易遗忘。如果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比喻为一棵树的话,提纲恰如这棵树的枝干,能让四处飘落的树叶般的知识点有所附着。让学生将一节内容的提纲写下来,对于整理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

(责任编校:李文田)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工业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工业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