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沅湘才薮窟 夫子冠群英——晚清吴大廷生平事略

2015-03-28尹海江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曾国藩

尹海江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欧阳修说:“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1]28吴大廷就是一位文学与政事兼善的人物。吴大廷 (1825~1877),字桐云,又字彤云、云轩,号小酉腴山馆主人。湖南沅陵人,清咸丰五年举人。先后为胡林翼、李续宜、沈葆桢、左宗棠、郭嵩焘、曾国藩等人所青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主持闽省盐政,革除积弊,推行票盐新法,政声卓著,士民拥戴;以任按察使衔任台湾兵备道,在处理美国“台湾罗发号事件”、“葡萄牙轮船敲诈事件”,不畏不屈,维护了主权和台湾民众的利益。晚年沪执掌水师,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海军军事技术,细心画制定水师有关章程,为晚清早期水师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勤于读书著述,有《小酉腴山馆文抄》九卷, 《集外文》四卷, 《小酉腴山馆诗抄》(附补录、续编、三编、四编)共八卷等。前人评论他为“纯儒”。郑敦谨致书胡林翼称赞吴大廷为“湖南京官中第一人”。其诗文创作受国学大师俞樾、夏、吴汝纶等人嘉奖,俞樾为其著作题签,孙裔言、曾国藩等人为其作序跋。冯志沂称其文近“韩子”。夏称其文“与林亭之学相伯仲”,称其“沅湘才薮窟,夫子冠群英”。

一、求学科举与早年仕途

吴大廷祖籍江苏常州武进,其十一世祖吴敬于明朝初年从征五溪,为百户所,子孙遂为辰州人。吴敬后来随征交趾,阵亡,返葬沅陵,其长子吴受因军功升为正千户;八世祖吴勋袭世职,明正德二年在一次战斗中阵亡,朝廷颁旨加奖,并在当地建昭忠祠;五世祖吴祁也以军功获赠怀远将军;祖辈中有为弟子员的,有为明经的,甚至有“由御史祀乡贤者”。后来家道衰落,沦为寒素之家,吴大廷“激昂愧奋”,少年英才,早年从虎溪书院山长蔡云帆 (用锡,益阳人,拔贡)学诗赋,聪明颖异,器识不凡,县试以《淡客赋》(以峨眉淡扫春风面为韵)、《投笔封侯赋》(以班定远投笔封侯为韵)名列前茅;府试题为《壶头山怀古》(五古),《凤尾蕉》(七律四首,分别限庚、青、蒸、尤韵),四邑合取获第一名。受县学教授洪摹云 (浙江慈溪人)和府学教授雷震初 (北京人,己丑翰林)赏爱。院试有岁考和科考 (三年二考:每逢丑、辰、未、戌之年称为岁试,逢寅、巳、申、亥之年称为科试),学使陈壇 (乙末翰林)定其为优等,并“补郡学弟子员,科列高等,旋食饩”,为廪膳生。赴长沙乡试不利,于凤凰山苦节读书,后经岁试、复试、科试吴大廷皆获第一名,为拔贡生。受学使梁同新(番禺人,丙申翰林)称赏。期间联合同学施粥赈饥,为修贡院到浦市收捐,协助郡守钟子宾、靖州牧裘琨鸣校阅府试、州试试卷。28岁赴长沙,拟进京参加礼部考试,其间协助钟子宾襄校试卷。

1852年十月吴大廷寓北京崇文门西东草厂八条胡同“辰沅会馆”,参加礼部考试。在京与溆浦舒伯鲁 (字焘)、岳阳吴兰坪 (敏树)订交,秋闱失利,同考官尹国珍 (丁未翰林)力荐又不售,后得奉天府丞张振之的赏识,延其入幕,深得信任,助张校阅州府考卷,又助其劝谕地方办团练,请专家授团练技法,深得张氏器重,事无巨细,全倚重之。吴大廷感慨道:“知遇之感盖生平所未有。”吴大廷也益自奋发,改其“跌宕余习”,“不通贿赂,不受请托,一禀公心”。曾有人递来千金贴,他“不诘其名,取贴对灯焚之”。吴大廷襄助张氏,初显才干,如往年恩科考试只有“正取”三人,经他积极活动,另增“陪取”三人;经他甄拔之人,参加顺天乡试,竟有十六人中举,为“前数十年所未有”。

后来吴大廷曾短时入梁同新幕,后为内阁行走(行走:非专任官,非正式编制)、侍读上行走、国史馆分校等职。虽然两次举进士不第,但读书交友收获颇丰。与其订交可分为两类:顺天群如成奎垣(辽阳人)、李鹤年 (辽宁义县人)等,湖广群如范志熙 (武昌人)、吴又桓 (黄冈人)等,以及溆浦严仙舫 (字正基,溆浦人,严如煜之长子),又因严仙舫结识左宗棠和郑筱珊 (长沙人,后官刑部尚书)。郑筱珊对吴大廷“极垂青眼”,致书胡林翼称其为“湖南京官中第一”;复因易笏山 (汉寿人)、田鼎臣 (龙山人)结识王茂荫 (字子怀,安徽歙县人),“自是往来,极承青盼。”郭嵩焘也因左宗棠得识吴大廷,随了解加深, “悔相知晚,遂缔交焉。”交友使吴大廷大受益,如原来“视天下事无不可为”,因严仙舫而“始知天下事不易为,而不敢肆矣”;左宗棠也曾“激发其经济之志”。

后因李续宜之举奏诏令吴大廷赴皖营剿捻,同受荐者十人,李续宜奏称其“人品方端,才识卓荦”。后得知李续宜之奏,原是胡林翼的举荐。吴大廷临危受命,正酬其平生之志。在李续宜幕很受重用,当李重病其间,将私印付之,“一切公事皆令余先行裁决,然后判行。”同治元年 (1862)吴大廷39岁,曾国藩因其弟曾国荃的介绍认识吴大廷,同年二月吴大廷在安庆谒见了曾国藩,曾称赞他“吾楚之人杰”,并“常与谈艺文事,心意甚惬”。后来因事与李续宜有了嫌隙,以为李“倚任不专,间于谗忌”,遂决绝意辞归。李续宜虽多方挽留,有“伊负我,我不负伊”之语,未能挽留。五月有左宗棠正保举,大病中又有曾国藩、郭嵩焘多次亲往看护,病愈曾国藩盛情相留,当得知辞职期间曾国藩仍每月发给期薪水,深受感动,毅然赴临淮大营。

在临淮大营,军情紧急,捻军已夺取蚌阜,占据定远县城,距大营仅六十里,声言以二十万众夺取凤阳府县,并袭夺临淮大营。人心震恐,“商贾居民纷纷迁避”,以为临淮万不能守。吴大廷料敌不能速来,沉着应战,出告示不准囤积米粮,加强水上巡防,不准居民出境,缉拿可疑之人,禁止传播谣言。同时传布援军即至,以定人心而疑敌,并于营墙周围遍树旗帜枪械,以为援兵已至,并要求各部照常办公,如无事一般,他自己则仍为门人周某讲学不辍,处变不惊,成功演了一出空城计。事后军中向朝廷为其请功,军机处已以道员记名,待缺任用,并赏赐顶戴花翎。后来有捻首张宗雨伪降,部将叛变,吴大廷识皆先有预见,并另有防备,都得到成功处置。

二、改革盐政与履职台湾

同治四年 (1865)左宗棠督师福建,调吴大廷、胡雪岩等共四人赴闽,吴大廷主持福建盐政,以筹军饷。当时闽中盐政败坏,大小官员皆以为万难整顿。吴大廷下令清除陋规,废止浮费。又召集商馆设立“南台课厘局”,实行“票运厘课并抽之法”,并撰《请改票运禀稿》,历陈闽中盐政兴废变迁,分析败坏之由,既力陈“商力之不可救”,为商人请命:又揭发官吏之贪默:“毁报失水、抢毁等情,上下分肥,弊端百出。”他还先后上奏《请免商人带输八十余万两详稿》、 《革除盐道浮费禀稿》、《革西河浦下两关私费,请提耗羡津贴办公禀稿》、《裁革西河关未尽陋规》、《请缓征盐商积欠帑息稿》、《请奏免盐商带输详稿》等文,除旧革新。他的改革得到左宗棠的大力支持:“左公据以入告,字字坚辣,末段剔开中丞盐道,专以祸福自任,尤见担当。”盐政改革获得显著成效,改革后“除夕清查征收课厘实银较前任已愈两倍有奇”,“不特近数十年盐务所未有,即自有福建盐务以来亦未有如此之起色也。”官商咸受其益。盐税改革成功后重视文教:“以盐课盈余筹添凤池书院膏火”,奖赏优秀生员,并“谆谆训以义利之辨”。又捐资重修李忠定公祠、朱子祠等。

因整顿盐政有功,吴大廷升任台湾兵备道。吴大廷到任即起草并发布《通饬各属洁清自爱各抒己见札稿》、《晓谕全台军民士商示稿》、《训士告示》、《通饬府厅县清理狱讼示稿》、《筹议海防禀稿》等文告,整顿风纪,革除陋规,扶持正气,处理积案。在台湾任上成功处置两件大案:一是陈文杀官员案,一是丁勇调戏妇女被当地民众打死案。前者为台湾彰化有犯罪团伙拒捕并杀死官员,长期未能破案,后来抓到一名叫陈文的疑犯,州府欲以首犯处决,在过堂画供时,该犯泣诉其冤,吴大廷重检卷牍,发现首犯名叫陈鲁,陈文只是从犯,罪不当死,于是驳回再审。而州府虽经再审仍定死罪,吴大廷再次驳回,要求必须缉拿首犯。此案久拖未决,而地方官员为规避处分,篡改文书,并暗中疏通大吏,欲草率结案。结果巡抚果然下文,同意将该案犯就地正法。吴大廷据理坚持,并命令该县限期缉拿了正犯。最后,陈文虽罪不可饶,而罚当其罪,没有做冤死鬼。另一件事是新兵营有一士兵黑夜看戏时,调戏妇女,被乡民群殴而死。官方抓到一名参与殴打者,欲以处死。吴大廷以法律有故杀、擅杀和误杀之分,认为此案为群殴致人死亡,未必有故意杀人之心,而以误杀论处。吴大廷对待死刑案件是非常谨慎的。

同治六年 (1867)台湾发生了两件涉外事件:一为“琅娇事件” (又称“罗妹号事件”),一为“葡萄牙轮船欺诈案”。“琅娇事件”是美军总兵官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让礼来到台湾,提出美国轮船“罗妹号”在琅娇洋面遭遇风暴,船受损毁,船主人等登岸时被台湾当地土著人杀死十二人,领事声称美国欲兴兵报复,其气势汹汹。一些官员畏洋人如虎,而部分军人又贪功,因而他们想要举兵征剿。吴大廷提出“生番不可剿,夷人不足畏”,并手陈不可征剿的理由五条,力主和议,因而大怫上司之意。由于吴大廷的坚持,并勇于担当,事件最终以和议解决,避免了流血事件。所谓葡萄牙轮船欺诈案,是该国宣称三年前其轮船在台湾“梁各口”遇风搁浅而被抢,威胁将派兵船前来征剿。而实际上,据调查不仅“梁各口”这个地名为子虚乌有,而且并无葡萄牙轮船被抢事件。况且事隔三年才来追究,这完全是欺诈!两件事一前一后,实质是西方列强故意挑起事端,欲意从中获利。吴大廷认为夷人之狡悍固然可恶,而大吏之软懦更为可耻。这年十二月查复葡萄牙轮船被抢事件,吴大廷写道:“听督抚如何咨呈总理衙门,能使布 (葡)国听从甚好,否则,听之,亦不惧也。”对待狡诈的西方列强,他无畏无惧,敢斗善斗,但由于与督抚这些重大问题上意见不合,心中悲愤:“吾之志厄而不得申者多矣。嗟呼!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以有病需治,内渡就医。此后沈葆桢奏请吴大廷提调福州船政,得到朝廷批准,而不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来信,催吴大廷仍回台湾任职,经沈葆桢周旋,最终朝廷同意其留任福州。期间,友朋相聚,吴大廷所作诗文亦复不少,如与刘个亭、章子亮等人同游福州鼓山,作诗一首,后友人刻石于喝水岩。

三、操练水师与主战抗敌

陕西巡抚刘典 (1820-1879,号克庵,湖南宁乡人)来函请其入陕谋政。吴大廷离开福州之前参与制定了水师《章程》十条,内容分别有:官制、廉饷、操练、日期、赏罚、修整、运载、分段、巡缉、探报。又参与撰写《轮船请设统领疏稿》等,同时还撰写了《台湾进退志》。吴大廷来到刘典在三原的大营,陕甘总督左宗棠住氵开阳 (今千阳县),二人有不和,吴大廷常来往于两地,为斡旋关说,终于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不久沈葆桢奏请朝廷,要求吴大廷回闽主持船政,而左宗棠也上奏朝廷让吴大廷主持河东盐政,以筹办军饷。当时左宗棠正为军饷“奇绌”而“焦灼万分”。沈葆桢棋先一著,领先一步得朝廷批文。

同治九年 (1870)发生“天津教案”,法国领事及其他洋人二十一人被天津民众杀死。洋人以武力要挟,朝廷上下惶惶不安。曾国藩时任直隶总督,负责处理该案。当时吴大廷正率“万年清”往天津运送闽粮,在上海获此消息,有人惧怕洋人而不敢行,吴大廷毅然前往。在天津谒见曾国藩及其幕僚吴汝纶,曾国藩称赞吴大廷“有豪杰气,有不避艰险之志,为近时罕有”,欲留其办理教案。吴大廷劝说曾国藩“调兵防备,先发制人”,“劝其力持正论,以拒邪谋”,并代拟“复法酋照会”。吴大廷的进言,曾国藩先已允准,后来又“颇似采纳”。然而在朝廷的压力下,最后曾国藩还是采纳了通商大臣崇地山的意见“将府县奏交刑部治罪”,又采纳了丁日昌的意见“遍拿津民议抵”。此两事吴大廷及其朋友方宗诚私下有议,认为曾国藩“不能纳言”,“两事诚为失体”。其实曾国藩也是迫于朝廷压力才出此下策,后来李鸿章由西安调任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而曾国藩仍回任两江总督 (时马谷山被刺,总督一职缺位)。曾国藩上疏朝廷让吴大廷总理轮船操练事宜,奏疏中称赞吴大廷“学问渊邃,才识闳远”,“议事尤有通识,洵堪胜艰巨之任”, “熟悉船政,于兵事、船政讲求有素”。

吴大廷是晚清积极主战派成员,下车伊始,即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并着手制度章程的建设。他视察前线,用心布防,严格训练,用西方军事技术训练官兵,还亲自调考新募水手,演习水战阵法、炮法,组织测海、恬吉、威靖等进行联合训练等等。他在吴淞“看花旗大兵船演炮”,拟定《专留操江、测海二船泊沪操练稿》,制定《操练章程》,撰写《轮船制造操练问答》、《中国驾驶轮船应用洋人抑用华人问答》等,又撰写《翻译外国书籍议》,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他经常自亲率领操江、测海、威靖等舰出洋操练,在巡练中从严要求,严格奖惩,“黜去威靖号炮手之滥充者。”他要求水师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如要求演习英国水师阵法,学习西方罗盘测量技术,学习英国海军的军事技术,在水师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编队伍”、“听号令”、“严纪律”、“劝功名”等各项制度,撰写了《威靖管带船主训练稿》、《轮船南北分巡议》、《规划操练轮船事宜议》等。这些理论建树与实践训练“皆从泰西新法得来,略参中国兵法,皆未经人道者”。

同治十一年 (1872)元旦卜牙牌不利,二月初八日曾国藩病逝于金陵,吴大廷在文中写道:“江南百事已矣!”吴大廷虽有机会“赴总理衙门帮办法兰西换约之事”,还可因此获得“优保”,曾纪泽也极力支持他;但吴大廷“以和戎非其志也,力辞乃已”,足见其深明利义之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大廷的矜持和坚守。这一年冬天嫡妻在沅陵去世,新年后吴大廷才得闻噩耗。正月底为亡妻设奠于上海一粟庵,“吊客踵至,不受赙赗”。

光绪元年 (1875)发生“四明公所华洋滋事案”,“四明公所”在当时上海县城外西北方向,是宁波商旅会馆,法租界强行占地修路而引发流血事件,开枪打死中国人,宁波人焚毁法租界房屋四十间,后事态进一步扩大,法国水师上岸打死打伤中国二十多人。吴大廷受沈保桢之托处理此事,法国方面无理霸道,吴大廷据理批驳,辩论是非,峻词却之,迫使法方不得不放弃四明公所土地,并抚恤死者家属,成功处置四明公所案。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他坚决斗争,但对国际友人却态度有别,如日本人竹添光鸿此时来华,以《栈云峡雨日记》求题,吴大廷以其人敦厚笃实,慕名好善,态度诚恳,为其点定诗文,并作《栈云峡雨日记题跋》、《般

木溪古今文视序》、《栈云峡雨诗序》等。

光绪三年 (1877)秋七、八月间乘测海、操江等船经烟台、天津入京,赴吏部验到后被引至养心殿暖阁见光绪帝,此次入京前即已患病,回沪后病情加重,服药未愈,于十二月初八生日这一天去世。吴大廷的诗文著述颇丰,时人评价:“其词博以大,奇气纵横纸上,诧以为古之作者。”(黄彭年《桐云诗集叙》)曾国藩称赞其人“学问渊邃,才识闳远”。称其诗文“天才雄放,卓荦不羁,而细筋入骨,无一浮语。”[2]3郭嵩焘称其 “粹然儒者”, “舒徐畅朗,其于辞也达,其得于趣也深”(《吴桐云舍人文集序》)。他的散文师法桐城方苞,颇得侪辈好评,称其诗文“入震川望溪之室”。陈柱《中国散文史》说:“私淑方苞者有沅陵吴大廷,大廷弟子有湘乡刘蓉,与曾国藩、吴敏树、郭嵩焘以古文相切靡,此皆方氏之嫡传。”[3]174吴大廷学殖深厚,其创作学古而不泥古,健笔凌云,得阳刚之美;深情绵邈,入归方之室。

[1][宋]洪迈撰.夏祖尧,周洪武点校.容斋随笔 [M].长沙:岳麓书社,1994.

[2][清]吴大廷.小酉腴山馆诗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本)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

[3]曾国藩全集(《湖湘文库》)[M].长沙:岳麓书社,2011.

猜你喜欢

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曾国藩的“愚笨”
曾国藩的“愚笨”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读书
曾国藩背书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遭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