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5-03-28

关键词: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模态

梁 丽 张 宜

(沈阳师范大学 外语部,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学者李战子于2003年引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近年来该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领域。笔者在该理论视角下分别从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教材、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方面来论述,旨在探索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是大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是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差距很大。比如在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学生在刚入学参加四级考试,基本上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通过,在一般的“985”高校,通过四级考试已经不能用来衡量他们的教学效果。这些高校除了教授基本的语言技能外,还会为学生开设英美文学、英美文化概况等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在“211”高校学生一般要在学习半年到一年才能通过四级考试,而在普通高校学生要学习两年左右才能通过四级考试。因此,四级考试通过率成为了衡量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高校也把教学重点放到了四级考试上,教学内容也是围绕四级考试来教授,部分高校甚至在四级考试前停课让学生准备四级考试,学生四级考试通过后就意味着英语学习的终止,根本没有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浪费了多年来的教学资源。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2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高校对英语教学相当重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投入了很多,但收效甚微。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教师因素。不管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90%的教师对入职后的专业进修或培训表示很不满意,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很传统,教学技能始终停留在入职初期的状态,教师的多模态意识差,大多数教师的课件制作仅仅是大量的文字呈现,他们很少使用非言语来与学生互动,也很少通过调节声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模态及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学资源因素。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和多媒体设备(还没有达到普及),而教材基本上都是单模态(主要是文字模态),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也不利于学生多模态读写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第三,师生关系因素。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后发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少有教师采取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演讲等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只是非常单一的提问与被动的回答,不利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第四,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表示不满,教研室很少鼓励教师做公开课,很少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或教学研讨活动,有偶尔的集体备课活动也只是形式上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集中在科研量上,因此,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质量不是很重视,教师的多模态意识也没有被激发。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解决上述现状及问题。根据Dale(1969)的研究,人一般能记住10% 读到的,20%听到的,30% 看到的,50% 看到和听到的,70% 说的,90%说和做的[1]。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保持所学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结合多种感官刺激,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到教学改革中。

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及其理论基础

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20 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在话语分析基础之上产生的一个独立的前沿学术研究领域。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模式,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强的多模态性,如: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手势、面部表情、体态等都属于多模态范畴,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李战子教授引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后,很多学者对多模态进行了研究,如:Kress(2003)、Jewitt(2006)、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8)、张德禄(2009)等学者。但是有关多模态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教师话语的多模态分析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多模态PPT 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对具体技能的教学,鲜有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有少量文献也只是从教师方面来论述,涉及面太窄。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韩里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其出发点是语言是社会符号[3]。多模态话语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语言是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和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的观点;接受了系统理论,认为多模态话语本身也具有系统性;接受了纯理功能假设(meta-function hypothesis),认为多模态话语与只包含语言符号的话语一样,也具有多功能性,即同时具有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aning)、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aning)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aning);接受了语域(Register)理论,认为语境因素和多模态话语的意义解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

3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亟需改革,而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改善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本研究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包括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教学资源(教材)、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

3.1 教师层面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和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控制等都在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成为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及对象。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教师的素质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要只是局限于教材,要多阅读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法等与教学相关的书籍来提升自己,以“学习为中心”来指导自己。

第二,要加强自己的多模态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用多种模态来获取和传递信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如何去选择和组合各种不同的模态,以期产生最好的效果。在设计课件时也要注意模态的选择,如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文字(字体、颜色等)、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它们在课件中的整合度如何,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模态的认知和感知手段。

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模态。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除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使用的模态)之外的其他模态,如触觉、嗅觉、动觉等模态,要充分利用眼神、表情、手势语、体态语等来调动各种模态。

3.2 学生层面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综合运用自己的眼、耳、口、手等器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模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教师会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也会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除了使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形式外,在该理论指导下还会有角色扮演、辩论赛、电影配音、演讲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模态。在课堂上学生也要注意教师发出的多模态信息,要培养自己处理多模态话语信息的能力。在课外,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自己的多种模态来提高英语能力。如多收听英语广播节目,多观看英文电影,多利用网络软件与英语爱好者用英语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学习到许多知识,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3.3 师生关系层面

师生关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学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5]。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师生关系比较和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有效互动较多,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除了传统课堂的言语互动外,非言语互动也较多,如眼神、手势语、位移、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节奏等,互动过程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3.4 教学资源层面

在本研究中教学资源主要指教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教材就决定了教师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因此,教材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中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教材编写要重点突出视听教学,并大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多元识读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材应以纸质教材和网络平台为载体。教材的编写应该在教材编写和排版上注意运用多种模态,如:文字类型、图片类型、颜色搭配、图文关系。教科书是一种蕴含着丰富模态资源的多模态语篇,模态之间相互影响,并能够产生新的意义。这样的效果远远好于单一模态所起的效果。如:图片和文字相互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如果教材包含多种模态,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和谐、图片数量及位置安排合理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多种模态相结合的电子图书。听说读写都是“大学英语”要培养的能力,这与多模态理论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方位的能力不谋而合。所以,《大学英语》教材应该充分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来进行教材编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5 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层面

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不仅是指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在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学校管理者应该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并能给教师提供更多进修的机会,要适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不断改进其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评估也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不能只评价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等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调用了多种模态,考察教师对于多模态话语符号的运用情况,是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眼神、表情、手势语、体态语等多种符号。师生互动是否充分有效,有无非肢体语言互动以及该种互动是否适切。要实行听课制,随时在教师课堂进行听课,要求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要适时举办示范课、公开课及互评课,教师之间要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互动。

总之,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且多年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而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充分运用其多种感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通过四级考试后有兴趣继续学习英语。该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听说能力,即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Dale,E.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M].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1969.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15—20.

[3]Halliday,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Edward Arnold,1978.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82—86.

[5]周焕灵.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教学研究,2012,(2) :96—99.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