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家族的前世今生——古根海姆家族(中)

2015-03-25蒋成龙

世界博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古根海姆所罗门希拉

蒋成龙

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家族收藏中,另一位起到重要作用,且同样叱咤风云的人物登上艺术舞台。

艺术帝国的崛起

经过了将近40年的收藏过程,所罗门于1937年共同成立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以寄托他对当代艺术的热忱。接下来的1939年,他与希拉在纽约市54街东24号的一间展室中共同创办了“非具象艺术绘画博物馆”,在这里公开展室自己的藏品,并由希拉担任馆长。

自博物馆建成后,首次展览于当年6月1日举办,以“明日的艺术”为主题。此次展览在希拉的指导和授意下展出了当时最为重要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康定斯基的“Composition 8 (1923)”、莱热的“Contrast of Forms(1913)”以及德劳内的“Simultaneous Windows (2nd Motif, 1st Part) (1912)”等。

直至1940年,他们开始意识到博物馆中那为数庞大的先锋派绘画作品需要一个永久、稳定的环境用于展示和储藏,而这一需求随着展品的增加变得更加迫切。于是在1943年,所罗门与希拉共同出资,聘请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2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了博物馆的新楼。当然,设计者的人选也是希拉推荐的。在希拉写给弗兰克的信中,她以“艺术神殿”(museum-temple)来形容自己对新博物馆的期望。

在1948年,得益于一次对艺术品经销商卡尔·尼尔伦多夫(Karl Nierendorf)的收购,博物馆又从他的730多件藏品中选购了一批作品加入到自己的收藏之中,其中主要以一些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为主。这次购买也许对于古根汉姆的未来发展是更加重要的,尼尔伦多夫以丰富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品为主的藏品扩展了博物馆的原有收藏方向。

直至此时,整个博物馆的藏品范围已经涵盖了各类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品,其中也包括了保罗·克利、奥斯卡·考考斯卡(Oskar Kokoschka)以及胡安·米罗(Joan Miró)的作品。

所罗门·R·古根海姆于1949年在纽约市逝世。而由于当时新博物馆尚未建设完成,整个“非具象艺术绘画博物馆”被转移至第五大道1071号的一处住所内,并继续由希拉组织展览。最终,新博物馆于1959年10月21日建成,并更名为“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对外开放。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女男爵希拉·冯·雷贝,这个对所罗门的收藏事业做出非凡贡献者的结局。尽管她本身作为画家在艺术上也获得了一定成就,同时她对现代艺术的出色品味和敏锐嗅觉更是举世闻名。然而,除了所罗门本人外,古根海姆家族的其他成员,特别是所罗门的侄女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则认为她为人刻薄,极难相处,而且一直在压榨叔叔的钱包。因此在所罗门去世后不久的1952年,基金会将她开除,由曾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的詹姆斯·约翰逊·斯威尼(James Johnson Sweeney)接任下一任馆长。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根据一位身居柏林的美国记者,埃里克·T·汉森(Eric T. Hansen)在《大西洋时代》(The Atlantic Times)月刊2014年1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被遗忘的女男爵》(The Forgotten Baroness)所述——在古根海姆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的重要日子里,希拉并未受到邀请。

遭受了如此的打击,希拉从此在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并在她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住所度过了余生。在1967年去世后,根据她的遗愿,被安葬在位于德国泰宁根的家族墓园中。

如今看来,早在博物馆建成之前,负责该馆设计的建筑大师赖特曾写了一封信给希拉。这恐怕是对这位具有超凡视野却历尽艰辛的艺术梦想家最崇高而精彩的赞誉了:

“亲爱的希拉,古根海姆先生永远无法找到比你更优秀,或更具信念的馆长了。这整栋建筑都是为你,且围绕你而建造的,无论你自己是否知晓,也无论他本人是否意识到。”

“Dear Hilla, Mr. Guggenheim can never find a better or more faithful Curator than you are. This whole building has been built for you and around you whether you know it or not. Or whether he knows it or not.”

巨人的基因:佩吉·古根海姆

在家族收藏中,除所罗门外另一位起到重要作用,且同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就是上文提到的所罗门的侄女——佩吉·古根海姆(Marguerite "Peggy" Guggenheim,1898年8月26日-1979年12月23日)。她的一生被人冠以了很多称号,比如收藏家、交际花甚至大众情人。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她是美国现代艺术史上当之无愧的骄傲。

佩吉的父亲就是本文开头讲述的那位在泰坦尼克号上遇难的绅士,而母亲弗洛雷特·赛利格曼(Florette Seligman)也是金融和商业巨头塞利格曼世家的名门之后。1919年,当佩吉21周岁的时候,她从已故父亲名下继承了古根海姆家族的250万美元遗产,这笔钱放到现在差不多相当于3500万美元了。尽管如此,和她的其他同辈人相比,她所获得的遗产简直是微不足道,因为父亲本杰明在商业活动上本就不如其他几位兄弟活跃。endprint

起初,佩吉在一家先锋派书店工作。在那里,艺术家放荡不羁的“波西米亚”气质就开始深深吸引和影响了她。当她1920年来到法国巴黎时,立即成为了当地各种艺术和时尚沙龙的座上宾。频繁出入高端场所并不影响她大量结交那些生活窘迫的先锋派作家和艺术家,其中就包括著名作家狄朱纳·巴恩斯(Djuna Barnes)。她和狄朱纳成为了好友,并赞助她进行写作。狄朱纳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夜林》(Nightwood,一部描写女性同性恋的文学作品),就是在佩吉租赁的庄园中完成的。

如果总结佩吉此生最终要的两件东西,那么必然是艺术,以及艺术背后那些才华横溢的男人们。

在到达法国的同年,她便于一位达达主义雕塑家、作家——劳伦斯·维尔(Laurence Vail)坠入爱河,并育有一双儿女。可惜他们没能熬过“七年之痒”,在将近1928年的时候,由于劳伦斯与作家凯·波尔(Kay Boyle)的外遇,他们走到了幸福的尽头,而劳伦斯与凯则再次重组了婚姻。结束了这段感情不久,佩吉就开始和作家约翰·霍尔姆斯(John Holms)出双入对;时至1939年12月前后,她又开始与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住)开始了一段基情四射却昙花一现的恋情。而正是塞缪尔鼓励佩吉专注于现代艺术,对她日后的收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佩吉于1941年与第三任丈夫,一位德国画家、雕塑家、摄影家——麦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结婚,却在1946年再次解散了家庭。

根据佩吉本人和她的传记作者安东·吉尔(Anton Gill)的描述,她对性有着惊人的欲望,甚至在她游走于欧洲时期曾与超过1000位男性同床共枕。她自称与大量的作家和艺术家有染,当然,也有很多作家和艺术家也宣称了和她的亲密关系。甚至有传闻指出她与纳特·泰特(Nat Tate)也有一段非同寻常的关系。要知道,纳特是个通过摄影作品虚构而成的人物,可以算得上是1998年在美国纽约发生的一起众人皆知的艺术圈“恶作剧”。

尽管在感情路途上一再失意,又或许以佩吉的价值观来说这原本就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无论如何,这些才华横溢的男人却将她的艺术眼光熏染得日益精湛,对艺术的理解和敏感性与日俱增。 (作者为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根海姆所罗门希拉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所罗门海的美国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泰坦尼克与古根海姆的不了情缘
爷爷还是希拉?——读《希拉的晚餐》
《希拉的晚餐》创作谈
希拉的晚餐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水乡故居
《所罗门之歌》的文本图像特征
所罗门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