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

2015-03-22罗瑞静王英杰武宗琴柴维汉

陕西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光疗脓疱内服

彭 勇 罗瑞静 刘 杰 王英杰 武宗琴 李 淑 柴维汉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99)

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

彭 勇 罗瑞静 刘 杰 王英杰 武宗琴 李 淑 柴维汉△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9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药对照组仅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红蓝光照射治疗,连续治疗4 周后,按痤疮临床评分标准评价及记录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二组对照组,其有效率为89.7%,高于中药对照组的71.1%和光疗对照组的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痤疮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由于病程较长、表现于外患者亦产生心理问题。本病一直是皮肤科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西医治疗以维甲酸及抗生素为主,但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我科运用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治疗39例寻常痤疮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2011年9月~2014年9月共收集有效病例115例。治疗组39例,男9例,女30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7.10±5.37岁;平均病程1.64±1.20年。中药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年龄15~31岁,平均年龄25.16±4.25岁;平均病程1.37±0.95年。光疗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16~38岁,平均年龄26.34±5.28岁;平均病程1.42±1.17年。三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制定西医诊断标准:开始发病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如上胸、面部及背部等,表现为脓疱样囊肿、丘疹、粉刺带黑头、结节性病变,有皮脂溢出,发病缓慢[1]。

治疗方法 中药对照组:基本方:生地30g,玄参、麦冬、赤芍、丹皮、知母、黄芩各10g, 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g,黄柏10 g,生甘草5g等。加减:伴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30g,天花粉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5g,炒枳壳10g;伴面部油腻者加虎杖、茵陈各15g;伴脓疱较多者加公英30g,地丁15g;伴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白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共煎液约300mL,早晚两次分服,饭后半小时服,4周为1疗程。

光疗对照组:运用Omnilux红、蓝光光动力治疗仪治疗进行照射治疗,该仪器为英国美光仪器公司 制造。操作过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调好光源,光源类型为LED 高发光二级管,蓝光λ415 nm,能量密度48 J /cm2;红光λ633 nm,能量密度126 J /cm2。所有患者在治疗时均佩戴专业防护镜,光定位距离面部约2.5~5 cm;红、蓝光交替进行,每次照射20 min,每周2 次,4周为1疗程。

除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外,对患者进行红蓝光治疗,方法同上述。治疗过程中,入选患者均禁辛辣刺激食物、禁服用其他影响治疗的药物,按4周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1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对皮损情况进行记录,统一进行效果评价。

疗效标准 本次对、丘疹、粉刺、脓疱及脂溢的疗效判断主要采用指标分解法[2]。综合临床评分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具体分值划分如下:没有皮损症状且其他临床不适者为0 分;粉刺个数在20 一下,丘疹个数在10 以下,脓疱个数低于5 ,结节囊肿少于3 个,并表现为轻度脂溢者为1分;若粉刺出现20~50 个,皮损部位的丘疹在10~20个,脓疱例数为5~10 ,具有3~6 个结节囊肿,呈现重度脂溢者为2分;如粉刺多于50 个,丘疹量在20 个以上,脓疱数多于10 个,结节囊肿大于6 个,同时出现重度脂溢者为3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照尼莫地平法,根据治疗前后皮损整体积分减少的百分率评价疗效。积分减少率=(治疗前-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病损区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且未见新疹,皮损基本未见,90%以上的积分减少率;显效:症状改善明显,皮损消退显著,60%以上的积分减少率;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皮损仅有部分消退,30%以上的积分减少率。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有恶化倾向,疗效指数<30%。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中药对照组的71.1%和光疗对照组的60.5%,经卡方检验,χ2=8.762,P=0.013,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28天后疗效比较

组 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98274089.7中药组3832411071.1光疗组3822111460.5

三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治疗组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t=22.066,P<0.01,中药组治疗前后t=19.199,P<0.01,光疗治疗前后t=13.712,P<0.01。

组 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911.46±2.402.38±1.27中药组3810.84±2.183.36±1.82光疗组3811.05±2.544.82±2.29

讨 论 痤疮多发于面部及胸背部,是一种慢性炎的毛囊皮脂腺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粉刺、结节、丘疹、瘢痕、脓疱、囊肿等损害。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毛囊导管角化过度、皮脂分泌亢进等内分泌因素关系密切。另外,炎症、痤疮丙酸杆菌(P.acne)感染,以及人体本身的免疫反应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P.acne是痤疮发病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少或杀灭P.acne在治疗痤疮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维甲酸、中医中药,其中抗生素及维甲酸已被证实存在诸多弊端,而中医中药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P.acne均有抑制作用[3]。

除药物治疗外,物理疗法也被推上治疗痤疮的前沿阵地,包括传统的粉刺去除术,中药倒膜,针刺法以及光动力治疗等。中药联合西药或物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在痤疮的治疗中可收良效,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共识。有学者报道姜黄消痤搽剂配合罗红霉素治疗痤疮40例,有效率达82.5%[4]。另有学者报道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97%[5]。我科运用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亦收到良好效果。

红蓝光疗法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国内外文献报道显示, 光疗法治疗寻常痤疮具有安全、方便、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且可有效清除痤疮疤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美观的需求。应用光动力原理现代医学设计利用窄谱415nm的蓝光及633nm的红光制作LED输出,为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经验证,蓝光照射可导致部分细菌的灭亡,引起痤疮杆菌内源性卟啉的光兴奋;且该光可抑制痤疮杆菌的增殖,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膜渗透性改变, 使胞内PH 值发生改变完成[6]。红光对组织的穿透性更好,但对卟啉的光活化作用不大, 它能改变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且有报道显示红光对巨噬细胞等具有促进细胞因子释放的效果,以及抗炎特性,能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产生生长因子, 对瘢痕组织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7]。由此可见,红蓝光结合起来能够很好的杀灭P.acne,清除痤疮的炎症反应,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验采用的中药自拟方为我科的经验方,以黄芩、生地、丹参、白花蛇舌草、赤芍、丹皮等为主组成,具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抗炎作用[3]。其中黄芩、丹参等中药已被证实具有抑制皮脂腺细胞增殖、影响脂质合成、抗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抗雄性激素等作用[8]。我们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照射的方法,一方面加大了杀灭痤疮杆菌的力度,另一方面调节了皮脂腺的分泌,还可在中药中加入滋阴润燥、清虚热之品,减轻和消除红蓝光照射后出现的面部干燥、潮红、灼热、绷紧感等不良反应,达到协同合作,减毒增效的作用。

本实验表明,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总有效率达89.7%,高于中药组和光疗组的疗效。三组均能有效地降低寻常痤疮患者临床评分,但是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评分降低的幅度大于中药组和光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我们发现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相比单一的中药或光疗法更有优势,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

[1] 赵 辨. 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35.

[2] 袁 伟,贾常莎.姜黄消痤搽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3):217-221.

[3] 夏明静,曹 煜,杨 捷,等.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6):435-436.

[4] 刘 健,刘 莉,谭彦芳.姜黄消痤搽剂配合西药治疗寻常性痤疮40例[J].陕西中医,2010,31(8):1017-1018.

[5] 全 明,鲁 刚,杨永利.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痤疮36例[J].陕西中医,2005,26(10):1052-1053.

[6] Ross EV. Acne, lasers, and light [J]. Adv Dermatol,2005, 21: 1-32.

[7] Weiss RA, Mcdaniel DH, Geronemus RG,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light-emitting diode ( LED) photomodulation[J]. Dermatol Surg 2005, 31( 9 Pt 2): 1199-1205.

[8] 鞠 强.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收稿2014- 09-15;修回2014-10-20)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系统科研项目(KYXM-2011-12-07);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资助项目,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计划(ZYSNXD011-RC-XLXX-20110017);上海市嘉定区第一批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ZYZDZK-2)

寻常痤疮/中西医结合疗法 方剂 @红蓝光照射

R97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25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光疗脓疱内服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内服外敷防疫情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和治疗
双面和三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