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心络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5-03-22

陕西中医 2015年10期
关键词:通心络丁苯全血

王 楠

河北省保定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保定071000)

通心络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王 楠

河北省保定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保定071000)

目的:分析通心络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丁苯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整体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显效4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且不会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脑梗死(ACI)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各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也不断增多,并各具优势弊端。本文旨在分析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有3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64.46±7.24岁,梗死部位为:额叶梗死14例,基底节单侧梗死8例,枕叶梗死11例,双侧梗死8例,顶叶梗死7例,颞叶梗死14例;对照组中有35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63.24±7.36岁,梗死部位为:额叶梗死15例,基底节单侧梗死9例,枕叶梗死12例,双侧梗死9例,顶叶梗死5例,颞叶梗死1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丁苯肽治疗每次四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持续服用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个疗程。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整体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评分、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3]进行分析对比。其中,整体疗效判断参照《临床观察评分标准》功能缺损评分[4]。显效:评分减少46%~100%。有效: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增加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显效4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 两组均出现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其自行恢复,未影响继续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情况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P<0.05

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对比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对比情况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P<0.05

讨 论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该病又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发病率的疾病类型,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对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些临床研究者提出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脑血流阻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从而引起了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同时,急性脑梗死早期,若病灶继续缺血缺氧,则会导致自由基损伤,局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坏死等,扩大脑梗死面积[5-6]。

脑梗死患者病情较轻时一般表现为头晕乏力、头痛、语言障碍等等,而病情严重进入急性期的时候便可能引起偏瘫等严重后果[7]。因此,患者发现病情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方式,并以西药为主。而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应用,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中也逐渐引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西医认为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与脑供血障碍有关,而中医则将急性脑梗死归纳于“中风”的范畴,如果人体的器官衰老,血瘀气滞,精血暗耗肝肾亏损,就会导致这种病情发生。因此这种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通心络胶囊是临床上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常用治疗药物,该药物属于中药制剂,药物成分主要包括:人参、冰片、水蛭、酸枣仁(炒)、全蝎、乳香(制)、赤芍、降香、檀香、蝉蜕、蜈蚣、虫等等,具有良好的通络止痛、益气活血之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冠心病、脑梗死等血瘀络阻、心气虚乏等病症的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8]。但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单纯的采用通心络胶囊只能发挥一定的效果,而不能彻底治愈病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低。

丁苯肽软胶囊属于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结构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类似,是神经内科和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学表明,丁苯肽软胶囊能够有效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从而发挥良好的抗脑缺血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显效率达75.0%,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率仅为63.33%,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同时,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且不会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1] 李观荣,李彩兰,刘黎蓝.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1,02(01):121-123.

[2] 侯瑞华,杨金锁.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10):39-40.

[3] 孙 舒.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9):215-216.

[4] 郭荷娜,宋 允,杨 谦.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4,35(7):820-821.

[5] 陈 莉,邹东华,陈 娅,等.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内科,2013,04(2):345-346.

[6] 冯彦敏,张 靖,李新萍,等.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5)[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9:2.

[7] 刘希伟.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微血管变化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8] 吕佩源,李 玲,董艳红,等.通心络胶囊辅治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A].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12:3.

(收稿2015-04-20;修回2015-05-18)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心络/治疗应用 丁苯肽

R74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0.025

猜你喜欢

通心络丁苯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丹红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