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腑泄热合剂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2015-03-22李淑芳

陕西中医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黄疸型通腑合剂

李淑芳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01)

通腑泄热合剂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李淑芳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01)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合剂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保肝降酶、预防感染、补充凝血因子、对症支持等疗法,观察组28例配合应用通腑泻热合剂(生大黄、蒲公英、乌梅、枳实等)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2%。结论:通腑泻热合剂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胆疾病之一。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常表现为乏力、纳差、上腹部或肝区不适,继而出现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畏寒发热、腹泻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我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泻热合剂中药直肠滴入疗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6例因身目尿黄为主就诊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年龄均在20~65岁之间,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在37.1±6.5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8.2±5.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轻重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均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低脂低蛋白饮食,常规西医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感染等,静滴甘草酸二铵、促肝细胞生长素、头孢类抗生素,并据病情间断静脉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治疗,据病因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泄热合剂(生大黄、蒲公英、乌梅各30g,厚朴、枳实各15g,水煎至250mL)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临床应用时将灌肠液加温至38℃左右,嘱患者排空膀胱,取左侧屈膝卧位,垫高臀部10cm,显露肛门,将肛管缓慢插入肛门内18 ~ 25 cm,缓慢滴入药液,20 min滴完,患者保持侧卧位15~30min,保留灌肠,同时适当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肠管充分接触,以利药物存留吸收。住院期间每天1次。半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黄疸消退、乏力、食欲好转的时间及肝功能(包括ALT、AST、TBIL)改善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 治愈:黄疸消退,乏力及消化道症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② 好转:黄疸减轻,乏力、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胆红素明显下降,其他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③ 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痊愈+ 显效+ 有效)/n×100%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6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2.90% ,经检验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黄疸消退及乏力、食欲症状好转时间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黄疸消退及乏力、食欲症状好转时间

注:经检验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和乏力、食欲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属阳黄范畴,病因多为外感湿热疫邪或内伤饮食所致。病机为湿热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相搏,蕴于肝胆,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汁不徇常道,外溢浸于肌肤则目黄、肤黄,渗于膀胱则尿黄。如不及时治疗,疫毒炽盛,充斥三焦,可发展为急黄,病情凶险。故黄疸以速退为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疸治病,当以十八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我科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泻热合剂中药直肠滴入灌肠治疗,极大的缩短了黄疸消退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方以小承气汤为主方加减,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通腑解毒为治法。方中大黄苦寒泄热,具有泻下通腑、凉血祛瘀、利胆退黄之效。枳实破气除胀、消积导滞,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导滞,三药使腑气通,瘀血散。重度黄疸时,胆盐自肠道排泄减少,致使肠道蠕动减弱,因而腑实不通[2]。《医略》曰“伏邪在里,当从便解。大便闭,诸症加;大便解,诸症减。”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毒素排泄,减轻内毒素血症,同时可疏通肝内毛细血管,增加胆汁排泄,使黄疸更快的消退。枳实能增强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效清除肠道内有毒物质。厚朴可明显增加麻醉大鼠2h 的胆汁流量[3]。三药合用使肠道蠕动加快,减轻肠内压,有利于胆汁排入肠道,减少胆红素进入血循环的作用。乌梅味酸,能敛能补,可防止大黄泻下过度,其酸性能降低肠道pH值,有利于肠道氨的排出,同时可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紊乱状态,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吸收,减轻肝脏损害[4]。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诸药合用,共奏通腑泻下、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加之应用中药直肠滴入的中医特色疗法,使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发挥“透析样作用”,从而加快了胆汁的排泄,减少了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减轻了肝脏的再损伤。缩短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住院天数。

中药直肠滴入方便、安全,是中医外治法的具体体现,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2] 石 峻,墙 建,谭国民,等.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884-885.

[3] 郝建梅,陈香妮.通腑泻热合剂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59 例[J].河北中医,2006,28(12):931.

[4] 牛学恩.运用下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3):48-49.

(收稿2015-03-09;修回2015-04-08)

肝炎,黄疸型,急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泻下剂/治疗应用 中医外治法 @通腑泻热合剂

R575.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0.041

猜你喜欢

黄疸型通腑合剂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
心理护理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100例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