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指导下归化法在舞台戏剧翻译中的重要性

2015-03-21马燕红

文教资料 2015年15期
关键词:归化图式戏剧

马燕红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各种文学形式的翻译研究中,戏剧翻译受到的关注最少。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戏剧的双重性所致,即戏剧既可以是一种表演艺术,又可以是一种文学形式。然而,戏剧的诞生是为表演、模仿服务的,戏剧本质就是融合了观众的演-观艺术,只有在舞台演出、观众欣赏之后戏剧才算完整。戏剧的最终目的是在舞台上表演供观众欣赏,这就决定了舞台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的不同之处。由目的语演出的舞台戏剧,只有在演出瞬间被观众所理解与欣赏,才能一方面促进演员积极创作,另一方面使戏剧艺术本身实现其艺术价值。舞台表演戏剧翻译是否采用和其他文学翻译相同的方法,其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翻译戏剧时采用归化法不论是对翻译本身还是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其重要意义。本文从戏剧艺术的特殊性和图式理论角度探讨归化翻译方法对舞台表演戏剧翻译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舞台表演戏剧翻译的特殊性

舞台表演戏剧文本是演员塑造角色、导演指导演出、结合舞台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乐等到最终为观众呈现表演的参考依据和基础,它不同于一般形式、仅仅涉及语言元素的文学翻译,舞台表演戏剧文本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即时性

戏剧要求演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行动和语言表现出情节和主题。通常,一出戏的标准长度是两至三小时。这个时间上的局限性是剧作家需要面对的挑战,他们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把人物、剧情向观众交代清楚。Griffiths曾经提出“戏剧=剧本+形象+实时的动作”。在这个定义中,“实时”指的是戏剧演出的瞬间[1]。演员独白和对白转瞬即逝,如果听不懂只能放弃,无法重复聆听或者停下来思考,否则就无法捕捉后面的内容。因此,戏剧语言应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必须在瞬间被观众理解和消化,不要给观众造成某一点上的理解困难,而丧失对大部分或其他内容的接受。

2.无注性

文学作品中通常会有许多文化现象、异域意象、习语、修辞、典故、粗俗语等不好理解的成分,翻译时可以采用加注的方式进行解释。然而在舞台表演戏剧中,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对这些陌生的意义加注解释,造成了观众的即时理解与加注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考虑到舞台戏剧的限制性因素,译者应该以即时表演这个特性为出发点,避免文外加注的方法,而采用文内处理,力求使译文通俗易懂。

3.观众的接受度

观众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演出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正是观众与演员的观-演关系构成了完整的戏剧,也正是观众的欣赏才让戏剧的艺术美得到了展现与延伸。一部戏剧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观众在即时的欣赏反馈中所决定的。观众可能和舞台上的演员一起激动、一起沉默、一起痛哭、一起微笑,他们的情感是融合的。戏剧需要观众,观众的情绪会激发甚或挫败舞台上的演出。如果某个戏剧在原语国家演出成功,颇受观众好评,那么该戏剧在目的语国家应该获得如此的成绩。如余光中所言,剧作家尚且如此关注观众的感受,那么译者更应该如此。剧本的翻译应该简单明了,易于观众的理解与欣赏[2]。

二、图式理论对舞台表演戏剧翻译的要求

图式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最早来自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把图式(schema)看成是“原发想象力”的一种特定形式或规则。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3]。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环境和人认知后,将这些知识储存于大脑中,按照类别建构图式框架。在图式形成的过程中,会对信息概括化并且过滤一些细节,代之以结构化的抽象将各种类别的图式建构并存储于记忆中。图式不会固定不变,而是在各种活动和认知过程中,对反复出现的情况概括认识,收集与各类别图式相关信息,从而使图式更准确、更丰富和更稳固。图式好似一个识别器,在接受各种信息时,头脑中的各类别图式将被激活,对新信息进行识别,将其与预存在记忆中的类似已知图式结合,进而对新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而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则会被过滤掉。一个人对各种信息的理解依赖于他头脑中的图式知识结构,如果来自社会环境的输入信息与记忆中的图式知识越相似、越接近,那么识别、检索和理解知识就会越快速和及时。当出现与图式矛盾的信息时,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接受不同的观念。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更多的机会思考不同的信息,因此倾向于坚持已有的图式[4]。此外,图式还会不断对输入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认知加以更新,使其更加完整。

波兰符号学家Tadeusz Kowzan将戏剧符号分为13种: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语气、身体语言、手势、动作、化妆、发型、服装、道具、布景、灯光、音乐、音响[5]25。 舞台表演戏剧在呈现时以观众的接受为主要原则和最终目的。观众在欣赏戏剧演出时,会下意识地激活记忆中的各类别相关图式知识,以理解综合各种辅助手段的现场演出,如戏剧独白对白可否理解和是否准确诠释、演员手势动作服装发型是否应景,舞台布景道具灯光与情节是否完美结合,音乐音响对情节展开是否起到恰到好处的渲染和点缀。

舞台表演戏剧的一大特征是视听性,尽管观众在 “观赏”,但由于舞台时空限制,演出场景不能像电影等艺术那样不断转化,因此,舞台演出情境和布景相对静止,可以说,观众在欣赏戏剧时,听的成分大于看的成分[5]64。人的听觉输入没有视觉输入那么形象直观,听觉输入单位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在获取和理解信息时更需省时省力,这就要求戏剧译文必须精炼简洁,让听众入耳消融、一听就懂。

由于观众是戏剧演出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观众在演出时的即时反馈决定了演出的持续进展。观众在欣赏演出时会面对多种戏剧符号的冲击。观众作为演出的参与者,为了能很好地理解各种戏剧符号的意义,会下意识地搜索和充分激发头脑中的各种图式知识,将新信息同先存的经验性信息即图式结构相结合,达到理解内容的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交互过程。澳大利亚戏剧理论家Roger Pulvers指出:“戏剧必须在演出的瞬间被演员和观众所共同分享。如果思维滞后情感太多,那么这一瞬间就有可能失去意义。”[5]142如果戏剧演员在演出时的对白和演出的布景设置能使观众瞬间理解,那么演出的目的和戏剧价值意义的展现都达到了;倘若任何一种戏剧符号的展示给观众的瞬时理解造成困难,观众无法重新再领悟一遍,或者观众可能瞬间停下来思考无法理解的部分,这样就会丧失对后续内容的理解,甚至是对整个演出感到模棱两可,这样的戏剧不能叫成功。

三、归化法在舞台戏剧翻译中的重要性

观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离不开他所在的社会与文化,他头脑中的各种图式知识结构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为了能使观众瞬时理解戏剧语言,译者在翻译戏剧剧本时应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所谓归化法是指以目的语读者为归宿,使用与目的语意义相近、结构相似的语言进行翻译,尽量避免艰涩难懂及异国情调。归化法在舞台表演戏剧的翻译中应使戏剧符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尤其是戏剧语言,能与观众的原有文化、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图式知识相接近,使观众能及时快速地参照他所熟悉的各种知识经验。

归化翻译涉及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为了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瞬间理解戏剧语言和情景呈现,语言中的词汇、句法、文化等层面都需要用最接近观众生活背景和观众认知图示的方式去展现。一个读者只有在母语环境中才有最佳的理解。倘若演出中的戏剧语言从语言和非语言层面都接近目的语,那么观众就能迅速激活先存于头脑中的相关图式知识与经验,进而快速识别新信息,将新信息与已知图式结合,为新信息提供依据和解释,从而获得最佳理解。因此,即时演出的戏剧需要归化法将观众不熟悉的文化转化为观众熟悉的文化,有助于观众的瞬间理解,使观众及时有效地“回馈”演员,使演员在接受“回馈”时受到鼓舞,进而更好地加以创作表演。

结语

舞台表演戏剧的即时性、无注性、观众的瞬间接受度等特殊性要求使舞台表演戏剧必须在演出的同时就能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观众的理解则依赖于他们头脑中的已知图式信息,即不同的自身经历和生活、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当新信息与已知图式知识相接近,观众或读者才能更快地获得最佳理解;但若新信息与已知图式相去甚远或者产生矛盾,观众或读者需要利用更多时间思考和解释新信息。然而,舞台表演戏剧是演出瞬间即能达到效果,倘若戏剧语言艰涩难懂,出现过多词汇、句式或异国文化意象方面的陌生情况,那么对观众的理解就会造成极大的困难。因而,舞台表演戏剧需要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将陌生的文化转化为熟悉的文化,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就能获得最佳理解,这样,舞台戏剧的演出,其意义和价值才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1]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莎剧多译本比较[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45).

[2]余光中.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Bridging the East and West[M].Hawaii:Honolulu University,1994(155-161).

[3]http://baike.sogou.com/v66259860.htm.

[4]郑淑杰.社会图式理论述评[J].http://www.psychcn.com/enpsy/200112/104931402.shtml.

[5]孟伟根.戏剧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归化图式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