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大学生代际关系现状调查*
——以西昌学院为例

2015-03-21陈晓冬

关键词:西昌代际彝族

陈晓冬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彝族大学生代际关系现状调查*
——以西昌学院为例

陈晓冬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以西昌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彝族大学生的代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彝族大学生的代际关系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对父母形象的认知整体上是正面;第二,与父母联系方式趋于现代化;第三,重大决定自己做主。

彝族大学生;代际关系;调查

代际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形式,也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其核心是亲子关系。家庭代际关系不仅以血缘关系(含收养关系)成员为建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靠制度维系的关系。

对于彝族大学生来说,从离开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但不管其人际关系如何,亲子关系都是他们最大的情感支持系统。如果他们的代际关系不良,会引起他们的困扰,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调查彝族大学生的代际关系,了解彝族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如何与父母保持联系,便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减少他们因代际关系而造成的心理困扰。

1 彝族大学生代际关系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择的对象皆为90后彝族大学生。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其中215份有效,其基本情况分布见表1,调查对象的来源情况见表2。

表1 彝族大学生基本情况

这215人全部为非独生子女,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彝族有崇尚家庭、人丁兴旺的追求,因此,在调查中反映了这种对人脉延续的追求。

表2 彝族大学生来源情况

县城西昌市合计17 5 2157.91% 2.32% 100%

来自非农村的大学生一共36人,占全部人数的2.8%,这也反映了彝族大部分长期居住于农村,少部分居住在乡镇和城里的现实。

1.2 彝族大学生心中父母的形象

在彝族大学生中,父母是什么样的形象的调查。结果如表3:

表3 父母形象调查

从结果可以看出,彝族大学生对于父母又尊敬又惧怕的情感,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对于父母形象存在一定的否定。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之间对父母形象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

表4 父母形象差异T检验

可见,在男生心目中,父母形象比较消极。反映了他们具有强烈的要和父母不一样的愿望。而女生对父母具有更多的依赖,且父母形象在他们心中更积极。

1.3 彝族大学生假期中与父母的交流情况

对于节假日如何度过,调查结果如表5:

表5 彝族大学生如何度假

从结果中显示,彝族大学生虽然在彝族年和火把节这类传统节日一定要和父母家人团聚,开始有自己的社交方式,更多的是和同学、朋友一起度过节假日。父母在他们社交中的地位已经下降。

1.4 彝族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与方式

对于多久和父母打一次电话,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彝族大学生与父母联系频率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5%以上的学生每周都和父母联系,接近一半的同学与父母一月联系一次,说明这些学生和父母联系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接近10%的同学只有在没钱或有事的情况下才打电话找父母。

对于采用何种方式与父母联系,结果显示见表7:

表7 彝族大学生与父母联系方式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同学都通过现代通讯方式与父母联系,书信在联系方面的作用逐渐被电话和网络所取代。

1.5 与父母联系时的话题及情感体验

与父母联系时的情感体验,结果显示:

表8 与父母联系时的情感体验

很多同学在与父母联系时没有变现得很高兴或激动,觉得这是一种必要的联系。

对于与父母谈论的话题,调查结果显示:

表9 与父母的话题

从这个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彝族大学生除了跟父母要生活费之外,接近一半的学生都在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也很愿意从父母那里了解家里的情况。他们不仅仅把父母当作经济来源,更多的是将父母视为情感支持系统。

1.6 彝族大学生做重大决定时与父母的交流情况

对于做重大决定时要否与父母商量,调查结果见表10:

表10 做重大决定是否与父母商量

从这个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20%左右的学生在做重大决定时会考虑父母的意见,而更多的人则是找朋友商量或自己决定。一方面体现了父母在彝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在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体现了彝族大学生体现出了更多的独立品质,并已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2 彝族大学生代际关系特点的分析

2.1 父母形象整体正面

在彝族的传统观念里一直强调代际关系的传统化,即年轻人要充分尊重和服从父母。彝族社会以年长且德才兼备的“苏易”为中心,强调晚辈对长者的服从,路遇老者,须下马侍立,长者入室,须让其上座。这种以老为尊、老少和睦的道德价值观,一直是彝族社会维系整个民族的纽带,也是彝族文化得以长期流传的基础。而现代文明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追求个性和个人的发展。现代文明在带来新的观念的同时,也对彝族固有的观念形成冲击,个别方面甚至已替代了传统观念中不合时宜的部分。

调查中反映出父母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这符合彝族社会的传统观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接受了现代教育,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形象,认为父母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观念已经落后,他们将父母视为反面教材,并不是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不再心存尊敬,而是他们不希望同父母一样生活,希望有不一样的人生和追求,不再重复上一辈的生活轨迹。

2.2 联系方式趋于现代化

现代文明已经渗透到了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大的变化就是联系方式的改变,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现代通讯手段。无论是使用电话还是网络,都反映了彝族社会的联系方式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更方便、更便捷的联系。但同时由于联系方式的便捷,使彝族大学生和父母的交流更方便但也使得其代际关系更松散。彝族大学生跟父母联系,主要是为了要生活费,偶尔他们也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以及从父母那里了解家里的情况。但跟父母联系对他们来说只是例行公事,没有投入太多的个人情感。

2.3 重大决定自己做主

彝族大学生对父母存在既依赖但又不太愿意与他们商量一些重大决定。因为他们认为父母观念传统,不能理解他们的选择,同时父母接受的教育和现代文明的影响很有限,他们也不太认同父母生活方式,于是他们自己做决定或者找更能理解自己的朋友商量。因为这样既满足了他们作为成年人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心理,也避免了与父母在商量问题时发生冲突。

对于彝族大学生来说,大学绝不只是学习,不是简单的拿个毕业证的过程,而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需对彝族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孝道教育”,更重要的是开展“真爱教育”和“责任教育”,从而构建彝族大学生新的、更加健康的代际关系。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熊维娜,邵二辉.农村大学生代际沟通的阻碍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3):24-27.

[2]李伟.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建立和谐代际关系[J].中央民族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3-36.

[3]吴坤国.生理代际与文化代际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杨晶晶,郑涌.代际关系: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0):2875-2876.

The Investigation of Yi Nationality Students’Intergeneration——Taking Xicha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 Xiao-dong
(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

The author has invested 400 Yi nationality students in Xichang College about their intergeneration.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ree characteristics about Yi nationality students’intergeneration.First,almost all parents'impression was positive in Yi nationality students’mind.Second,the way which Yi nationality students attached their parents was modern.Third,Yi nationality students themselves decided the important things which related their futures.

Yi nationality student;intergeneration;investigation

G755.5;C913.11

A

1673-1891(2015)03-0066-03

2015-05-23

凉山彝区“特困儿童”健康人格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SA0084)。

陈晓冬(1983-),女,四川西昌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西昌代际彝族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彝族海菜腔
西昌月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