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3-20花冠杰韦利元韦颖申勇

右江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

花冠杰 韦利元 韦颖 申勇

【摘要】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老年患者3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和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CI手术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成功率为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7.14%,对照组为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观察组MACE的发生率为45.71%,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比非老年患者具有高危性,虽然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通过随访得知远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急诊介入;不良心脏事件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1.011

年龄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随着国内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人AMI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2],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威胁,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重建血管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肌血运重建,恢复心肌灌注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溶栓治疗等。急诊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老年患者因年龄偏大,危险因素较多,同时并发症也较多,病变弥漫复杂,具有较高的猝死率,更加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接受PCI治疗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需要加以注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就诊于我院的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PCI临床资料,对其诊治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3]关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60周岁,小于80周岁;(2)症状发作时间小于12 h,或超过12 h但不超过24 h且仍然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排除标准:(1)近期出现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2)既往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3)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4)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提示不允许PCI导管通过的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711±4.9)岁,平均发病时间(8.9±2.1)h;前壁心梗15例,下壁心梗11例,前间壁心梗5例,下壁右室心梗4例;Killip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5例,Ⅳ级2例。同期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老年患者3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于接诊后90 min内行急诊CAG及PCI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严格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4]进行,手术前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口服,术中给予肝素抗凝,心电、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监控,CAG及PCI以右侧或左侧桡动脉(血压稳定者,且Allen实验正常)或右股动脉为通道,选择左右冠状动脉Judkins导管,根据病变性质和位置选择适当球囊,针对闭塞和狭窄处进行预扩张,再次造影,血流恢复50%以上后进行冠脉支架置入。手术后继续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日,口服,服用时间12~15个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于手术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1)PCI手术成功标准:①在支架植入前,单纯球囊扩张后造影显示残余狭窄低于50%,血流TIMI3级;使用支架后,管腔残余狭窄低于20%视为成功;②住院期间无死亡、再梗死、急诊靶病变血管重建(TLR)等临床并发症发生;③心肌缺血症状和/或体征缓解并持续缓解6个月以上。(2)对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统计分析。(3)通过随访对患者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进行调查和统计,其中包括死亡(心因性)、再次血运重建、全因死亡、支架内再次狭窄以及支架内血栓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PCI手术和心功能情况观察组PCI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手术成功31例,成功率为96.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1.0000);术后LVEF对照组为(49.8±49),观察组为(438±5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08,P=00000)。

2.2术后及随访6个月MACE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MACE发生率为1714%,对照组为3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24,P=01405);观察组随访期MACE发生率为4571%,对照组为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11,P=00189)。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期心脏不良事件情况对比[n,%]

组别n时间死亡心肌梗死再次PCI再发心绞痛冠脉搭桥术新发心衰新发脑卒中MACE发生率(%)观察组35术后121101017.14随访期641311045.71a对照组32术后00000103.13随访期111101118.75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endprint

3讨论老年患者在心脏解剖和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心脏的收缩能力逐渐降低,同时还可能合并全身性多器官疾病,这些成为老年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故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5]。动脉斑块破裂后出现血栓,致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目的是早期、迅速、充分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前进血流,尽快挽救更多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主要应用的方法为再灌注治疗,其中包括溶栓治疗和PCI,溶栓治疗虽然已经证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其与PCI相比再通率较差,同时伴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应用受到限制[6]。近年来急诊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较高,同时可以持久保持通畅,因而应用更加广泛[7]。然而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急诊介入诊疗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增多,手术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多项研究已经证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8],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均较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复杂,病死率比非老年患者明显增多[9]。有研究显示,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溶栓治疗,但疗效较非老年患者差,且手术危险性较非老年性患者高2~4倍[10],主要表现为并发症较高,虽然随着介入手术的广泛应用,其危险性已明显降低,但在老年患者应用时仍需加以注意,同时需要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进行不断的研究和验证。

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可知,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在急诊介入手术即刻成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成功率均较高,非老年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比老年患者好,提示老年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差;同时对患者术后和随访6个月的MAC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术后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冠脉搭桥及再发心绞痛等不良事件,老年患者随访期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而术后的MACE发生率虽也高于非老年患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的样本数较小有关。以上结果说明老年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较差,临床需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非老年患者具有高危性,虽然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远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与目前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12],但本研究的样本含量较小,临床尚需大样本含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参考文献[1] Zielinska M,Bolinska H,Kaczmarek K,et a1.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1s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 the treatment of choice?In-hospital follow-up results[J].Kardiol Pol,2004,60(2):95-103.

[2] 张华,徐招柱,李国贤.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16-117.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5.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3):169-180.

[5] 王耿,韩雅玲,荆全民,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急诊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7,6(5):302-304,328.

[6] 雷斌,李方,安家晨,等.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与溶栓治疗比较[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1):55-57,60.

[7] 张立新,马长生,张海滨,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7,23(4):271-274.

[8] Bounhoure JP,carrie D,Puel J.Coronary syndmmes in the elderly[J].Bull Acad Natl Med,2006,190(4-5):807-816.

[9] Mehta RH,Rathore SS,Radford MJ,et a1.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differences by age[J].J Am Coil Cardiol,2001,38(12):736-741.

[10] de Boer MJ,Ottervanger JP,vant Hof AW,et a1.Reperfusion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rimary angioplasty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J Am Coil Cardiol,2002,39(14):1723-1728.

[11] 李志枚,甘继宏,苏海明,等.急性心肌梗死80岁以上高龄患者急诊介入的临床效果[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5):345-347.

[12] 严文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55例远期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15):3282-3283.

(收稿日期:2014-10-26修回日期:2015-02-03)

(编辑:潘明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老年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这些疼痛可能预示心肌梗死来临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