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2015-03-20

关键词:培养方案制度创新独立学院

储 著 斌

(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56)



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储 著 斌

(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及与时俱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先导作用。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要立足于其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就必须正确分析其现实境遇,破解阻碍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难题。要以人才分型培养模式为指导,精心设计培养类型,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合理分析专业能力,科学制定课程体系;鲜明凸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党和政府重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对于普通高校具有现实意义,对于独立学院也同样具有指导价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1],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目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解决目标定位问题,作为普通高校的行政资源与社会力量的非财政性资本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应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社会需求和生源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寻求既区别于传统本科高校又区别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口径适度、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上[2]。湖北是我国设置独立学院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共有31所独立学院,2010年12月以来先后有5所获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本文拟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现实动因,试图对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提出优化路径。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现实境遇

独立学院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但是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凝练独立学院差异化的培养特色尚有一定距离。

第一,重培养目标的一般性,轻培养目标的差异性。独立学院在培养方案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照搬母体高校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定位为培养一般学术型人才;二是以高等职业学院专科人才培养目标为蓝本,定位为培养技术型、技艺型人才。这两种培养目标定位都只是单纯地强调了人才培养的一般性,要么以传统本科人才为目标,要么以实用性、职业性的专科人才为目标,既忽视了人力资源属性要求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规律性等因素的综合衡量,又抛弃了独立学院自身具有的“民、独、优”的现实优势,缺乏应有的自身特色。

第二,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塑造。部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只有知识水平的要求,而没有综合素质的要求,几乎完全以知识教育为核心,没有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素质教育的内容未能足够关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功利化,难以使受教育者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专业和完善人格,撕裂了年轻人本应该拥有的平等、同情与关爱[3]。这种单一而狭窄的传统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培养规格统一等现实问题,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很难适应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综合素质的需要。

第三,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能力。不少独立学院仍然延续普通本科院校一直采用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培养方式,不管是在课程、课时的安排还是在学分的分配上,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都远远超过实践课程。以基本理论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触动,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尚未建立起来。某些独立学院的不少专业甚至还在传授早已被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所淘汰的内容。至于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有的独立学院才刚刚开始,有的尚未提上议事日程,这都严重制约着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影响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第四,重知识系统性,轻知识应用性。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我国大学教学的总课时数是世界第一,教学周数是世界第一,一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也是世界第一,必修课也是世界第一,学分数也名列世界前茅[4],独立学院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多独立学院虽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按照学术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过全、过细、过专,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忽略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有余而能力不足。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现实障碍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特色仍然不够鲜明,自主办学品牌塑造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都有体现,即使在某些独立学院成功实现转设(转设为民办高校)之后仍然存在[5]。究其原因,一是理论准备不足。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高校扩招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育机构。我国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培养方案在历史上先是长期受到原苏联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后来又曾照搬欧美资本主义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培养方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尚未定型化;以普通高校为母体设立的独立学院在当下实践中照搬照抄或者局部改良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再正常不过了,对此不能苛求。

二是价值取向冲突。2008年教育部发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参与办学”[6]。也就是说,独立学院除了母体高校非货币化资产投资以外,作为投资方的社会力量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实现办学。既然社会力量实施投资,就必须有回报,现行法律政策对此也有规定,属于正当权益。这就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产生价值取向上的矛盾。以湖北省为例,该省独立学院数量居全国第一,但据2004-2009年相关部门发布的《湖北省教育统计年鉴》,该省独立学院的社会资本投资仅2009年为500万元,其他年份在统计表中均显示为零[7]。某些独立学院投资方在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收取学费之外,基本没有自有资金的投入,自然就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办,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甚至追求超出法律规定的“合理回报”范围,在办学过程中,忽视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忽视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方案漠不关心或关心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奢望什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呢?

三是办学历史较短。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历史只有百余年,况且其中还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或内乱,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9年以来,中国现代大学的规范化发展才迎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对平和的国民心态。在高等教育领域,最能体现现代化进程中追赶型发展特征的标志,除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这也就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点论”)以外,就是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8]。独立学院就是旨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学扩招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这一进程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同时还夹杂着国家应对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考虑,这都说明独立学院的出现既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上的必然性,也有以国家政策应对危机、拉动内需的偶然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无论是作为举办者的普通高等学校,还是作为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的新型学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不完备也就在所难免。

四是就业指向不明。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就业方面,有信息化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人口压缩的压力、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农民工市民化的就业压力、军队与国防现代化条件下退伍军人和复员军官带来的就业压力、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劳动人口直接就业的压力以及各类大中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等。高校大学生就业年龄出现一再推迟现象,考研成为本科毕业生的现实选择之一,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就异化为“考研率”,甚至有的独立学院以考研率作为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就业指向不明,直接导致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不足。

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路径优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整齐划一的专业教学计划来实施,其核心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为评价标准,显然这已不能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胡锦涛同志201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9]。学界新近提出的“人才分型培养”模式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针对性。分型培养,就是“承认学生差别,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学生缺陷,挖掘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目标来设计其成才方向、成才类型和培养路径,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释放足够空间,给予学生充分支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积极条件,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有特长、有优势的人才。”[10]在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中,分型培养模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要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念。独立学院必须确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既是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又切合地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实践要求。独立学院在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努力贯彻与其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育观念:一是面向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根本转变精英教育的质量观,强化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应用性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发展;三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要挖掘基于独立学院自身基础上的区域服务特色。独立学院要准确定位自己的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专业,以此为依托将有限的办学资源优化配置到最能提高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环节,在清楚掌握自身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脉搏,深度探索所在区域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方向,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增强学科的竞争力,确立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同时,保持与区域内各级政府与主要行业的全方位关注和沟通,密切注视区域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服务区域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湖北省率先转设的5所独立学院都属于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声誉较好的高校,办学实力与社会认同度相对较高,就是这方面的明证。

三要建设以实践应用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关键在于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着力点也在于课程。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中突出大学科(一级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工作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中以所在地区的主要行业与产业为参照系,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时效性,突出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围绕着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提高,在着力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规格的同时,极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上的发展,增强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四要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创新。独立学院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决不是将人当作工具的教育,而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与凸显,关注个体性需要的满足,主张建立多样性、层次性的人才体系,尊重学生性情的培育,创设实践条件,唤起学生潜质和激发个体创造性。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世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得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人道主义使命,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内源发展的真正需要。”[11]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以开放性问题为中心,倡导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模型,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组织综合性的自主探究和体验式学习,促进教学对学生的开放性和与社会的准确接轨,从而致力于适合社会实践需要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2]邓传德.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4):86-87.

[3]熊丙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教育体制改革[N].中华英才,2010-09-01.

[4]邬大光.走出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3-08.

[5]马悦.湖北五所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z3):68-70.

[6]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文件辑要(2014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148-150.

[7]汪发元,张忠家.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风险分析——以湖北省独立学院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3(3):61-66.

[8]储著斌.十五城市综合大学科学发展的教育政策环境分析[C]//邵红,张丽萍.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发展报告:2011.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209-210.

[9]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

[10]张建斌,张颖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分型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44-146.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8-69.

责任编校:汪沛

The Innovation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 at Independent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CHU Zhu-bi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u 430056, Hubei, 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the cor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program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y must analyze the reality correctly and solve the innovation problem based on the unique objectives that they have set. Guided by the model of classified type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y should design the types of cultivation with great car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growth. They need to analyz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different majors and make scientific plans for various courses. The teaching for practice should be stress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gmatic ability.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s;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cultivation program; syste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5-0139-04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5.033

作者简介:储著斌,男,安徽岳西人,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4-07-06

项目来源: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问题研究”(BIA130071)。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1 10:42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1111.1042.033.html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制度创新独立学院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