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图书馆“藏书”现象的思考

2015-03-19刘玉秀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书库藏书书籍

刘玉秀

对高校图书馆“藏书”现象的思考

刘玉秀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藏书”这种小概率事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提出缓解问题的对策,促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和谐关系的良性循环。

“藏书”;高校图书馆;对策

现在高校图书馆倡导实行人性化借阅,书库和期刊室几乎全部向读者开放,为了便利读者,还在书库内设置了阅览桌椅,但是这些便利措施却导致了“藏书”现象的出现。一是因为馆内的专业书籍排架一般界限分明,某个专业的读者即使不清楚书籍原先所在书架的具体位置,但是大体方位总是可以找到的。二是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有的同学抱着好几本书来到借书处,但是一打卡却发现并不能全部借上,同学就会说:“老师,这些书我放回去吧,一会儿再来借,这些我急需看”。导致管理人员在清理乱架的书籍时,发现一些书出现在离该书应在位置很远的地方。三是读者在检索机上查询信息,发现书籍在馆,但借阅时却找不到自己搜索到的号。虽然上述情况不是很普遍,但是碰到的概率也不少。本文对这种小概率事件进行客观分析,深入探讨其成因,提出缓解这些问题的对策,促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和谐关系的良性循环。

一、出现“藏书”现象的客观原因

1.图书质量差强人意。图书出版数量日益增加,但是质量却是良莠不齐,专业性强、知识面广、指导性好、能给读者自身能力带来良好提升的确实不多。大部分图书相互借鉴的多,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少,读者看过一遍就会弃之不用。很多作者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或者是为了职称的评审,或者是为了商业利益等,东拼西凑为自己获得名利,而真正想为知识宝库添砖加瓦的较少。而真正用心良苦的作品一般都缺少花哨的装饰和标题去宣传自己,这样的作品需要读者认真品读,需要时间去检验、沉淀。一些经典图书让人百读不厌,每一遍都能受到启迪,都能发掘出自己新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作品对读者来说不仅能提升技能,而且能提升思想境界。所以一般被藏的都是这些经典书籍,比如一些大师的作品,一些参考价值比较高的、有自己特色而不是哗众取宠的书籍等,对这些书籍读者趋之若鹜,看到就要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藏起来。

2.高校的不断扩招,增加了图书的借阅压力。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普通本专科院校扩大招生的教育改革政策,1999年当年招生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为2536.564万人。学生大量增加,但是由于书库面积的限制,藏书量和藏书的副本量并没有很大变化,因此导致人均藏书量明显减少,一本书的紧俏程度远胜于前,加大了“藏书”的机会。

3.阶段性的热炒作品。某段时间某位人物因为某些事情被媒体热炒起来,与其相关的人或事都会被翻出来,其作品也会被读者掀起新一轮的抢读高潮。如著名作家莫言,以往其作品的借阅量并没有什么很突出的表现,但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引起了学习莫言、学习文学的热潮,他的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书籍马上紧俏起来,小说、散文和与他相关的评论等多种书籍被一抢而光,有的甚至还要进行预约,从而造成阶段性的“藏书”现象。

4.书籍的损坏带来的藏书压力。对比较受欢迎的书籍,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书籍的损坏也比较严重,所以工作人员经常会发现,一些内容含金量比较高、书评比较好的图书,往往会出现书籍磨损厉害甚至书页散落的现象。这样的书籍就不能再上架流通,必须下架处理。但是,从送去装订到重新回到书库上架进行流通,周转的周期往往比较长,导致副本量减少,加重了“藏书”现象。

二、出现“藏书”现象的主观原因

1.学生自我督促,积极学习。学生进入大学,应完成好学业,做好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准备。在准备就业或者进一步深造的压力下,学生渴求自我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学习热情高涨。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习的最佳场所,所以致使图书借阅量增加,加大书库流通压力,增加了“藏书”机会。

2.读者自我观念较强。现在读者基本上都是90后,在家中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以我为中心,很少会考虑或在意别人的感受,只想到自己下次再来看,不要被别人借走了,于是就藏起来,导致“藏书”现象。

三、“藏书”的解决对策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借阅便利,这是图书馆的宗旨,怎样能在给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能减少或者防止这种乱象的产生,是图书馆必须考虑的问题。书籍乱架,整个书库凌乱、不整洁,这样会给读者查找书籍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同时也给图书馆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1.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解决图书质量问题。一是呼吁各专业的大师多出书,出好书,把自己的专业技巧和经验流传后世,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二是提高图书出版的审核标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对图书的查重标准,减少粗制滥造的图书出版,给读者提供优质的、充量的图书资源,避免读者对某一本书的依赖,减少“藏书”。

2.寻找优质书籍。开展广泛的、各行各业的图书评比活动和优秀著作者评比活动,对评价好的书籍,增加副本数量;对优秀作者的作品,加大购买量,这样既充实了优质图书,又可以促进作者进行更好的创作,形成一个图书出版的良性循环。

3.利用图书馆自身现代数字化管理优势。馆员应该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和图书借阅系统,统计图书的流通情况,找出借阅率比较高的图书,再通过专业馆员和专业老师进行评价。对评价比较高的图书,除了加大其副本量,也可以把这些书做成电子资源,提供网上阅览,扩大虚拟使用量,减少馆藏压力。足量的藏书副本量,是减少“藏书”的根本保障。

4.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读者对借阅规则的认识和遵守。大学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科学教育,更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加强对学生心理、情感、道德和人的整体发展的人文教育。把如何使用图书馆的知识作为新生的一门必修课,指导新生了解图书馆各种资源、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要影响别人,不要方便了自己,给其他人制造了麻烦,这不仅是遵守规章制度,更是在人格上的自我完善。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举止,是减少“藏书”的思想保障。

综上所述,只有在客观上解决图书馆藏书质与量的问题,在主观上杜绝读者“私我”观念的作祟,才能解决在书籍供应和读者借阅上出现的问题,从而缓解或者杜绝“藏书”现象的发生。

[1]张晓峰,毛明华.大学人文论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秦波.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图书馆建设创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

[4]顾英.从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文看当前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4(2).

责任编辑:丁金荣

G47

A

1671-6531(2015)02-0143-02

刘玉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讲师(山东济南250300)。

猜你喜欢

书库藏书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人梯书库”丛书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珍惜每一本藏书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书库管理工作研究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