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河南省高师美术人才就业需求和培养模式研究

2015-03-19何亚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美术学美术专业美术

何亚峰

新时期河南省高师美术人才就业需求和培养模式研究

何亚峰

高校不断扩招使高师美术学专业学生不断增加,而当前中小学对于美术教育的师资需求流通性很小,多数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本文以河南高师美术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就业需求来调整高师美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整合基础教育模块为基本原则来引导高师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新时期美术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帮助。

高师美术;就业需求;培养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高校各专业的不断扩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在逐年增加。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也在扩招之列,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其培养模式由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而当前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师资流通性小,现有岗位远远不能满足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多数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而是转向别的方向。新时期社会的需求折射出传统的美术学专业培养模式过于注重本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过于偏向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轻视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通用性与平衡性,从而不能显示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新时期高师美术学专业如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更好地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求接轨,如何展示高师的“师范性”特色,如何创建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如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美术人才培养平台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美术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临摹、写生、创作、展览等来体现它的价值存在。美术教育也因为美术的这一特性需要依靠其实践性活动来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美术学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生、创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上讲台的综合能力。目前高师美术人才怎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和中小学美术教育接轨,如何突出高师师范性的特色,如何突出地方高师美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如何定位高师美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新时期需要注重美术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美术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指培养具备美术基本创造能力,并且通过美术教育来启发和促进创造美的精神人才的发展。此种人才应具有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二是培养具有启发和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启发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才是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通过美术写生、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学的创新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结合本校课程的开发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利用,引导学生探索美术教育创新的新途径。

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要根据需要构建健全的美术教育平台,满足现代社会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为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教学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全面培养社会需要的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高师美术学专业的培养要适应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新标准,适应社会对美术教师素质的要求,加强对整个美术学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探讨。笔者以河南高师美术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就业需求来调整高师美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整合教学课程资源作为理论基础

高师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地方,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基地,只有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的教育水平、优化课程设置,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和质量的提高才能顺利进行。

(一)利用学校优势资源,整合文化课程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一般都是文理均有的综合性院校,并且师范性占有很大优势。中文、历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发展健全、水平也高。美术学专业应该利用这些学科的优势整合一系列文史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赏析》《中国古代画论赏析》等课程作为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来拓展课程范围、夯实学科基础、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继承美术学传统课程

美术学是高师院校师范类的传统专业,相对于纯艺术院校来讲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普遍较高,这就为学习美术教学论等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师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师资的地方,美术教学论是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础,因此高师要继承美术学的传统课程,以此来发挥美术创新的基础性作用。

(三)融合相近专业课程

2011年新的学科专业调整后,音乐、美术、传媒统称为艺术学,音乐里面的舞蹈设计需要美术专业来完成,传媒里面的动画也需要美术来完成,可以说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难以割舍的。把艺术类的相近专业课程进行衔接融合,既有利于扩展、开拓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同时也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开发利用地域课程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河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这些文化艺术遗产既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应利用中原文化艺术,挖掘课外课程资源把其添加到教学中,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原文化艺术的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对教育部课程指导方案中的关于开设地方特色课程的落实,也为地方美术课程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对外宣传中原文化、传承中原文化的媒介。

三、构建“临、写、创、展”的实践教学板块

实践教学是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专业的专业特色,是学生提高和展示其创作能力的重要渠道。而目前高师院校美术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创作课安排比较少,主要是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学生创作出的带有自身特色的优秀作品很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将学生的实践教学贯穿到日常的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课程进程联系在一起,分段进行创作,不能完全指望学生的毕业创作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生创作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外出写生实践,收集创作素材。为了将学生艺术实践落到实处,除了外出写生实践以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别的形式的艺术实践,增加学生展示创作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挖掘、整理等方面的创新知识和能力,增强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中原文化艺术资源艺术基地如博物馆、美术馆,供学生观摩、学习。

整合艺术实践和教育实习环节,统一规划、组织艺术实践和教育实习。一方面,改革过去艺术实践即为写生的方式,形成采风、收集整理、创作、展览于一体的多环节全方位的美术实践模式。另一方面,改革过去集中上课的教育实习形式,形成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为一体的综合美术教育实习机制。

四、构建新型教育实习板块

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环节,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教学实际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师范类主要的实习方式。传统的教育实习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实习不仅是学生把学校所学的教育理论、专业技能和实习结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适应社会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高师美术教育实习是区别于其他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师范类院校由于其师范性的特色和美术专业的专业特性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较窄,大部分学生最后还是要选择美术教育领域。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上着师范类美术但是将来不愿意成为美术教师,也不愿意讲课,不愿意参加教育实习,不懂得对艺术的鉴赏,认识不到美育对于培养人的重要意义,这就与培养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相悖。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还是要以基础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优秀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美术人才。

美国斯坦佛大学的艾思纳教授说:“美术老师的必备条件中极重要的一项是学习如何透彻地、诗意地以及有感情地来论证艺术,这点是在师范教育里一直最为人所忽略的地方。”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师范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美术教育实习是保证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美术教育实习在保证时间安排的前提下,要妥善合理地分配时段,建议在起始年级就安排美术教育实习,让学生接触、熟悉基础教育美术教育实际,及早培养职业意识。”充足的实习时间是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保证,而由于高师美术教育实习的时间基本上都安排在大四,并且实习时间很短(大约一个月左右),这就使得教育实习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再加上本来中小学美术课的课时就少,而需要实习的学生比较多,学生到了实习学校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充足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地安排学生讲几节课实习就结束了。学生实际教学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加上实习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师也有限,这就造成实习期间专业指导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对于学生实习的指导不够充分、全面。另外校外实习时学生上完课就离开了,与实习学校的学生之间不能相互交流,这样就造成美术教育学生的教学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整个教育实习过程不能形成长期、反复、连贯的过程,而流于形式。

新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现代高师美术专业的现状应该增加师范生的实践和实习的时间,调整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以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师范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将以前的“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实习总结”改进为“备课——课程开发——课件制作——校内实习——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校外见习——校外实习——校外指导老师指导——实习交流——实习总结”的综合实习模式;把校外指导教师请到学校里面指导,一方面是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都是教育一线教师,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解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疑虑,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课程、教案、课件等进行指导,另外可以缓解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的压力;校外实习过程中的相互过交流也十分重要,交流可以使学生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出来,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研活动。这样的调整使教育实习变成了一个实践与理论反复交融的过程,是一个连贯的师范教育实习过程,对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师范人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经过整合后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面向基础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从教育指导思想、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着手,紧密结合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既重视未来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未来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通过美术创作、美术调查、美术展览、教育实践和教育实习等方式,加强未来教师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了高素质美术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师范院校探索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成功经验。

项目:2013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项目号:JYB2013073

[1]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徐建融等.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传席.必须检讨我们的中国画教育制度了[J].美术观察,2002,5.

[5]郎绍君.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贺正

G47

A

1671-6531(2015)02-0086-03

何亚峰/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河南信阳464000)。

猜你喜欢

美术学美术专业美术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创意美术
课改下美术专业班教学及管理的探究
作品赏析(3)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