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型教师评价方案的研究

2015-03-19于巧娥王林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双师考核体系

于巧娥,王林毅

于巧娥,王林毅/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大连116300)。

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的理念为双职称,随后便发展为双素质、双资格、双证书,现今已确立为双师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结构出现了质的变化,高校教育也正发生着重大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的扩招等均成为现代高校的发展趋势。在社会转型阶段,双师型教师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中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符合国家颁布的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需求,能够对提升高校教育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方案则是促使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保障,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它属于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成分。以下则主要以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核心,研究了其构建原因、内容与方法。

一、当前高校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现状

(一)评价内容单一,缺乏完善的考核标准

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为了全面、综合地反映教师的价值。而当前部分高校评价体系的内容较为单一,考核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流于形式,考核指标比较少,模式雷同,对考评结果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主要从其教学水平、政治修养、科研能力、师德等方面展开,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而存在很大一部分高校则一味重视教师科研素质,而忽视了对教师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核与评价。此外,部分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面比较单向,缺乏校企合作等考评方案,学校内部并未将校内考核结果、培训成绩及实习鉴定、企业反馈等方面相结合,不能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教师的双师素养,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评价考核有其一定的主观性,匮乏公平

一般高等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考评主要采取成立考评小组,差遣专人评价的形式,通常参评教师必须回避。但由于评价主体在考评过程中可能会掺杂其不同程度的个人情绪,不免受到外界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考核欠公平,不能完全保障评价的客观性。此外,大部分教师对考评结果与过程的进展并不知情,无法明确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清晰认识到学生的期待,无法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因而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策略与方法。此外,对教师的考核缺乏配套的评价机制,无法消除教师在心理上的顾虑,甚至可能导致教师产生抵触心理。

(三)对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并不明确

当前依然存在部分高等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并不明确,并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甚至有部分意见表示对教师的评价仅仅是某种形式活动,只是为了迎合教育部的检查,没有实际指导意义。没有认清双师型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尚未明确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对校内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对教师水平提升的显著意义。对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富含一定的激励因素,同样也是对高校教育战略目标实现的总括,是协助高校教师管理的途径,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构建双师型教师评价方案时,首先应明确其目的与意义。

二、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双师型教师必须是集合多种技能与一体的复合型、现代化教师。首先,必须有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思想品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有其正确的政治立场,明确教学之于社会、之于国家的意义。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其次,必须满足专业任职要求,有其相应的任职资格,教师所学习的专业必须与其任教专业保持一致。第三,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从根本上理解教育部所颁布的教学理念,掌握教学设计的规划方向,有其独立的教学能力,能够自主撰写教学资料,独立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与督导。第四,需具备相关的教学科研能力。在高等院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的研究认识中有其独特的观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发表科研论文,且研究内容与方向符合热点教育问题,同时整体质量突出。第五,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可根据课题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实习内容。有其独立的项目规划能力,能自主参与相关专业行业内某些协会的合作与交流。最后,还需有其一定的实践指导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完成对学生的实践管理与指导。

三、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

(一)更新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核心观念

高校内部各级领导与一线教师需强化对双师型教师的根本认识,明确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引起校内的广泛重视,将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在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综合对社会需求的分析,更新评价的观点,做到与时俱进,拓宽实践范围,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定期开展教师自我测评

传统双师型教师评价的主体对象主要为高校内部领导或各系部的主任,在评价上有其一定的主观性特征,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为了改善现有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领导、学生、家长、企业、教师自身均纳入其中。同时还需加入教师自评的环节,引导其对评价结果继续反思与自我纠错,归纳整合教学问题,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进而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作用,改善高校整体教学质量。

(三)建设完善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及教师双方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将教学评价与激励策略相结合,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将双师型教师评价归入教师评价体系的范畴中,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发展、晋升、培训机会等方面挂钩,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给予相关教师更多培训的机会,重视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评价与培养两者动态结合,达到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

(四)将教师社会服务的成果归入评价的范畴

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重点在于其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它是体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重视对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考评,是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及社区相关培训服务等。是体现其综合能力的实践表现,它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将教师社会服务的成果纳入考评的范畴,进而完善整个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在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

[1]李永强.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2]刘静,方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业时空,2013,01:24-25,29.

[3]李娟,肖志雄.“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05:75-77.

[4]周蔚宇,曾荣华,林桦.社会转型期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4,01:85-88.

[5]宋春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3,06:83-86.

[6]赵文月.县级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双师考核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内部考核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