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2015-03-19张峰蔚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政治大学生信息

张峰蔚

微博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张峰蔚

微博是继网络论坛、博客等传播媒介之后出现的一种即时移动通信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它不仅打破了现存的传播格局,而且正在深刻改变着高校的言论生态环境和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结构。面对大学生网络参政发展新趋势,必须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加快网络安全立法建设、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完善大学生网络意见收集和反馈制度等方面来确保大学生网络参政行为在理性、有序和制度化的轨道上规范运行。

微博;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它起源于美国,是顺应网络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也是建立在用户关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等客户终端登录微博,能够随时随地发布140个字符以内的文字信息,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互动。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健康、良性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微博传播具有传播速度更快、人际圈影响力更强和进入壁垒更低等特点,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方式、参与动机和政治倾向。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敏锐的政治辨别力以及充分的政治参与基本素质,应该积极、理性、有序地通过网络媒介表达合理利益诉求。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在被日趋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日渐精微的网络政治表达所改变着,“信息学领域的高速技术创新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改变着我们的知识基础、政治制度和过程,以及地方的、国家的和国际的经济等诸多方面”。[1]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现代即时通信工具的问世,成了“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以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以网络为载体和主要路径参与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

网络是一个集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于一身的舆论聚集平台,实现了信息集成的最大化,满足了大学生对于信息多样化的选择需求,使得大学生网络参政途径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了一种崭新态势。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各大门户网站浏览时政新闻,知晓国家重大事件;二是通过网络论坛和网络虚拟社区对现实政治议题进行讨论,并就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三是通过网络进行电子投票或参加网络民意测验;四是利用网络与国家领导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对话,表达利益诉求并提出合理建议;五是以网络为媒介,动员社团或群体进行现实的政治活动。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1.开放、自由的政治参与。基于网络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会更加随意化和个性化,摆脱了现实社会当中的种种束缚和顾虑。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表达自己,个人表达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使得信息传播更趋向于4A(Anytime、Anyone、Anywhere、Anyway)。

2.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突发性。某些突发的重特大事件都会激起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一般来说都是以突发事件为由头,进而引发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过程中触类旁通,更多地对国家利益、自身利益和高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微观思考。待事态处于平稳阶段以后,类似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就会逐渐趋于平淡。

3.参与效能高效化。互联网缩小了时空与地域的差距,把国家变成了小家,将地球化为村落,在光与电的速度中实现了高效。一项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不一定需要校委会和学校相关部门没完没了的辩论,也不再需要常常失真的“民意测验”,酝酿及讨论的层次不断减少,从而使政治参与的效能不断提高。这其中,网络舆论的巨大作用不可小视。一个典型的实例可以见证网络参政的高效化。前不久在网上沸沸扬扬讨论的“武汉大学学生集体欠学费事件”,经由网络传播形成了巨大的网络“舆论场”。很快就促使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出面解释澄清,致使该事件得以圆满解决,实现了学生利益最大化。从这一实例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网络政治参与的巨大力量和效能,可以预期,这种政治参与的效能将会随着网络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得以持续深入发展。

二、大学生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过程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其常规的政治参与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以其领先的技术特性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复杂多元的网络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

大学生只有在拥有了真实可信的政治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假问题,大学生由于缺乏处理和辨别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鱼龙混杂且无限量的网络信息时显得无所适从。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情况下,网络谣言得以大行其道,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客观、理性判断。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流通量(R)与问题的重要性(i)和涉及问题证据暧昧性(a)之间成正比,写成公式即R=i×a(谣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2]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事情真相的模糊性导致谣言的广泛传播。桑斯坦指出:“我们接受他人信念,是因为自己对此缺乏相关信息。特别是当我们对某则谣言一无所知时,我们就更容易相信它”。[3]

(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对网络形成过多地依赖

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刷一刷微博或者微信,就能即时分享国家的大事小情和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如此简约化、便捷化的网络服务和短小精悍的语言结构都特别符合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模式。因为博友、微友之间随时都能有互动,将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变成强关系。但是,长此以往却会造成大学生对于这些新兴的自媒体有过多地依赖,沉迷于网络构造的虚拟世界当中,逐渐缺少甚至退出与现实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可能会形成一旦离开了网络就不会交流政治观点、发表政治评论的局面”。[4]另外,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参与目的,只是盲目跟风或者被动地消化一些政治信息。以某高校BBS论坛为例,大学生只是用“顶”“赞”等语言来对政治主题的帖子进行回复,评论也极其简单。没有呈现出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独到见解,回帖质量低,反映出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缺少高效互动。

(三)文化自信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

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是对文化本质的信念和信心。今日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开枝散叶。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是我们的基因根脉;包容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是我们兼收并蓄的胸襟气度。但现阶段,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各种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文化价值观逐渐通过网络对80后和90后进行意识渗透,加之大学生片面追求网络自由的行为、对一切外来新鲜事物的极度好奇和其本身所具有的叛逆心理,势必会造成其在网络所建构的虚拟世界里忽视现实规范的约束,而且极有可能突破法律底线,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无限放纵,进一步加深其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非理性程度。

三、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的对策

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对其政治参与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群体成为推动网络民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

(一)加快网络安全立法建设

据中央电视台2014年5月22日播出的新闻联播报道,为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权益,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项制度规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我们有理由相信,此项制度的出台将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法理依据,对于建设网络强国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同理,加快网络安全立法建设,对于防止大学生因虚假网络政治信息而遭遇各种网上骗局具有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因为大学生的网络参政行为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彼此互为条件,只有营造出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才能保证其参政行为的健康良性发展。这不仅需要社会伦理和法治建设的有机结合,更需要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过程和具体行为用刚性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为此,立法部门必须建立关于网络参与秩序和行为准则的法律框架,对有关网络信息和网络资源的管理及服务方面进行法律跟踪和约束,还要制定和完善网络违法责任追究、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法律条文,其内容不仅要有针对性、准确性,还要有可操作性,更要体现激励性,使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权利和自由得以保障。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要求,制定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实施细则,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加强监督、管理和控制,拓宽对非法网络的访问限制,对不良信息要有更高的甄别意识和过滤手段,净化网络环境。执法部门必须强化对网吧和网络产品服务商的管理与监控,增加技术投入,进一步使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学生党员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是党的新生力量,也是共产党员队伍中高素质、最年轻、最活跃的一个特殊群体。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是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因此,在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过程中,大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党性优势,带头对网络谣言不信不传,坚决抵制网络虚假信息,提倡以理性的声音和务实的态度进行网络参政。因为非理性主义者往往都会夸大人的感觉、欲望、情绪、本能、意志等作用,他们反对科学和理性所主张的客观本质、必然规律等绝对的观念。[5]但是因为他们过分强调自身非理性的东西,所以直觉、意志、本能等事实上就变成了新的“本质”和新的绝对。因此,大学生党员在信息化时代必须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该群体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进程中的“舆论领袖”,以严谨的作风和理性的热情将大学生网络参政行为引向深入。

(三)完善大学生网络意见收集和反馈制度

目前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主要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渠道来和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但是随着微博、微信等新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呈现出的快速和个性化特征,要求高校党(团)委、教务处、后勤集团等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的部门,必须顺应新媒体和先进技术发展潮流,以互动式、引导式等形式来与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无障碍交流,并运用新的网络载体迅速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高地和学习阵地。比如,高校可以和电信部门合作设立校园专属的校园手机报,该功能通过手机短信、彩信、WAP等多种方式将学校和部门动态、校园时事新闻、校园后勤管理及就业信息等及时传送到学生手机上,使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更强;还可以设立更加快捷、人性化的部门网页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当学生有问题需要向所属部门进行反映时,确保他们的利益倾诉渠道是通畅和高效的,相关部门还要在第一时间对所反映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反馈,形成快速和良性的反馈机制,不能让许多问题统统止于提问。如果反馈过程中少一些官话、客套话,就能避免使许多小问题大范围传播,进而变成校园网络流言。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群体在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优势的同时,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网上传播。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素质教育。因为人既是网络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体,人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网络文化质量的优劣。因此,总结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其利弊得失,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Alexander C J.Pal L A.Digital Democracy:Policy and Politics in the Wired Worl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8.

[3][美]凯斯·桑坦斯.谣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8.

[4]雪芬,王洪顺.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挑战及对策[J].党史博采,2007(5).

[5]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81.

责任编辑:魏明程

D035

A

1671-6531(2015)02-0039-03

张峰蔚/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在读硕士(中国青岛266071)。

猜你喜欢

政治大学生信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