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剖析介词多义现象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多义图式原型

杨 馨

杨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山东菏泽274000)。

介词是英语中最为活跃的一种词类。介词的总量虽然不多,但其一词多义现象却成为学习的难点。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在它和多种词类的灵活搭配上,这导致学习者对介词的理解与运用不可捉摸。大多人只能死记硬背或者生搬硬套,始终找不到介词学习与运用的内在规律。

英语介词多义深受历史、社会、文化、心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1]。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一种自然体现,人类有能力将一个词语最本质的属性意义向外延伸,从而赋予同一个词语以更多、更丰富的外延意义或边缘意义。因而,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可作为研究介词多义现象的一种范式,并加以利用,对英语学习起到助推作用。

一、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一)原型理论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著作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中指出:家族的相似性能够决定某些范畴的形成,并导致家族成员之间彼此拥有相似的特征[2]。Rosch通过原型理论认为,在同一范畴内的隶属成员中,只有中心成员才能被称之为原型,其他与原型存在相似性的,因相似特征的多少而逐渐边缘化,并形成了这一范畴的模糊边界[3]。认知语言学家正是借助于这一理论,对英语词汇进行原型化、范畴化。英语介词的一词多义基于某个原型意义在一定范畴内的拓展,使介词的表达能力随之增强。Rosch、Brown、Tversky等人认为,词语的原型范畴化能够不断适应新的表达需要[4],其原理在于,一个具有基本意义的词语(介词)总能被人类赋予更多不超越家族范畴的衍生意义。如,空间介词“up”,最直接的原型意义是“向上”,但在这一原型范畴之内,它的延伸意义却有七、八种之多,因此,大大满足了英语表达的需求。

(二)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不是人类认知系统中的具体图像,而是指人类的抽象的认知结构。从人类的认知规律出发,意象图式往往处于认知结构的初始层次。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词语的掌握才能和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以及自身经验密切结合,以便能更好地体会词语、理解词语并能用好词语。词语和客观世界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人之大脑才是词语概念及其意义的转换器,经过在人类活动中反复出现的结构经验,人类赋予了介词的运用规律,并被认知语言学家总结为“意象图式”。如,路径图式(path schema)与容器图式(container)就是常见的两种。

1.路径图式:We go to university from home.(我们从家里去大学。)

2.容器图式:I pour the milk into a cup.(我把牛奶倒入杯里。)

(三)概念隐喻理论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模糊的概念无法被确切表达,人们只有借助于自己已经熟知的概念。从这一角度说,隐喻既是人类的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认知工具。隐喻的思维方式包括两个结构区域:一个是人们熟知的源域,一个是陌生的目标域。隐喻的作用原理就是完成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从而促进词义的演变。当然,隐喻所造成的一词多义即便在表面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属性上也必然相关。如英语介词“on”的基本含义是“接触(某表面)”,其他空间含义还有“部分覆盖(某表面)”和“(在某位置或进入某位置)形成某物的一部分”。初一看来,这三个意思有所不同,而在本质属性上都要通过“接触”才能发生,它们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二、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剖析

有鉴于此,英语学习更需要人类感性经验的积累与运用,英语运用同样是生活场景在大脑现有概念支配下,以语言方式的呈现。因此,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就在于它抓住了人类语言形成中的认知规律,从而透彻解释了介词多义现象的原理。

(一)原型理论对词义根本属性的突出

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中,原型与范畴是剖析介词多义规律的两个基点。一个介词所生发出的多个意义虽然和原型意义已经不同,但原型的最基本意义无论如何,都是生发出其他意义的基础与根本。从几何图形上看,原型意义就是圆心。新的意义无论怎样生发下去,它们都不能脱离原型意义的磁场约束,因为始终有一个界限并不清晰的范畴存在。如,“head”可以表示为“作为身体的头部”,也可以引申为“公司部门的主管”[5],“头”是原型意义,“主管”就是引申意义。从“头”这一原型意义出发,还可以引申出“头脑”“首脑”“首长”“上端”等意思。但无论怎样引申,都不会超出某一个范畴。

介词独立的时候几乎没有意义,只是在某种关系中,在连接两个或多个实体词语时才有实在的意义[6]。这种连接千变万化,同一个介词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当然,连接的变化也必须在同一个范畴之内进行。例如,在“She climbed up the mountain”中,“up”表示向上的意思,是一种空间方位;而在“pursuit up in the hierarchy”中则没有了实际上的空间意义,表示的是一种等级的高度。由于连接实体的不同,意义的不同也就在所难免,但本质属性还是一致的。这一点在学习时需要特别领会。

(二)意象图式理论对词义内在规律的强调

英语介词作用于时空表达的语句占有相当规模,学习英语时所面对的介词问题也多出现在这方面。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它能够强调介词多义与应用之间的某种规律。一方面,介词的应用常与空间和时间有关,这使同一介词在时空搭配中有了不同的意义,也形成了不同的规律;另一方面,介词在时空搭配应用中的进一步细化又会使它的意义有所变化,如此,通过运用意象图式理论的分析,不仅能够感到介词多义现象的相关性,还能认识介词多义现象的规律性,这对介词的学习与运用大有裨益。

比如,意象图式理论中的路径图式(语言中的一种思维结构方式),无论是对动态的描述,还是对静态的表示,彼此看似无关的活动,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有一个空间过程,包括起点、路径和终点。这种源自于人类生活感受的经验表现在语言上也必须如此,意象图式理论所要解释的正是这一点。例:

1.The river flows up to the sea in the east.

(海洋是河流一直向东延伸流淌的终点)

2.I’ll fly from Hong Kong to Sydney.

(我将从香港飞到悉尼)

仔细对比这两句意思毫不相干的句子,就会发现其中路径图式句型的共同规律,即都存在起点、路径和终点这三个要素,这一点十分重要。英语学习时如果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相关介词的运用方法。

(三)概念隐喻理论对词义外延边缘的扩展

词语意义的隐喻性延伸是语言的共同现象,汉语中有,英语中自然也会有。虽然一个词语的隐喻意义会受到地域环境、历史形成、社会状态及风土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词义隐喻延伸的存在却是一种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恰好解释了这一现象,并为英语学习中介词多义的掌握提供了帮助。概念隐喻理论的作用在于它着重解释了词义外延是如何沿着一条有关联的轨迹扩展下去的,并与原型意义渐行渐远。但是,在本质属性上,这些延伸出来的介词意义永远都不能挣脱那根牵在手中的风筝线,这也正是学习英语时掌握一词多义的一种手段。

例如,“up”的意义包括“向上”“朝向”“位高”“终结”等。以此为基础,每一种意义又可以延伸出更多的隐喻意义,如,“位高”通过隐喻延伸,其意义就会由空间的位子比较高而演变为工作职位高、社会地位高、道德修养高等社会、思想领域,这就会大大扩展了一个介词意义的外延。在英语学习与应用中,掌握这种扩展规律无异于掌握了学习的有效方式,作用自不待言。

语言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研究语言现象必须将现实生活、人类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以及语言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认识语言学原型理论恰好做到了这一点,因而,针对英语中的介词多义现象也就有了较为透彻的解释。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忘记有关语言规律的这三个要素,而对语言学习与运用者来说,这恰恰是极为重要的。

[1][4]毛宏琳,韩戈玲.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谈英语一词多义现象[J].安徽文学.2013(7):129-130.

[2][3]杨晓虹.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探讨[J].现代语文.2008(3):8-10.

[5]李杰,卢志鸿.空间介词“up”一词多义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2010(4):22-24.

[6]周海燕.商务英语中介词的翻译技巧[J].考试周刊.2008(1):236-237.

猜你喜欢

多义图式原型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包裹的一切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锦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