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 *——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

2015-03-19钱春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

钱春富

(楚雄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是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两个视角,区域教育资源与区域教育影响集中反映了这两大视角所映射的问题群,是教育地理及其学科研究进一步丰富与构建的两大概念与方向。基于这个结论,教育地理研究与区域教育研究虽有重叠但不能以区域教育研究替代教育地理研究,而作为学科的教育地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也将循着这两大问题群得到进一步显露。

关键词:教育地理学;罗明东;区域教育资源;区域教育影响

收稿日期:`*2015-05-06

作者简介:钱春富(1973—),男,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地理学、民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2015)07-0105-04

Abstract:Be based on the logical origin of Geography of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primary two sides for Studies on Geography of Education which are called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this article consider that the primary two sides can be summarized as regional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ffects from education, and they reflect out the question groups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studies of Geography of Education. On account of this conclusion, we deem that regional education researches can not thoroughly represent the studies for Geography of Education, notwithstanding there are numerous overlaps between them, and further construction on research method structure for the discipline will become more visible by following the Primary Two Sides for Studies.

自罗明东首倡建立教育地理学学科以来,教育地理学以学科姿态的研究不断受到学界的重视与关注,尤其是作为“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之一的《教育地理学》(罗明东著)出版后,教育地理学研究更是揭开了发展新篇章。当前,作为系统研究教育地理问题的《教育地理学》已为我们搭建教育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平台,但教育地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进一步构建和深层次发展,目前仍面临一个十分突出的研究需求:由于教育地理研究与区域教育研究的过多交叉,似乎给人留下一个教育地理研究作为区域教育研究重复研究的印象,或者说,教育地理学与区域教育学谁上位谁下位的问题。因此,如何在理论上理清教育地理学与区域教育及其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使教育地理学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的指向和界定更为清晰,目前是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命题。只有这个问题明确了,教育地理学面向具体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才具有更加清楚的发展方向,其学科方法论与研究方法特征才可能进一步显露。

本文拟从教育地理学学科构建的逻辑原点出发,对教育地理学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和研究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为教育地理学面向具体问题的研究勾勒一副大致轮廓,使教育地理学在具体应用层面的研究变得更为明朗。

一、教育地理学的学科逻辑原点

教育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存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存在与学科建构的逻辑原点,假设不存在教育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教育地理问题就不复存在,教育地理学也就失去学科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但这个逻辑原点显然是充分而明确的,理由很简单,教育地理是一个原始而古老的问题域,只要人类教育实践活动存在,就必然和地理问题、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这里可以分层次得到很多举证:最简单的例子,人们开办一个教育场所或建立一所学校,必然要考虑地理位置与环境问题,这就是单纯而原始的教育地理应用;又比如,抗战时期为保护教育资源,选择位于战线后方的昆明作为校址组建西南联大,这是较深层次的教育地理应用。今天来看,在我国不为鲜见的大学城、职教中心以及积极差异政策下区域性的教育实践与发展,则是更深层次和更为复杂化的教育地理应用。由此可见,教育地理问题是一个古老、原始而又充满活力的问题领域,教育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教育地理学正是基于这个客观存在及其问题域作为学科土壤以及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从这个意义看,教育地理学不仅具有严密的学科逻辑和扎实的学科基础,也堪称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但遗憾的是,教育地理问题及其学科研究长期以来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直到20世纪30至40年代,教育地理这个概念才在一些学者的研究应用中被引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60年代,作为学科概念与构想的教育地理学研究才在英国学者的倡导下被真正揭开序幕。然而,尽管揭开了序幕,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地理学及其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仍然是缓慢而滞后的。而在我国,这个进程由于种种原因就更为缓慢和滞后了,直到1991年,上海市教委组织编写《上海教育资源》,教育地理问题的研究需求才在实践应用的要求中真正提了出来。1995年,王秋玲在《关于创建教育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地理学”的概念,而首次以学科为视觉将教育地理问题引入研究视野并倡导建立学科,则源于1996年罗明东发表的《教育地理学: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教育地理学刍议》、《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意义与契机》等系列论文及其博士论文《教育的地理学视角——教育地理学基本问题研究》的推动。2002年,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教育地理问题并以构建教育地理学学科基本理论为目的的《教育地理学》(罗明东著)专著出版,标志着教育地理学学科在我国得到初创,教育地理学在国内的研究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教育地理学》著作清晰地展现了教育地理学的学科逻辑与逻辑起点,罗明东教授在书中指出,教育地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教育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明确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地理现象”。本文认为,从教育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逻辑起点出发,“教育地理现象”必然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大方面,即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教育地理现象”实际上是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的统合或统一体。因为,“教育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必然带来教育活动发展与地理环境变化两种结果,我们把这两种结果称为“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从这两种结果出发就为我们进一步界定教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甚至具体研究问题打开了两个窗口:其一是教育的地理特征,即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具体指在一个地区发展教育所依赖的自然、人文的资源或条件,本文将其概括为区域教育资源;其二是由于在一个地区发展教育或开展教育活动,对该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带来影响及改变,从而使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有教育痕迹,本文将此概括为区域教育影响。由此,代表教育的地理特征的“区域教育资源”与代表地理的教育特征的“区域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两大方向或两大问题群,成为教育地理学理论及实践进一步深入构建的两大视角。

以下将以“区域教育资源”和“区域教育影响”两大概念为统领,进一步分析教育地理学研究必然涉及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与具体研究问题。

二、教育的地理特征——区域教育资源

教育的地理特征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区域开展教育实践或发展教育所依赖的地理资源或条件,可以分为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地理资源两大板块:自然地理资源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空间、地质构造、岩层特点、生态环境、气候、物产等;人文地理资源主要包括人口条件(数量、素质、男女比例等)、交通条件、文化基础、民风民俗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等。这些资源或条件,我们统称为区域教育资源。一个地区或区域的区域教育资源或条件,是在该地区开展教育实践或发展教育所依赖的基本条件,这种条件处于何种现状、达到何种水平、具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或者缺少哪些基本条件,以及与其它或同类地区相比的差异等等,就成为我们在发展地区或区域教育时,从教育地理视角必须首先要研究的内容或问题。只有把教育的地理特征,即区域教育资源的现状、水平、差异等问题先行研究调查,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育资源的安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教育的发展也才能最大限度地被置于合理的发展方向。这是教育地理学解决教育发展实际问题的一大路径,也是教育地理学研究能够贡献于教育发展的一大价值。围绕区域教育资源这一概念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地理学研究不仅大有可为,而且更为具体和明朗,其学科的深入发展与进一步构建的方向更加明确。

从教育的地理特征及区域教育资源这个角度或意义上看,这一方向的教育地理研究与区域教育及其学科基本等同。也可以说,以研究教育的地理特征或区域教育资源为中心的教育地理学研究视觉,实质上是区域教育研究。在这一层面上,教育地理学与区域教育学基本重合或异曲同工。因此,在教育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地理研究与区域教育研究存在较多交叉,包括在我国设置的第一个教育地理学博士招生点曾经被置于区域教育研究的框架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考查都是可以理解或属于正常的。

三、地理的教育特征——区域教育影响

地理的教育特征是指由于在某一地区或区域开展教育实践或发展教育,从而引起该地区或区域的地理环境发生改变,同样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主要指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等获得改善)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改变(如人口条件改善、区域教育观、区域人格特征的改变、智慧圈的发展等),这些改变往往由于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带有明显的教育痕迹,这些带有教育痕迹的地理环境改变,我们统称为地理的教育特征,区域教育影响这一概念集中反映了地理的教育特征。由此,我们看到教育地理学研究的又一大研究视角——区域教育影响。沿着这个视角及其打开的窗口,我们发现教育地理学还存在区域环境变化、区域生态变化、区域文化变迁、区域人格特征变化、区域智慧圈发展,以及区域教育观变化、区域发展观与生态观变化、区域人口条件改善(数量、结构、素质)等诸多需要研究的内容与问题。教育地理学通过这些内容与问题的研究,对区域教育发展进行反思,从而反过来促进区域教育问题的解决与区域教育的发展。这实际上形成教育地理学解决教育发展问题,实现促进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之功能的又一面。在这个意义上,围绕区域教育影响这一概念展开的研究,同样是教育地理学与生俱有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沿着这一方向的丰富与进一步发展,同样让我们更为明朗地看到教育地理学所面对的大量具体研究问题。

从地理的教育特征及区域教育影响这个角度和意义看,教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显然超越了区域教育及其学科,由此我们看到教育地理学区别于区域教育及其学科的一面。在这一层面上,教育地理学在研究范围及内容上并不与区域教育及其学科有过多交叉,这也是教育地理学独有的一面及其学科独立性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我们能够认为,从教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及其更为丰富的学科功能看,教育地理学是相对于区域教育及其学科上位的学科。也正缘于此,以往被置于区域教育框架下的教育地理学博士招生点格局最近发生了改变,区域教育问题被置于教育地理学的学科框架下,这是一个合理而可取的改变。

四、基于分析梳理的结论

通过从教育地理学学科逻辑起点出发对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一)教育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存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存在与学科建构的逻辑原点,这个逻辑原点始终存在并且日渐明显与重要,反映着教育地理问题研究及其学科发展的重大需求。尤其在当今世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地理环境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发展教育与地理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这种矛盾以寻求教育实践活动在效率、效益两方面的最大化,教育地理问题及其学科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增长视觉。

(二)教育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必然导致教育的地理特征与地理的教育特征两大结果,这两大结果之间相辅相成并不割裂,同时两大特征也映射出教育地理学研究深入发展与进一步构建的两大问题群:区域教育资源与区域教育影响。区域教育资源与区域教育影响集中反映了大量教育地理学研究需求与课题,形成教育地理学进一步丰富及发展的两个重大概念与方向,这两大概念与方向勾勒出教育地理学面向具体问题研究的大致轮廓。

(三)由区域教育资源、区域教育影响这两大概念所勾勒出的教育地理研究轮廓,集中反映了教育地理学面向具体应用研究的问题域,使得教育地理问题及学科研究范围与内容变得清晰而不宽泛。同时,面向这两大问题群也显露出教育地理学研究方法论构建的方向——以教育统计方法结合地理学方法为核心或基点,引入教育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及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综合构建的教育地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一方面,对于区域教育资源的调查研究需要大量用到教育统计及地理学方法;另一方面,对区域教育影响的研究则可能大量涉及社会调查方法及教育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及文化学等学科方法的使用。由此我们能够窥见教育地理学大致的研究方法体系轮廓。

(四)区域教育研究并不能替代教育地理研究。从研究内容、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等几个维度观察,区域教育及其学科研究主要反映了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层面,即教育的地理特征,问题群集中在区域教育资源这个层面;而教育地理及其学科研究显然还包括另外一个层面,即地理的教育特征,问题群则集中于区域教育影响的层面。由此看来,区域教育及其学科研究能在一个层面上反映教育地理学研究需求,但显然不能完全替代教育地理学研究。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地理学是相对于区域教育及其学科上位的学科。近年来在一些发展实践中把区域教育纳入教育地理学范畴或框架,是完全合理而可取的。

参考文献:

[1]罗明东著.教育地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2]彭世华著.发展区域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曾天山,郑军.区域教育发展观的理论探索—评彭世华新著〈发展区域教育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4]罗明东.教育地理学简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6).

[5]董旭明,李天风.关于〈教育地理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4,(19).

(责任编辑刘祖鑫)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 Two Major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Geography

QIAN Chunfu

(InstituteofHigherEducation,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YunnanProvince)

Key words:Geography of Education; Luo Ming-dong; Regional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regional effects from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