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药用植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指导

2015-03-19李宽庆李雅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镊子叶脉兴趣小组

李宽庆,李雅梅

(甘肃省医药学校,甘肃兰州730020)

浅谈药用植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指导

李宽庆,李雅梅

(甘肃省医药学校,甘肃兰州730020)

药用植物学知识涉及面广、概念多、认知跨度大,如何加深学习内容和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科兴趣、丰富课余活动,组织和开展药用植物课外兴趣小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药用植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指导

药用植物学与药学、中药学等多门专业课关系密切且互相渗透,其内容包括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3个部分。形态、解剖部分讲述植物的细胞、植物的组织及种子植物的器官等;系统分类部分讲述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植物进化系统、各类群的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等。药用植物学就是用植物学知识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整理中草药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中药材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种类的应用学科[1]。学科知识涉及面广、概念多、认知跨度大,从细胞到组织到器官,从个体到群体到系统,从苔藓到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非短时间可以系统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学习内容和操作技能、培养感性认识、扩大知识传播范围?对确有爱好的学生组织和开展药用植物课外兴趣小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就药用植物课外兴趣小组的特点,浅谈兴趣小组的活动指导。

1 特点之一:外

课外兴趣小组的特点“外”字表现在:小组的组织与活动都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以外,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非正式的兴趣小组。一方面,活动无规律性,时间分散,容易受干扰;另一方面,活动又具有灵活性,只要是课外时间,从早到晚,无论是早自习、课间、自习课、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还是节假日、双休日等,都可以开展活动,活动的安排与进行具有明显的机动性。例如,利用早自习、课间、自习课时间进行需时短且频繁的翻晒潮湿草纸、器官形态比较观察、外出采集的准备;利用自习课、课外活动、晚自习时间进行标本夹换纸、实物形态观察与记录、上网查询检索鉴定、腊叶标本制作、叶脉标本制作、蘑菇标本及孢子印制作等活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可以开展野生植物观察,进行野外标本采集、植物拍照等活动。总之,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灵活机动地进行安排,时间可长可短,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前提。

2 特点之二:趣

课外兴趣小组的特点“趣”字表现在:小组是由一些对植物有兴趣的学生组成,主观上会积极主动地接触和探究植物。同时也注意到,该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兴趣爱好,往往是这个兴趣还没有成型,新的兴趣就又产生了。要成功地开展活动,巩固和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创造条件,吸引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药用植物的全过程,通过动手,亲自采集、记录、鉴定植物,发现、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多方面增加感性认识,促进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并从中进行指导。

2.1学习使用工具

工具:解剖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解剖刀、培养皿、刀片等。控制点:(1)解剖镜的使用与保养,并进行解剖镜下的解剖操作与观察记录。(2)放大镜的使用与保养,练习放大镜抵近眼部的观察操作。

2.2花的解剖与观察

工具:解剖镜、放大镜、培养皿、镊子、解剖针、解剖刀、刀片等。控制点:标本干花的解剖观察。按浸泡、解剖、观察、记录的顺序进行。在培养皿中,浸泡干花,待完全膨润后,在解剖镜下借助镊子、解剖针、解剖刀,缓慢进行花的形态和解剖观察并记录。

2.3观察草本植物与特征描述

用具: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修枝剪、记录本、铅笔等。控制点:(1)选校园草本开花植物进行外部形态观察,之后练习特征描述。(2)解剖鲜花。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先从外部观察花的结构,再观察花被片、雄蕊群、雌蕊群、子房、胚珠等特征。详细记录花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量、特点。(3)然后横切,从横切面观察花的内部结构与组成,如心皮数量、子房室数、胚珠多少、胎座类型等。(4)最后纵切,从纵切面观察花的内部结构与组成,如上下关系等。(5)按器官,如叶、茎、根的顺序依次进行观察。(6)特别注意要详细记录植物标本上反映不出来的特点,如气味、颜色、生长环境、海拔高度等内容。(7)练习通过植物外观观察,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8)练习植物各个器官特征部位的微距拍摄。

2.4标本采集

工具:标本夹、修枝剪、掘根器、望远镜、海拔仪、指北针及里程表、照相机、钢卷尺、标签、记录本、铅笔等。控制点:(1)选择标本。应选择生长正常,无虫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2)修剪。小株型草本植物带根采集;株型高大的个体折叠或修剪,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为标本压制。(3)挂标签。每压制一份标本,都要检查标签。标签的编号要与野外记录本上的一致。(4)填写野外记录。用铅笔,按记录表上的内容逐一填写,如采集时间、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等。(5)特别注意填写那些在标本上看不见或者容易变化的特征,如颜色、生长环境、气味、海拔高度等。(6)秋冬季节采集果实、种子标本,另装塑料袋中,同时放入编号标签。(7)肉质叶、大型果、树皮等,另装塑料袋中,挂签,编号,记录。(8)注意有毒、易过敏种类。如乌头、天南星、大戟、漆树、荨麻等毒性植物标本,应慎重处理。(9)捆紧标本夹,压制。

2.5标本压制换纸

工具:标本夹、干草纸、放大镜、照相机、钢卷尺、标签、记录本、铅笔等。控制点:(1)及时更换干草纸。采集当天应换一次草纸。换纸时,可进行记录表的补充。(2)标本整理。给标本夹换纸的同时,对标本进行整理,如展现叶的正背面,平整叶片,摆匀花的各个部分,去掉多余的枝、叶、花、果实等。(3)整个标本夹换纸完成后,绑紧,平放。遇球果、块茎、根部、枝刺等部位可多夹草纸。(4)换下的潮湿草纸应及时翻晒晾干,备用。(5)前3天,每天换一次纸,以后每2天换一次纸。接下来根据标本的干燥情况安排换纸。

2.6标本室管理

工具:温湿度计、樟脑精、升汞等。控制点:(1)标本室分类系统介绍。(2)温湿度计的观察与温湿度记录表的填写。(3)标本柜樟脑精的检查、补充。(4)使用升汞对腊叶标本进行防霉、防虫处理。

2.7制作叶脉标本

用具: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槽、玻璃板、氢氧化钠、双氧水、天平、镊子、树叶、毛刷等。控制点:(1)取一只大烧杯,倒入约200 ml水,溶解20 g氢氧化钠后,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浸入带叶柄的树叶后,继续加热15分钟,并用镊子搅动树叶。(3)氢氧化钠易腐蚀叶肉,不易腐蚀叶脉。当叶肉开始脱离时,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内冲洗。(4)冲洗后,把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在流水中用毛刷轻轻地刷去叶片正反两面的叶肉,露出叶脉。(5)把刷洗干净的叶脉浸入盛有双氧水的大烧杯中,漂白24小时后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沥干。(6)把沥干的叶脉放在吸水草纸里压干即可。(7)取不同叶脉类型的叶片,依次进行加工。叶脉干燥后,钉在泡沫板上,置入塑料袋中保存。(8)用毛笔在叶脉两面涂上水彩颜料,进行着色。晾干后,叶柄上系一条彩色丝线,可制成叶脉书签。

2.8制作腊叶标本

用具:腊叶标本、盖纸、台纸、解剖刀、棉线、缝衣针、升汞、胶水、刀片、手术剪等。目的:为方便长期保存和观察使用,需要将压制好的标本固定在台纸上制作成腊叶标本。控制点:(1)选择经压制完全干燥的形态整齐、器官完好、比例适中的干燥标本,在台纸上恰当布局,用纸带或棉线,选择关键部位穿纸带(粗大的根、茎使用棉线)固定,借此把实物固定在台纸上。(2)将野外记录贴在台纸的左上角,标本名签填好后贴在台纸右下角。(3)变更名称,新名签在台纸右下角,与旧名签并贴。(4)照片、装有种子的小塑料袋等贴在台纸近角的部位。(5)整个标本制作完成后,经升汞消毒,装入盖纸,按系统分类,放标本柜中保存。(6)干燥的常绿、针叶带球果标本,如云杉、油松等,放标本盒保存。(7)将干燥的树皮标本贴、钉在薄板上,放塑料袋中保存。

2.9制作浸制标本

用具:玻璃标本瓶、石蜡、70%酒精、10%甲醛水溶液、天平、镊子、树叶、毛刷等。材料:大型果实、花及枝叶。控制点:(1)酒精浸制标本。清洗标本,缚于玻璃棒上,放入70%酒精标本瓶中,药液应浸没标本。蜡封瓶盖,贴上名签。(2)10%甲醛水溶液浸制标本。清洗标本,缚于玻璃棒上,放入10%甲醛水溶液标本瓶中,药液应浸没标本。蜡封瓶盖,贴上名签。

2.10制作蘑菇标本及孢子印

2.10.1制作蘑菇标本用具:刀片、镊子、台纸、掘根器、海拔表、塑料袋等。控制点:(1)时间:七八月份的雨天或雨后;采集地点:路旁、田野、林下、树干、朽木处。(2)观察,拍照。找到蘑菇后,对蘑菇及其生长环境进行拍照。(3)采集蘑菇。采集的蘑菇标本要完整,生长在土壤里的,用掘根器把它全部掘出;生长在树上的,用刀将其与树木连接部分一起切下,装入塑料袋。(4)记录。填写采集记录表,特别注意填写那些在标本上看不见或容易变化的信息,如气味、色泽、海拔、环境等。(5)取蘑菇,沿纵轴纵切子实体,取片后压制。由于其易碎,需要同时多压制几份,并注意换纸。(6)选择完全干燥的完整子实体,上台纸。

2.10.2制作孢子印用具:刀片、镊子、白纸、黑纸、培养皿、剪刀、大烧杯、小烧杯、成熟蘑菇等。控制点:(1)切柄法。用刀片将新鲜的子实体从近菌褶处切断菌柄,把菌盖的菌褶面朝下扣在白纸(有色孢子)或黑纸(白色孢子)上,或者扣在由一半白纸和一半黑纸拼粘成的一张纸上,再用大烧杯罩住。(2)切纸法。取一张纸,在中央剪出一个与菌柄大小适宜的孔,取菌插入菌柄,使菌褶紧贴纸面,放置在盛水小烧杯上,再用大烧杯罩住。(3)24小时后,拿开大烧杯,取下菌盖,纸面上可见孢子散落,形成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的孢子印。(4)获得孢子印后编号,在放大镜下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记录孢子印的颜色,并保存、备用。(5)注意整个过程不要用手或其他东西触摸孢子印,以免破坏。

2.11绘图练习

用具:铅笔、橡皮、绘图纸、刀片、标本等。控制点:(1)绘制根及根系、变态根的形态图。(2)绘制茎、变态茎的形态图。(3)绘制叶、叶序、各类叶、变态叶的形态图。(4)绘制花、花序、花冠的形态图。

3 特点之三:小

课外兴趣小组的特点“小”字表现在:小组人员少、规模小,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每个小组的成员4~5人为宜,男女生不限,宜男女生搭配。人员少、规模小便于灵活组织和安排活动。在设施设备、活动场所、经费材料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还应注意做好计划、就地取材、合理安排时间等。

另外,在性状描述完整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图鉴》、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中的彩色照片以及中国植物数字标本馆的植物彩色图片及鉴定和描述术语图解功能来进行检索鉴定。

4 讨论

(1)小组活动密切了师生关系。通过指导兴趣小组的活动,加强了师生沟通,交流了思想,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也传递了教师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并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2)小组活动加强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可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小组活动能够使教师及时获得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及早发现问题。

(3)小组活动配合了课堂教学。小组成员课前帮助准备,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新鲜植物器官的采集与分发,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叶脉标本的准备等;课后协助整理工作,如记录、报告、切片、标本、作业收发等工作。

(4)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对药学、生药学、中药学、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草药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

[1]谈献和,王德群.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G420

A

1671-1246(2015)20-0078-03

猜你喜欢

镊子叶脉兴趣小组
最美叶脉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叶脉书签
鱼刺卡喉怎样急救
我是一片叶子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妙求人数
最小纸鹤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