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破译新闻密码,轻松教会新闻写作

2015-03-18陈元芝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新闻要素写作

【摘 要】本文着力于读写结合,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在与学生熟悉的记叙文写法的比较中,使学生逐渐明晰新闻的写作规律,轻松教会新闻写作。

【关键词】新闻;要素;结构;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29-03

【作者简介】陈元芝,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8)教师。

一、点击新闻写作之难

2014年秋季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新闻写作”明确提出了要求,这是本册教材一个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遭遇了困难。

首先,新闻文体特殊,有独特的结构形式,一般以直接的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藏而不露。而对于刚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前面七年的练习一般都是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他们一下子转到这样一种陌生的文体的写作,显然存在着相对多的困难。

其次,不少教师对于新闻写作的教学不够重视。有人认为中考时不会考到,这样的指导和要求没什么意义;有人则对于新闻写作指导没有足够的自信,于是选择了回避的方式,绕开了应有的指导教学和对学生练习的落实。

再次,研读教材会发现,单元“写作导引”中指导的是“倒金字塔”结构,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的顺序,即“次重要事实→再次重要事实→更次重要事实→最次要事实”,这样的顺序安排与所学的课文写法不相一致。这就造成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的脱节,不便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且这种“倒金字塔”结构方式,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初中生来说,要想企及并且驾驭自如,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解码新闻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在新闻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我引领学生在阅读经典篇目中探其精微,找到新闻阅读和写作的规律,得到一些可以迁移的要素,便于学生举一而反三,活学且能活用。

(一)认识新闻的概念和结构

1.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百度百科)。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新闻两则》,所选文章是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一”的提示是:“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可见教材中所指“新闻”是狭义的概念,即消息。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消息”,这“消息”与课文所说的“新闻”概念是一致的。

2.新闻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所选的两则新闻是很规范的消息。虽是同一作者,但写法却不相同。这篇课文之后的“练习一”是有关新闻结构知识的介绍。我觉得这一练习出得很好,它既让学生明晰了新闻的知识,又对他们的阅读思考作了提示。知识的介绍是为阅读思考奠定必要的基础,而阅读思考的解答又是对基本知识的验证和运用。

“练习一”介绍了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两句话,后面便都是主体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是暗含在主体中的。所以通过阅读这则新闻我们认识了新闻结构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个部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则是另外一种类型,它五个部分都有,开头第一句话是导语,在这之后便有背景、主体和结语的清晰分界,结构分明。

通过以上阅读探寻,学生便认识了新闻的结构特点,也理解了这两则新闻的内容,这为进一步学习新闻写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也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与六要素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我尝试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视角去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探寻新闻写作的规律,从而轻松学会新闻写作。

1.人事果明确,轻松拟标题。

如果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开学典礼的记叙文,可以拟这样一些题目:“开学典礼”“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回望开学典礼”等等;而写新闻,这样的题目就不妥当了。新闻标题应该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并且语言简洁。

如何做到呢?还是读一读《新闻两则》的标题。第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去探究,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即:新闻标题应具备人物、事情和结果这三个要素。这两则标题中人物分别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和“中原我军”,事件和结果分别是“横渡长江”和“解放南阳”。这样我们就轻易揭开了新闻标题拟制的奥秘。那么,关于开学典礼的新闻应拟怎样的标题呢?“××学校全体师生举行开学典礼”便可。要素明确,简单易学。学生学得愉快,写得也轻松。学习总是由简单开始的,开始如果求全求大求高深,那还不早早就把学生给吓跑了?没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还怎样期待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呢?

2.时地人事果,导语笔下成。

学生写开学典礼,若是一般的记叙文便可以这样开头:“九月的早晨,空气清新,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们身着洁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不同方向朝学校操场走去。开学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作为新闻开头的导语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如何做到呢?我们来看《新闻两则》。第一则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第二则的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探寻一下,可以发现,导语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这样五个要素是应具备的。这样,写作新闻导语时学生也就有了便捷的抓手,可以稳妥地操练了。教给学生一些可以迁移的因子,新闻导语写作便是如此简单。

3.六要素齐全,主体曼妙展。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那么,如何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展呢?我们还是引领学生回到课文中看一看:“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这是第一则新闻介绍中路军渡江的情况,从记叙的要素这一视角看,我们会发现:“20日夜起”是时间;“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是人物,这比导语“人民解放军”更具体了;“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是地点,也比导语中“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更明确了;“首先突破安庆、芜湖县,渡至……”是事件的经过,“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是事件的结果,这比导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也更具体明确了。后文还有对于“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做的具体分析。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渡江情况分别展现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渡江战斗状况的。由此我们发现,主体部分是从不同方面,按照特定的顺序来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的。

而从记叙的要素来细看,则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都有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尽管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主体部分这六要素应是齐备的。这样学生也便可轻松领悟了。

来看一则学生范文,其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和内容阶段推进,这样写道:

在庄严的奏唱国歌仪式后,首先由××校长发言,校长向高一学生以及××初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职工致以敬意,也对上学期同学们获得的累累硕果给予肯定。对同学们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并摘得五块金牌的好成绩提出表扬,也对同学们获得的诸多荣誉给予鼓励。还为同学们举出两个小故事,用积极树和消极树的比喻启发同学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接着,由教师代表王老师发言。王老师向大家宣布了高二、高三学生获得的各类奖项,也报告了××中学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也对××以及××中学新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继而,由高二的两位播音员为大家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新一届学生的寄语。两位播音员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饱含真情的寄语,字字句句无不体现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母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新生们的真诚希望。

最后,由高一新生和高三学生代表发言。高一新生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紧张激动的心情和勇攀高峰、不断前行的决心。高三学生代表表明了自己将在高三阶段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的决心。

据悉,由于××中学正在修建中,××中学初二全体师生到××中学进行初二的学习。

这篇新闻的主体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语言简洁概括,事实过程具体,最后对原因的补充交代也较为轻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都齐全了,这样,主体的躯干便在充足的事实中曼妙舒展开了。如果加上前文的标题和导语部分,就可以看到在新闻阅读、思考以及要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方法,可以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新闻了。

(三)明晰新闻的语体色彩

新闻写作中的语体色彩也是需要给学生做必要的提醒和辨析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容易以主观感受的描写来代替客观事实的叙述。如,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接着,××校长开始发言。从他的讲话中我得知××中学近年来取得了诸多荣誉。我想到那是历届学长给我们开的好头。我们长大了,也应该做学弟学妹们的榜样了,因为我们是××学校的一员。当听到学长们大都走进了他们心爱的大学,作为初二的我们是多么羡慕。

这名学生没有注意到一般记叙文和新闻的写作目的之不同。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而一般记叙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以情感人。因而,记叙文写作重情感的融入和主观感受的抒发;新闻写作则是以事实说话,风格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应藏而不露。

西方新闻界流行一种观点:要展现,不要讲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梅尔文·门彻教授则引用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不讲述,我不解释,我只是展现,让我的角色替我说话。”梅尔文·门彻教授不但把这种观念用到新闻写作理论中,教新闻系的学生,还让美国新闻界对这句话信服而推崇。所以新闻写作应该去“我”而言“他”,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客观展现事实,而不能去抒发“我”的主观感受。

三、结束语

反思这次新闻写作指导的有效探索,我感到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理解和关爱学生的可贵,深入研读和创造性地利用课本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应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深入地研究,并能简单地输出,让学生一学便会,丝毫不以为难,以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又能达到课标和书本所要求的目标。书是死的,而人是智慧的。学生是变化的,而他们的优势和困难也是我们深知的。怎样用活书本,透过文字看到深层的涵义,发现解决的渠道,联系同类探寻一般的规律,这样,薄薄的课本便会无限的丰厚,我们便可超越教材放眼世界和未来。让我们巧妙探索更多有效的路径,让我们领着学生更轻松地前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薛国林.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件[J].新闻与写作,2005(07).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新闻要素写作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