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调查

2015-03-18熊雷欣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测查比率小班

熊雷欣,夏 巍, 卢 清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南充市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调查

熊雷欣,夏 巍, 卢 清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随机和分层抽取南充市三个区11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的33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在捏、画、剪、折、穿、使用勺子与筷子等方面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幼儿使用筷子的问题上,教师和园长对幼儿用筷进餐意识不足。

幼儿;精细动作;精细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反映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评价幼儿智能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1]精细动作发展也是指小肌肉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能力及发展水平。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完成的精细动作质量的评价来实现,水平则由对精细动作完成情况的测查成绩来说明。精细动作运动产生的动作,即手的活动,包括手眼协调、指尖动作、手指伸展等局部运动。幼儿手部动作的发展对于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一线幼儿教师提供教育活动素材,为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者以捏、画、剪、折、穿、使用勺子与筷子的情况等为内容,对南充市3-6岁幼儿进行了精细动作发展情况的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农村与城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从而全面了解不同所在地、不同性质幼儿园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现状。根据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法,研究者选取南充市顺庆、嘉陵、高坪三个区共11所幼儿园的3-6岁幼儿进行调查。每所幼儿园在大、中、小班各抽取年龄集中在同一年内3个月左右的幼儿10名,共调查3-6岁幼儿330人,其中男165人,女165人,男女比例为1∶1。具体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

表1 幼儿园抽样情况

(二)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时间。本次测查于2014年9月20日至10月25日。因在预测试中,研究者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还处在入园分离焦虑中,测查人员将小班测试的时间调整到整个测试的最后。即,先测中、大班,10月中下旬对小班幼儿进行测试。

2.测查方法。主要采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编著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2],和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中的精细动作的测查方法[3]。根据现实的条件和可操作情况,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中选取了粘土造型(做香肠,做球)和手指触击(用一只手的大拇指从食指或小拇指开始按顺序触击其余四指,每秒钟一次)。在《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中选取了画(描直线,描圆、涂圆,描点涂色)、剪(剪直线,剪不倒翁,剪松树)、折(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形、双三角折)和穿珠子(30秒内穿珠子5个,30秒内穿珠子7个,30秒内穿珠子8个)。另外,根据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儿童发展水平的评判标准,将会或者能熟练使用勺子、会或者能熟练使用筷子也作为测查的内容之一。

3.测查方案的制定。正式测查前,在顺庆区某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各随机抽取两名幼儿进行了预测试。通过预测试,统一了测试人员的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测试环境要求安静、光线充足、合适的桌椅、无教师和家长在场。

4.测查过程。严格按照测查方法中制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使用操作材料,统一指令,同时提前对测查人员进行培训,并控制测查时测查人与被试互动中过多的语言和引导产生外在影响因素。测查过程中,测查人员按照标准化的程序和引导指令进行测查,主测人负责引导被试进行操作,并负责准备和撤换操作材料;辅测人负责整个测查过程的拍照、录像和计时工作,并对测查过程是否符合测查程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及时必要的调整。另外,在测查前先与选取的被试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以确保被试具备正常合理的测查动机和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同时了解被试当日的身体、情绪情感状态。对测查前不符合测查要求的被试不做测试,通过改换测试时间和调换被试对象的方式进行调整和规范,以确保测查的严谨性和科学合理性。

(三)数据处理

使用“南充市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测查记录表”收集数据,录入Excel,主要采用整体平均分和单项总分进行比较,对测查结果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总体情况

1.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各项测查结果

根据测查量表的评分标准,“粘土造型”,幼儿平均得分为2.77分(总分6分);“手指触击”,幼儿平均得分为2.14分(总分4分);“画”,幼儿平均得分为0.12分(总分3分);“剪”,幼儿平均得分为0.04分(总分3分);“折”,幼儿平均得分为0.34分(总分3分);“穿珠子”,幼儿平均得分为0.63分(总分3分)。

2.中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各项测查结果

根据测查量表的评分标准,“粘土造型”,幼儿平均得分为3.95分;“手指触击”,幼儿平均得分为3.52分;“画”,幼儿平均得分为0.25分;“剪”,幼儿平均得分为0.11分;“折”,幼儿平均得分为1.00分;“穿珠子”,幼儿平均得分为1.71分。

3.大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各项测查结果

根据测查量表的评分标准,“粘土造型”,幼儿平均得分为4.74分;“手指触击”,幼儿平均得分为3.87分;“画”,幼儿平均得分为0.83分;“剪”,幼儿平均得分为0.36分;“折”,幼儿平均得分为1.50分;“穿珠子”,幼儿平均得分为2.44分。见表2。

表2 南充市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平均分

(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对照

根据《指南》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之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评判标准与内容:

3-4岁:(1)能用笔涂涂画画。(2)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3)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4]

4-5岁:(1)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2)会用筷子吃饭。(3)能沿轮廊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基本吻合。[4]

5-6岁:(1)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2)能熟练使用筷子。(3)能沿轮廊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4)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4]

第一,由表3可以看出3-4岁幼儿(小班)关于《指南》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之目标3“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4],即小班幼儿能够做到测查方法中“剪直线”这一项的比率为:顺庆区B幼儿园为20%、嘉陵区G幼儿园为10%、高坪区J幼儿园为10%,其他幼儿园为0%。

表3 南充市11所幼儿园3-4岁幼儿能剪直线比率(%)

第二,由表4可以看出4-5岁幼儿(中班)关于《指南》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之目标3“能沿轮廊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基本吻合”[4],即中班幼儿能够做到测查方法中“描直线”和“对边、对角折”这两项的比率为:

描直线:顺庆区的A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30%、E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10%、D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50%;嘉陵区的F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10%;高坪区的I幼儿能做到的比率为40%、J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40%、K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80%,其他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均为0%。

对边、对角折:顺庆区的A幼儿园100%能做到、B幼儿园100%能做到、C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90%、E幼儿园和D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70%;嘉陵区的F幼儿园和H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60%、G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90%;高坪区的I幼儿园和J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70%、K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为90%。

表4 南充市11所幼儿园4-5岁幼儿能描直线与对边、对角折的比率(%)

第三,由表5可以看出,5-6岁幼儿(大班)关于《指南》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之目标3“能沿轮廊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4],即大班幼儿能做到测查方法中“剪不倒翁”和“剪松树”这两项的比率为:

剪不倒翁:顺庆区B幼儿园、嘉陵区F幼儿园和G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都为10%,其他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均为0%。

剪松树:嘉陵区F幼儿园和G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都为10%,其他幼儿园能做到的比率均为0%。

表5 南充市11所幼儿园5-6岁幼儿能剪不倒翁与剪松树的比率(%)

(三)各幼儿园使用勺子和筷子的情况

测查者在测查过程中,观察到幼儿在园吃饭时,除顺庆区A幼儿园中、大班统一使用筷子、顺庆区E幼儿园中、大班部分会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外,其他幼儿园在校吃饭的大、中、小班仍然统一使用的勺子。

三、讨论与建议

(一)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现状分析

由小班——3-4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各项测查结果及与《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对照后,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小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不够成熟,而测查项目中的“画”、“剪”、“折”、和“穿珠子”所要求的手眼协调与手指伸展能力比幼儿目前所能达到的基本能力高出很多,所以小班幼儿在这几项操作中的成绩普遍很低。小班幼儿较为熟练掌握的技能是“手指触击”。另外,在“粘土造型”的环节,由于小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还不够,所以整体均分2.77分尚未总分6分的一半,但该项在小班幼儿精细动作整体测查中是做的比较好的项目,其结果仅次于“手指触击”。

(二)中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中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各项测查结果及与《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对照后可以看出,经过在幼儿园一年的学习和发展,中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中班幼儿的手眼协调与手指伸展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在《指南》所对应的“对边、对角折”中能够轻松熟练的一次性完成。而由于《指南》对应的“描直线”和测查项目中的“剪”所要求手眼协调和手指伸展能力比“对边、对角折”所要求的能力又高一层,所以中班幼儿在“描直线”和测查项目中的“剪”的精细动作的操作完成情况比“对边、对角折”差很远。另外,到了中班后,“手指触击”有了很大的提高,属于发展最好的项目。“粘土造型”和“穿珠子”也比小班幼儿有了相当的提高。

(三)大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现状分析

进入大班后,随着年龄的提高,5-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标准也被提高。大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各项测查结果及与《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参照内容对照显示,大班幼儿精细动作中“画”和“剪”的发展情况比较令人担忧。虽然大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逐渐完善,手眼协调和手指伸展的能力也有了较大进步,但《指南》对应的“剪不倒翁和剪松树”所包括的不仅是简单的一条直线或一个圆,而是由很多曲线交织组成的复杂图形,这要求很高的手指灵活性和对剪刀的控制力,大班幼儿完成此项操作有相当的挑战。好的是,大班幼儿在“手指触击”、“粘土造型”和“穿珠子”的测查中达到了比较好的发展,“折”与中、小班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总体情况令人担忧。这也反映出3-6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如果幼儿在此阶段的身体动作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接下来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就没有坚固的基础。过分强调抽象符号系统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将压缩幼儿动作和感觉发展的空间,也就相当程度上剥夺了他们通过动作主动建构自身经验的机会。[5]鉴于此,各幼儿园在发展3-6岁幼儿精细动作的方法和途径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设适合精细动作发展的环境;运用游戏化原则,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把发展精细动作的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6]同时,从增强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课程建设、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然后,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其次,实施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激发幼儿兴趣;最后,在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增加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活动。

(五)幼儿园对幼儿用筷进餐意识不足

根据《指南》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之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评判标准与内容”:4-5岁会用筷子吃饭与5-6岁能熟练使用筷子。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一些幼儿园在对待在园就餐的幼儿使用筷子进餐的问题上重视不够,使幼儿错过了发展精细动作的好机会。勺子简单方便、易清洗,是适合幼儿进餐的工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勺子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7]所以,还未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者重视不够的幼儿园,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幼儿用筷进餐的价值,然后应为幼儿创设提供科学合理用筷的幼儿园环境。

四、反思

在对南充市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整个测查过程中,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对测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控制,但过程中还存在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最后测查结果的精确性。在评价方法和量表的合理性上,测查内容的设计整体比较全面,且在评分标准和打分上也得到了统一。但是,在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测评中,国际上有更全面、更精确和更前沿的测评方法和量表,本研究从可操作性及自身科研条件与能力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本研究的测评方法和量表。

由于测查人员有限及完整测查一次耗时较长,本研究未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而是通过一次测量做为最终测查结果的方式,这中间产生的误差会导致测查结果不够严谨。另外,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的展现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仅从以上选取的测查内容和测查角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测查结果与他们在生活中和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一致,需要进一步调查求证。在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和测查途径,以全面了解3-6岁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状况,控制测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确保测查结果的科学严谨。

[1] 侯如兰,夏莉莉,等.西安市幼儿手精细动作发育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6):682-683.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23-224.

[3] 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4-101.

[4]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94-295.

[5] 杨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动作与运动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3-9.

[6] 施红卫.2-3岁幼儿小肌肉动作动作发展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0):72-73.

[7] 陈月文,张义宾,等.幼儿用筷现状及教师相关观念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1、2):7-11.

[责任编辑 沈正军]

Survey on 3-6 Years Old Children’s Fine Motor Development in Nanchong

XIONG Lei-xin,XIA Wei,LU 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

The research took 11 kindergartens as samples from the three districts of Nanchong that depend on random sampling and stratified sampling. To know the children’s fine motor development level condition in pinching, painting, cutting, folding, stringing, using of spoons and chopsticks, 330 children of 3-6 years old from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lass in the11 kindergartens were to be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kindergarten children’s fine motor development is to be improved. And teachers and the heads of kindergarten are lack of awareness on the issue of children eating with chopsticks.

infant; fine motor; fine motor development

2015-04-01;

2015-05-0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CJF14050)

熊雷欣,女,河南南阳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夏巍,女,四川峨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卢清,女,四川平昌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原理。

G613

A

2095-770X(2015)05-0022-04

猜你喜欢

测查比率小班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运用体育“运动包”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五项体能发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基于测查数据的“旋转”教学建议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西藏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查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化学学困生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