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思考

2015-03-18向彦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思考

向彦

(四川文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635000)

摘要:继续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和杠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试在讨论继续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提出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要依托学校资源,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需求,走出一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办学思路。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策

作者简介:向彦,硕士,副研究员,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JYX2013C06。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1-0031-4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Continu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the leverage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Serving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newly-buil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in its serving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paper thinks that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ewly-built colleges must depend on their own resources to run, which take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gist, and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major goal.

继续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和杠杆,不仅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还能把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办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体系是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面对这样的挑战,新建本科院校只能乘势而上,更加积极主动破解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接地气”的突破口,必须深化改革,推进自身的办学定位,走出一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办学新思路。

一继续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继续教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向推动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以后的主要任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续教育就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知识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随着学习型社会逐渐形成,根据市场导向,继续教育与社会的需求联系更紧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抓住就业契机,不仅要培养学历化人才,更要培养专业化人才,就是说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灵活、多样、社会需求的复合性人才。因此继续教育最为直接反映了教育的大众化,走在转变人才观和提升教学的服务意识最前端。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消化吸收并创新先进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把潜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手段,并提高生产力。因此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增长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2.地方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需求。

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的发展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次性教育已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需要,继续教育的理念被全社会所共识,已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培养具有高素质创业能力人才为目标,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继续教育身上。为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对继续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同时对其提出了挑战。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大量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目标就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并在人才资源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的培训活动,突出其市场化、专业化、终身化、全民化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专业性、技能型的项目培训,进行新技能、新知识的传授,激发专业人员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加快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以“立足当地,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改造,以满足当地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

二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

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两大功能,根据高等学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服务社会经济有不同的定位。“985”高校更多关注科技创新前沿,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211”高校把精力放在技术集成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形成新的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群。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处于地方,则应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是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凭借高校对周围经济的辐射拉动相应的服务业发展,扬“地利、人缘”之优,避“名校、品牌”之短,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调整学科专业,利用高校的理论、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制定适合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集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培养多形式、多层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化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

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是一项实践活动,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实践中紧密联系地方,以具有区域特色和变化的市场为导向,针对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服务业为宗旨,带着前瞻性的思路,加强沟通,理顺关系,彼此信任,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体现地方区域特色,共同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进行宏观规划,吸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办学理念不仅得到升华,办学知名度得到提升,办学质量得到提高,还彰显了办学特色,锻炼和提高了办学能力,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了一批以未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潜在需求。

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立足于本土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寻求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专业,开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空间,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作用。加大职前职后一体化力度,提高服务社会的参与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推动学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同时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合理利用和吸收社会办学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继续教育办学特色的形成,扩大继续教育的影响力。从地方经济需求出发,解决影响地方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把科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

三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四川文理学院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弘扬“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风,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达州市建设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需要,主动融入川东经济文化主战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的现实,依托学校资源和社会办学资源,面向川东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需要、面向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推进继续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健康发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新路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了明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提出“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承“质量兴校、科研强校、人才立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创新“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规模适度、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发展思路,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把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把提高质量作为提高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4]紧密结合达州实际,坚持科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校地合作空间,加强对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特色植物研究开发实验室、基础教学外语示范中心、高教研究所、巴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建设,发挥其聚集资源的有利条件,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多出成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继续教育功能定位社会化。

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优质的教学与达州市经济和服务实践相结合。继续教育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合适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观念,转变服务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抓住达州市场,制定校内与各二级学院合作、校外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的运行机制,进行规范运作,有序运作,安全运作,念好地方经。科学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转变重心,从学历教育逐渐向非学历教育转变,适当增减成人学历教育规模,加强与中职学校、高职高专的衔接。及时进行社会功能定位,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办学、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运行,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及类型结构,改造现有的传统学科和专业,紧紧围绕加快达州市经济发展服务,拓展服务面向,大力发展各类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让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以正确处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为基点,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要旨,科学谋划继续教育新思路,日益加快继续教育社会化进程,贴近达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校企、校地有机互动,使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公民广泛参与、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的事业,推动达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特色化。

随着继续教育市场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与之配套的特色化专业、系统化课程尤显重要。构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开设适应社会要求的特色专业,培养有实用技能的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人才,必将成为新建本科院继续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动适应地方市场需求,积极开拓新的办学领域,准备申报“酒店管理和土木工程”两个紧俏专业。紧紧围绕“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一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专业重构与学科调整,把“影视艺术与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两个专业从教育学院转入文化与传媒学院。强化规范管理狠抓质量,继续实施人文社会科学提升计划,遴选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力争在特色专业上有较大的突破。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专业设置,发掘特色学科,充分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根据地方建筑背景、经济特点,学生就业的现实性,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新建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办出“工程造价”的专业特色。创新课程内容,服务地方经济。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编排课程内容,根据成人特点,追求知识的新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课程内容涵盖从业人员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5]

3.继续教育服务方式多样化。

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向其他知名高校学习先进经验,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与思想交流。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要通过高校自身人才智力优势,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更要通过和当地有影响的企业进行校企协作,直接走进工厂,用知识为企业分忧解难。同样,也可请企业组织更多更优的员工到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培训,开展讲座,既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修养,又提高其学员的实用技能。积极开拓继续教育领域,面向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开办各类短期培训,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此,继续教育学院为四川省至诚监狱开设提升监狱民警综合素质培训专题讲座,与成都嘉善商务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签定共同致力于老年服务与管理协议,对四川宏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物业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并选派优秀教师到普光气田对石油工人进行专业英语培训,到达州市钢铁集团进行机械技能培训。同时指定一部分教师带薪到其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给予锻炼的机会,为培养双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把企业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请到继续教育学院为专业师生授课,进行特色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继续教育服务方式多样化搭建平台。

4.继续教育服务机制长效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建立服务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彰显服务实效,当地经济才能获得良好发展机遇,地方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当地经济建设才能得到协调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以人为本,体现社会真正的进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继续教育依靠培育人才来达到服务社会的作用,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全面发展,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抓好校地、校企实训基地建设,了解专业领域技术前沿和地方经济发展态势,根据需求对学员进行组织教学,并培养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

“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说明了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信赖外部经济,同时又要发挥自我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作用。继续教育要积极制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技术难题,不断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

参考文献

[1]周昌宝.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12(9):201.

[2]李光,李思.继续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48.

[3]周旭清,王思民.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1):45.

[4]杨小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3):33.

[5]李光,李思.继续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51.

[6]赵富学,王发斌.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转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5.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ly-Built Colleges

Xiang Yan

(School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Key words:newly-built colleges;continuing education; serving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lutions

Class No.:G7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