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2015-03-18姚丽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保健岗位单位

刘 瑶,姚丽梅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刘 瑶,姚丽梅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通过对我院2011级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毕业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反馈信息,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体系,使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调研表明,我国养生健康产业对养生保健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大,我院开设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顺应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学生实习单位或岗位与专业对口的较少,学生对行业认知度和对专业热爱度不够,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体系与岗位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还存在差距。我们将加强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等来优化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养生与保健;问卷调查;人才培养体系

在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养生等健康服务类产业迅速兴起的背景下,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药专业于2011年开设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是以健康养生、保健按摩、中药调剂等岗位需求为标准制订的,毕业生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类高级技能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由于我国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起步较晚,学科本身的建设仍在不断探索之中。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作为新的学科分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没有国家统一标准,也没有相关院校类似专业可供借鉴[2]。本研究通过对2011级中医养生与保健方向的毕业实习生及其主要实习单位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学生校外实习成效及影响实习成效的因素,以期优化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质量,探索适应我国中医养生与保健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

1 调查对象、内容、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11级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86名。82%的学生进入企业的时间为10~11个月,15%的学生进入企业的时间为8~9个月,3%的学生进入企业的时间为6~7个月。

被调查的企事业单位共16家,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2家、外资企业1家、民营大中型企业集团9家、小型企业4家。

1.2 调查内容

学生实习单位和岗位的分布情况(2项)、学生对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认识和对专业的热爱程度(2项)、学生对今后工作单位和岗位的意愿(2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1项)、学生的自我评价(2项)。

企业基本情况如单位性质、单位成立时间、经营项目(3项),企业对学生实习表现、优势与不足的评价等(6项),企业对我校实习生更换实习单位的主要原因、对未来校企合作的建议、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高级技术人员饱和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行业发展环境、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养生人群的需求与分布的评估等(13项)。

1.3 调查方法

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1)向2011级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86名毕业顶岗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2)对学生人数集中或有影响力的实习单位进行走访,与企业通过面谈与问卷调查双重方式,了解企业对学生的管理与培养方式以及企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意见。对于学生人数分散或影响力不大的单位采取信访的形式。共向实习单位发放调查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有的实习单位发放2份调查问卷)。

2 调查结果

2.1 学生实习单位和岗位的分布情况

33名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属于医药企业(占39%),21名学生在专业养生保健机构实习(占25%),4名学生在化妆品企业实习(占5%),3名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占4%),3名学生在国有医院及医院门诊部实习(占4%),2名学生在私人诊所实习(占2%),18名学生在其他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占21%),如食品企业、生物科技类企业等。

20名学生在康复理疗师助理或养生指导岗位实习(占24%),19名学生在医药商品营业员岗位实习(占23%),16名学生在美容导师岗位实习(占19%),10名学生在药品销售岗位实习(占12%),5名学生在中药调剂岗位实习(占6%),14名学生在其他性质的岗位实习(占16%),如文员秘书、药品仓管员岗位等。

2.2 学生对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认识和对专业的热爱程度

39名学生认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有发展前景,今后也会从事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工作(占46%);20名学生认为目前中医养生与保健机构不规范,社会认可度不高,所以不想从事该行业工作(占24%);15名学生不喜欢这个行业,今后准备从事中药行业的相关工作(占18%);8名学生认为目前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员学历低、流动大,所以不想从事该行业工作(占10%);2名学生认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没有发展前途,今后不准备从事该行业工作(占2%)。

学生对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热爱程度:40名学生选择喜欢(占48%),37名学生选择一般(占44%),5名学生选择非常喜欢(占6%),2名学生选择不喜欢(占2%)。

2.3 学生对今后工作单位和岗位的意愿

对“毕业后,你最希望进入的工作单位”,23名学生选择了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占28%),23名学生选择了医药公司或零售连锁药店(占28%),18名学生选择了美容机构(占21%),14名学生选择了保健品企业(占16%),6名学生选择了中医养生与保健机构(占7%)。

对于最希望的工作岗位:31名学生选择了营养顾问(占37%),24名学生选择了其他岗位(占29%),17名学生选择了中药调剂员、营业员(占20%),5名学生选择了美容导师(占6%),3名学生选择了保健按摩(占4%),2名学生选择了医药代表(占2%),2名学生选择了保健品营销(占2%)。

2.4 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44人次认为是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有差距(占52%);22人次认为是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工作不对口,工作难度大(占26%);17人次认为在实习岗位中学不到实际技能(占20%);20人次认为实习单位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占24%)。

2.5 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评价

对实习单位认为我校实习学生在单位整体表现的调查显示,10人次选择优秀(占36%),17人次选择良好(占60%),1人次选择一般(占4%)。实习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很高,认为学生能做到踏实肯干、勤恳敬业、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于实习单位认为我校实习生的主要优势和不足的调查显示,19人次选择基础知识扎实(占67%),9人次选择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占33%);13人次选择操作技能强(占46%),15人次选择操作技能不足(占54%);22人次选择实习态度认真(占79%),6人次选择责任心不强(占21%);15人次选择人际沟通能力强(占54%),13人次选择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占46%);22人次选择合作意识强(占79%),6人次选择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占21%)。另外,仅有3人次选择实习学生创新意识强(占11%)。

2.6 实习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我校实习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还需提高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调查中,12人次选中医基础知识(占43%),12人次选择临床疾病知识(占43%),9人次选择辨证荐药(药膳)技能(占32%),8人次选择推拿按摩技能(占29%),6人次选择西医基础知识(占21%),5人次选择药物知识(功能、鉴定)(占18%),2人次选择美容护扶技能(占7%),1人次选择营销沟通能力(占4%)。

实习单位对未来校企合作的建议调查中,16人次选择了学校能提供更多展示企业的机会(占57%);14人次选择提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开办学习兴趣班(占50%);14人次选择加强校企互访(占50%);8人次选择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占29%);4人次选择设立奖学金(占14%)。

2.7 实习单位对于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发展的现状判断和未来预测

对于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人才紧缺程度,11人次选择紧缺(占39%),11人次选择一般(占39%),5人次选择非常紧缺(占18%),1人次选择不紧缺(占4%)。

对于目前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15人次选择强(占53%),3人次选择很强(占11%),10人次选择一般(占36%)。

针对目前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政策环境现状,15人次选择政策宽松,监管规范力度不够(占53%);10人次选择政策环境好,但国家支持力度不够(占36%);3人次选择政策环境好,国家大力支持(占11%)。

对于未来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发展预测,26人次选择有前景,发展潜力大(占93%);2人次选择有前景,但发展潜力不大(占7%)。

3 讨论

3.1 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面临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由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各种慢性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预防为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健康养生理念的传播对于抑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3]。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一,养生虽然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中医概念,但是我国的现代养生保健市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技术标准还不够健全。比如,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准入门槛过低,许多美容院、洗浴会所都以中医保健按摩为旗号招揽生意。其二,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缺乏统一规范,目前尚未对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从业人员与按摩师、美容师等进行区分,导致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其三,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缺乏法律规范约束。其四,医疗行为与保健行为界限模糊,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随着我国的养生保健市场迅速发展,行业标准的出台迫在眉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要部门已着手就中医养生与保健机构的准入、规范、人员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相关的行业准入标准、试点机构、从业服务标准和规范等已相继实施[4]。

从企业对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发展的现状判断和未来预测的调研结果显示,18%认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人才非常紧缺,39%认为紧缺。11%认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很强,53%认为强。53%认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政策宽松,监管规范力度不够;36%认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政策环境好,但国家支持力度不够。对于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的发展预测,93%认为有前景,发展潜力大。结果说明我国养生健康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对养生保健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中医养生与保健人才是一项亟待开展的工作,我院开设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顺应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3.2 实习单位或岗位与专业对口者较少

调查发现,25%的学生在养生保健机构实习,4%的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4%的学生在国有医院及医院门诊部实习,2%的学生在私人诊所实习。而其余65%的学生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生物科技类等企业实习。

24%的学生在康复理疗师助理或养生指导岗位实习,19%的学生在美容导师岗位实习,而其余57%的学生在医药商品营业员岗位、药品销售岗位、中药调剂岗位、其他性质岗位(如文员秘书、药品仓管员岗位)实习。

结果说明,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或岗位与专业对口者较少,我们认为是由于目前中医养生与保健服务机构多、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不统一以及非医疗机构内出现中医治疗项目等不良现象而影响了学生对养生保健类企事业单位的认识和选择。这样的现状也直接影响了该专业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和对专业的热爱度。本次调查中仅有46%的学生认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有发展前景,今后也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其余54%的学生因为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没有发展前途、中医养生与保健机构不规范、社会认可度不高、不喜欢这个行业等因素而不想从事该行业工作。对于毕业后最希望进入的工作单位和从事的岗位工作的调查中,仅有35%的学生选择了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和中医养生与保健机构,39%的学生选择了与中医养生与保健相关的岗位。

以上数据提示我们,由于中医养生与保健行业制度不健全和不规范,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影响到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

3.3 养生保健类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措施

中医养生与保健在我国是一门新发展的学科,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师资力量都存在一定不足。另外,有的实习单位的带教人员康复理念较差,理疗师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个别带教人员自身就未经过正规的中医养生与保健或中医康复专业知识培训,从而影响了实习带教质量。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是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有差距;部分学生认为是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工作不对口,工作难度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实习岗位中学不到实际技能。从实习单位对我校该专业毕业实习生主要不足的调查显示,部分实习单位选择操作技能不足。

以上统计数据提示我们,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体系与岗位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还存在差距。依据实习单位对我校实习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反馈意见,我们还应该加强中医基础知识、临床疾病知识、辨证荐药(药膳)技能、推拿按摩技能及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与保健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实践性很强,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很强的动手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加强形象教学和动手技能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可以筹建校内仿真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按照企业实际设计和布置,可用于完成若干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在实训期间,全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运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企业工作环境,获得实际工作感受和经验,培养职业能力。

此外,建立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调查实习单位对未来校企合作的建议结果显示,实习单位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展示企业的机会,加强校企互访,并通过开办学习兴趣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共同促进该专业学生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养生健康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对养生保健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我院开设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顺应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然而我们对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毕业实习生及对实习单位的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实习单位或岗位与专业对口者较少、学生对行业认知度和对专业热爱度不够、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体系与岗位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还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将通过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动手技能训练、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和建立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1]姚丽梅,赵珍东.关于中药专业(养生与保健方向)的专业建设调研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27-28.

[2]姜明,王美娟,张疆之,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与保健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77-81.

[3]杨裕华,王际莘.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 (10):1487-1490.

[4]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中医研究,2013,26(7):1-3.

G526.5

B

1671-1246(2015)10-0124-03

2014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养生保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0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保健岗位单位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协办单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