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中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2015-03-18王凤枝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全程化医学院校就业指导

刘 畅,王凤枝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中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刘 畅,王凤枝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中的重要生力军,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塑造辅导员的思想品质、培养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积淀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显著提升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的成效。

就业指导;全程化;准入制度;辅导员队伍

1 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医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还严重不足,但由于地区分布、队伍结构、用人机制等问题,大城市医疗机构人员数量趋于饱和[1],且学历盲目追高,人才高消费现象普遍。偏远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因待遇偏低、人员业务前途发展受限,不受医学生青睐。因此,医学生就业去向“一元化”、就业理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其在择业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挫折。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中的大多数由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担任,年轻而充满活力,其生活经历与大学生非常接近。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常常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学生中,很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能发挥自身角色的优势,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但由于医学院校辅导员没有职业的基本准入制度,他们的相关知识较为缺乏、人生经验不足,难以给予医学生准确、适时的就业指导。

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近年来各高校较为关注的问题,很多兄弟院校相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以期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育人目标。在选聘辅导员时,对其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对其专业知识要求不是很高,而医学院校辅导员是以补缺为主,大多是从临床专业人员或医学以及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推荐的,缺乏一套完整的选拔与培养的长效机制。到目前为止,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选聘制度不健全、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2],医学院校更显著,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高校辅导员工作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辅导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北京市2008年以专业化、专家化为方向,加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海率先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出台《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2—2015年)》,提出大力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按师生比1∶150配备[3],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准入提出较高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日常事务、忽视职业行为能力提高的现象,同时高校对辅导员队伍也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4]。

2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

医学院校应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严把辅导员入口关,优化辅导员培养途径,以培训为着力点,提高辅导员综合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使辅导员利用自身优势,在充分了解医学生就业思想动态的前提下,运用掌握的就业知识、了解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提供有效帮助。通过辅导员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医学生的就业素质,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2.1 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

一是全面推行辅导员聘任制。把聘任制作为医学院校的基本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主要从师德、知识结构、专业学历、管理能力、引导能力等方面对辅导员进行审核,确保辅导员队伍的资质。医学院校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制订辅导员资格评审条件,坚持辅导员资格证书制,实行辅导员聘任制。二是强化岗位管理。要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

2.2 细化辅导员考核机制

一是实行在校班辅导员分级考核制度和毕业后1年追踪管理考核制度。辅导员的工作不受固定模式和时间的限制,其职业行为具有全程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结合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建立辅导员全程化考核制度(对其所负责的班级进行整体考核时,就业工作考核占有一定的权重)。在校班辅导员考核坚持“5个结合”的原则: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部门考核与学生满意度、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原则。考核方式:任课教师测评、学生满意度测评、系部考核。毕业后1年追踪管理考核制度:实行包括系部、医疗用工单位、毕业生及辅导员自身在内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对辅导员进行就业考核,逐步使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二是辅导员的考核和职称晋升挂钩。校内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对专职辅导员的职称晋升进行指导,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辅导员工作实效。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就业工作考核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就业知识的应用、就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毕业生就业率等)决定辅导员的晋升和评聘。

2.3 优化辅导员培养途径

医学院校辅导员培训应坚持学用一致、区分专业、按需施教的原则进行,做好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学制要求分阶段进行培训,实现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1)初级培训(校内培训):在学校进行的基于解决医学生就业具体问题的辅导员培训,培训方式有自主学习、专题讲座、小组研讨、教学观摩、课程教学、行业专家指导、课题研究、网络互动等。(2)学历培训:鼓励辅导员报考各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可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各项工作考评结果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报销。(3)实践锻炼:一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辅导员到校内重要岗位挂职锻炼;二是组织辅导员直接参与医疗行业岗位工作(和其专业相匹配),既巩固了专业技能,同时积累了职场工作经验;三是组织辅导员带队指导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考察、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4)选派优秀辅导员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或地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结束,组织辅导员将学到的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经验与其他辅导员交流、分享,共同学习,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5)选派辅导员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层次的培训:根据辅导员培训计划,分批、分期,零整结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3 结语

当前医学院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足。大多数辅导员都能够认识到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性,但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层思考,把提高就业率看作唯一目标,忽略了对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二是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角色定位不清。辅导员日常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较大,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放松了对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分散、针对性差。三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全程化意识薄弱。辅导员注重对毕业班学生集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的、个性化的指导,不能充分发挥自身就业信息传递的桥梁作用。四是缺乏系统的就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多,更容易产生共鸣,但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医学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应和医学教育特点相结合,早教育、早动员、早定位,加强学习和就业指导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能力,并积极进行就业市场调研,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5]。医学院校辅导员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和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有效促进医学生就业。

[1]魏勃,马秀容.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科技信息,2010(21):176,221.

[2]邓荣萍.专业化背景下医学院校辅导员素质保障探究[J].高教论坛,2011(7):93-95.

[3]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S].沪教委德[2012]15号.

[4]杜鹃.高校辅导员职业行为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温少恒.浅谈医学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4):474.

G640

A

1671-1246(2015)10-0013-02

2014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JYB2014190)

猜你喜欢

全程化医学院校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