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英语EGP+ESP模式的整合与优化

2015-03-18赵雪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基础医学

王 焱,赵雪梅

(1.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医学院校英语EGP+ESP模式的整合与优化

王 焱1,赵雪梅2

(1.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为培养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整合基础英语(EGP)和专业英语(ESP)课程模式,优化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探索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建构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

医学院校;英语;EGP+ESP模式

目前,英语在国际医学交流、各类医学学术会议中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公开发表的世界一流医学出版物、医学论文几乎都是英语版。因此,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精通基础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EGP+ESP是目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模式。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就是基础英语或公共英语。EGP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的5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主要讲授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常被称为专业英语,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就是医学英语。

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大部分学习英语的时间都被EGP学习所占用,EGP的学习从小学一直持续到大学。但是ESP只有在大学的高年级才能够接触到。从评估方式来说,无论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考研等影响到学生学业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考试都是考核EGP的学习成果,EGP被作为衡量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经常被当作考查课或选修课的医学英语,只作为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后英语学习的一种补充。因此,大多数学校出现学生重视EGP而轻视ESP的现象。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以EGP为主、以ESP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医学英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被边缘化的。这种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医学教学大纲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EGP和ESP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在目前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将EGP教学和ESP教学人为割裂开来的问题。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教学评价等对教学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EGP和ESP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占的地位相差甚远。

2 EGP与ESP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EGP与ESP是两门连贯、互补、密切相关的课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且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说,EGP与ESP的区别越来越小。一直以来,ESP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学习者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ESP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习者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需要,与特定的专业学科有关;EGP的教学模式也逐渐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

3 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与优化

3.1 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多数医学院校都将基础英语课程设置在大学一、二年级,在这两年学习时间内,要求学生达到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但是医学英语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安排在高年级,作为考查课或选修课,这势必造成学时比例的严重失衡、学生重视不够。课时不足制约着医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空间,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对大一新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大一就增加ESP课程。英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巩固英语基础后学习ESP课程。医学英语与其他专业的ESP不同,它的专业性更强。因此,专业划分应该更加细化,临床、护理、影像、检验、药学等不同专业的医学英语学习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将来工作和科研的需要。

3.2 加强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密切配合

目前,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课程通常被看作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各司其职,交流甚少。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后转入医学英语的学习,这意味着告别了基础英语教师,人为地把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割裂为两个完全无关的课程,这种做法违背了英语学习和认知的规律,势必导致医学英语师资短缺。由于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原则和目标方面的教学技能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在进行基础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医学英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英语讲座来介绍医学知识,同时基础英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常用词在医学上的特殊意义等知识。另外,可以树立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模糊概念,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医学院校自身的医学教学优势进行培训,构建多元化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而胜任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3.3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借鉴基础英语教学已经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授课、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克服学生对于医学英语学习的逆反和恐惧心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语言的运用。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与医学相关的情境,播放原版医学英文视听资料,进行医学学术课题讨论,模拟医院实际医疗工作场景,将医学英语放入网络教学平台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3.4 建构有效的评估体系

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定体系是多层次的、立体的评估方式,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分数的分配上,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还是应该有所差别的。基础英语应更加侧重于英语基本知识的考核,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估(即平时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个人水平,如口试、写作、讨论等)占20%~30%,终结性评估(语言基本知识测试)占70%~80%的方式,将两种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医学英语则应更注重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可以沿用以上两种评估方式,但二者所占的分数比例应该有所调整:如形成性评估占40%~50%,终结性评估占50% ~60%。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撰写英文医学论文、用英文讨论病例、查阅英文文献、医学论文英汉互译等多种方式来考核;终结性评估的重点则为测试学生医学英语的各项基本技能。

4 结语

实现EGP和ESP的有效整合,并贯彻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设置能促进英语基础知识与医学英语运用技能同步发展的课程模式,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优化、完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医学院校只有树立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并重和互补的教学理念,才能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职业化要求,继而适应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G420

A

1671-1246(2015)10-0037-02

沈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软科学研究专项(F14-230-5-3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基础医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医学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