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语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及文化传承的作用

2015-03-18杜文君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古诗文中学生

杜文君

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它应该让学生在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等方面都有所为,而不仅仅把语文讲成文章学、修辞学、语法学等。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教得充实,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文化的传承。

一、注重古诗文的寓意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五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中,古诗文宛如一朵瑰丽的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始终绽放着。这些古诗文用凝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热烈的情感,用婉转和谐的音韵描绘了意境深远的画面,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真、善、美的情感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达,给当代的中学生提供了丰富情感资料。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习鉴赏古诗词,领略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情美,有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材中的古诗文是精心选编供学生研读的,其中蕴含着丰厚的古代文化知识。简洁、干净、典雅、形象传神的文言文,对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良好的审美趣味、高雅的艺术趣味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以《卖油翁》为例,谈一下古诗文的寓意教育意义。《卖油翁》节选自《欧阳文忠集·归田录》,这篇短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全文仅百余字,却写得生动,曲折有致,读了令人深受启发和教育。卖油翁的故事所展示出来的熟能生巧的道理,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文化传承的一代人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活跃、最原始、最本真的部分,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精要,它沉淀于人们的心理结构中,对民俗文化的关注,有助于形成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刘兰芝与小姑话别的叙述“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和“下九”是古代的两个民俗节日。初七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乞巧节”,又称之为“女节”。古代以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下九为妇女欢聚的日子。这两个节日中,七夕节已经流传到现在了。

古往今来,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注意民俗文化的教化作用,并利用这种教化作用来规范民众的行为。将民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基本的礼节、风尚,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谓践行道德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容教育,使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三、规范网络语言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网络语言从互联网伊始就存在,在近几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而,中学生势必会在生活中接触网络和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他们处于判断力和欣赏力都未成熟的阶段,如果不加限制地使用,就容易被不良的网络文化所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是不能放任自流的。

对一些长期使用已经融入现代语言的网络用语,如“群主”、“元芳你怎么看”、“楼主”、“马上有钱”等,这些在生活中使用,并没有影响口语表达,意义也是较正面的,我们可以持宽容态度。但是,对于容易引发误解的词语要订正,如“骚年、童鞋、美眉”等,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这类网络用语最好只在网络上,或者日常交流等较为休闲的场合环境中使用。在严肃的场合,要尽量谨慎使用甚至不使用。而对于低俗的网络语言,就要坚决杜绝。

总体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对待正面的网络语言要分清使用场合,对待负面低俗的网络语言要坚决抵制,禁止流传。

四、立足文本,知人论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教材选入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文章,其中有反映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有反映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有反映世界各族人民不屈不挠、勇抗外辱的,还有反映中华优秀儿女以及反映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明天的,这一篇篇美的情、景、人、事,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立足课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与写作风格。综观反映爱国主义的作品,其作者必然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如屈原、文天祥、鲁迅、李大钊等。通过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语文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活动可以寓“三热爱”、集体主义、劳动观念等教育于其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促进群体发展等方面都有较深远的潜在的教育价值,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的灵魂,有着非凡的意义。

(作者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中学)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古诗文中学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