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体验观视域下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2015-03-17吴小芳祁世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验性语言学英语课程

吴小芳,祁世明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认知语言学体验观视域下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吴小芳,祁世明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主要以认知语言学体验观为理论基础探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体验观。该观点认为:语篇教学应该符合语篇的体验性和学生对语篇认知活动的体验性的特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与英语语篇进行互动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语篇的各个层级要素,进而获得对语篇的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认知语言学体验观;逻辑思辨能力;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体验观

逻辑思辨能力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根据Lorin Anderson(1990)的认知能力6级模型理论,认知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而逻辑思辨能力集中体现在认知能力层级中的应用、分析和评价三个层级上,其最高表现是认知能力层级中的创造能力。(孙有中,2010)以此逻辑思辨能力的内涵为参照,目前,社会对外语专业学生有一个越来越明显但客观的负面评价,即:与其他学科专业学生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逻辑思辨能力,不会分析问题,创新能力更是缺乏。因此,本论文试图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探讨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一、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

王寅(2006)把侠义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由此定义可知,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其哲学基础,该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其中,“心智的体验性”指我们人类所掌握的范畴、概念、意义等都是基于我们自身的身体体验而建构起来的,由此可以说范畴具有体验性、概念具有体验性、意义具有体验性。而语言作为概念或意义的固化手段,是人类在感知体验客观世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也具有体验性,体现在语音、词汇、词法、句法和语篇等各个层面上。人类的一切知识或心智(包括范畴、概念、意义、语言、推理等)来源于体验。

那么,人类用什么体验?也就是回答“什么是获取知识的工具”的问题。我们自然是用我们的身体进行体验、获取知识。我们的体验首先基于我们自身的身体和所处的空间(包括地点、方向和运动等),然后沿着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空间向其他语义领域的路径展开。我们作为体验的主体,以自我为中心,来感知体验空间,于是形成了上下、左右、远近、中心与边缘、部分-整体、力量、运动、容器、连接、起点-路径-目标等基本意象图式,作为认知其他语义领域的基础;我们以自我为参照点,来感知体验我们周围世界,如用自身身体部位来概念化山的相应部位,于是就有了山头、山腰、山脚等表达,为人类的思维烙上了“体认”的特征。可见,在人类感知和体验世界的过程中,身体和空间是我们原始思维的起点,也是我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根本来源。

人类又是如何体验的呢?人类是通过多重互动的方式来体验世界、获取知识的。不同民族之所以能够成功交际主要是由于认知或思维(包括意义、语言等)的体验性,人类用相同的身体构造去体验基本相同的客观世界,自然所得到的体验结果是相似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人类不是镜像被动的反映世界,而是积极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不同的识解方式去认知世界。因此,不同民族之间在思维定式、语言表达等中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这就是体验的互动性,体现了主客体间性。

人类体验世界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人类体验的结果就是获得理性知识,包括思维与语言。根据王寅(2006)细化的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现实-认知(感知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语言”可知,人类的认知起点是感知体验,通过感知体验获得的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感性知识,再通过认知加工(意象图示化、范畴化、概念化等)对感性知识进行加工使其转化为人类的理性知识,人类由此获得概念和意义,并通过语言把其钳住固化下来。人类的思维就是在这始于感知体验的一次又一次的认知活动中不断发展,语言也随着思维的发展而不断成熟。由以上论述可知作为同是感知体验产物的思维与语言,关系非常密切,思维是语言的内容,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语言反映思维,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促进思维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洞悉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和推理模式。

二、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体验观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实则是围绕一篇篇英语语篇而展开。阐述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体验观问题,就是回答基础英语课程中语篇的特性、读者对语篇认知活动的特性及手段、语篇教学的特性及方式等问题。

我们认为语篇具有体验性。根据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人类获得一切知识(包括范畴、概念、意义、语言、推理等)的出发点或起点是体验,由此产生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现实-认知-语言。如上所述,这一原理的基本意思是人类把通过与现实互动体验获得的信息经过自身的认知加工处理转化成自己的概念或意义系统,并最终把其用语言凝固下来。由此可见,意义、语言都具有体验性,是人们在感知体验世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形成的。英语语篇属于语言范畴,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自然也具有体验性,是作者基于自身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形成的,承载了作者互动体验现实世界所获得的理性知识,包括作者的相关概念结构、独特认知方式和逻辑推理过程等。所以,一篇语篇的形成应该是遵循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地讲,作者首先互动体验当时创作时的世界(包括物质世界、社会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然后把自己所获得的关于世界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认知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传递作者写作意图的语篇。该语篇的行文安排、句法结构、词语选择等都体现了该作者所采用的认知方式和写作目的。我们常说语篇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这个道理。语篇之所以高于生活就在于其不是对生活的镜像反映,而是经过作者的认知加工、精雕细作而形成,反映了作者的思维,打上了“体认”的烙印。

值得一提的是,语篇一旦形成,就成了现实中的一部分,等待读者去感知体验。

我们认为读者对语篇的认知活动也具有体验性。根据认知语言学体验观,语篇具有体验性,其体验性主要来自于其所钳制固化的作者思维的体验性。具体地说,作者的思维是在互动体验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什么样的体验决定了形成什么样的思维,而什么样的思维又会导致什么样的语篇的形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通过语言现象洞悉语言背后的认知规律的原因之所在,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形式。语篇也是如此,其篇章结构、句法结构和词语的选择无不反映作者的思维,承载着作者的概念结构、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推理等。语篇的体验性决定了读者对语篇的认知活动也是具有体验性的,而不是单一的、机械的。也就是说读者对语篇的认知不能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背诵、识记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因为语言或语篇本身没有意义,它只是反映或激活作者大脑中的思维的手段,对语篇的认知最终必然是对其所反映的作者思维的认知。读者对作者思维的认知必须是积极主动的,也就是说读者要想真正洞悉作者的认知世界,就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语篇进行积极的多重体验互动,而这种互动体验手段不能是处在认知能力低级层面的识记和理解,必须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高级认知层级的分析评价手段。换句话说,读者是通过体现其主观能动性的分析和评价等手段来体验语篇,进而获得相关的理性知识,即作者的思维。

语篇的体验性和读者对语篇的认知活动的体验性决定了语篇教学也应该是体验性的。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学生、语篇和教学方式三个要素。学生属于读者范畴,其对语篇的认知活动自然也具有体验性。简单地说,学生对基础英语课程中的每一篇范文的学习不是简单机械地识记语篇中的语言知识,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语篇,进而获得对语篇的理性知识,即作者的思维。由此可知,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显然没有满足学生体验性认知语篇的特性,因为其只是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背诵、记忆语言知识,未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互动体验英语语篇。为此,我们认为英语语篇教学应该符合语篇的体验性和学生对语篇认知活动的体验性的特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与英语语篇进行互动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语篇的各个层级要素,进而获得对语篇的理性认识。为此,基础英语教学课堂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让其积极主动地去感知体验已经成为客观世界组成部分的每一篇英语范文,而每一篇文章的意义又是由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内容和作者的特定认知方式(包括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写作意图)组成。学生对英语范文的感知体验过程也就是分析文章概念内容和探索作者特定认知方式的过程。尤其是对作者特定认知方式的探索尤为重要,它是整篇文章字、词、句、段各个层面分析走势的指向灯,也是评判分析是否恰当的标尺,更是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此,我们提出基础英语课程的体验性科研式教学模式。根据上文的论述,“体验性”指学生对文章的知识来源于其对文章的感知体验,而“科研式”则指学生是在积极主动地探索中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问的过程中获得对文章的理性知识。

三、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体验观与学生逻辑思辨能力

以上在认知语言学体验观指导下提出了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体验观。在此教学观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与语篇进行全方位的体验互动,分析和评价语篇各个层面,把其关于语篇的感性理解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而此观点所强调的学生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对作者特定认知方式或写作意图的探究能力也正是逻辑思辨能力的组成部分。根据引言部分可知,逻辑思辨能力体现在认知能力的高级层面,包括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把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体验观用于指导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理论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1]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H319.1

A

2095-4654(2015)03-0109-03

2014-12-12

2014年度滁州学院教研项目(2014jyy02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3A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验性语言学英语课程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性操作分析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