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2015-03-16王淑艳

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提高措施教学有效性

王淑艳

摘    要: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与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更需要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较高的人才,对此,小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予以重视,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进行一定的道德与精神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培养全面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有效性    提高措施

在小学各教育课程中,品德与社会科目必不可少,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不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将这些问题重视起来,在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创新自身的授课方法,利用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发挥真正的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国家培养思想素质较高的人才。

一、目前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较为落后

近年来,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生活及思想道德方面严重忽视,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根本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对学生自身发展及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所以,学校与社会应该对此问题加以重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只应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没有意识到教材的单一性与片面性,并且,一些教师无法将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引入课堂中,学生所了解的知识比较局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不能显现出来,这对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有不利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品德与社会课程极为重要,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发展不良。

(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之前,没有对课程进行有效分析,只是根据教案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厌烦心理,无法对品德与社会知识产生兴趣,课程的有效性无法体现,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会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失去学习欲望。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对自身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1]。

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势

目前,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性较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教师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然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如果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则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国家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教师将课堂有效性提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创新自身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应经常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真谛,净化自身的心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三、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对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二年级上册《爱惜资源》一课之前,要做充分的教学准备,将各种污染严重的图片印制出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污染图片,教育学生爱惜自然资源,节约用水、用电等,这样,学生看到图片之后,会深刻了解到浪费资源的破坏性,同时会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刻记忆,对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品质的提升具有良好影响[3]。

(二)组织学生小组学习

近年来,部分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无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对学生主体位置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家乡风情》一课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人和事,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安排每组学生选出一位代表,说出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然后各个小组学生再次相互讨论,说出学生家乡风俗的优点与弊端。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了解,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小组协作、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4]。

(三)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举例子的方式将生活教育的环节略过,这对学生的实际应用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发展被严重制约。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上册《交通与生活》一课时,要安排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上课,教师在操场比较平坦且安全的地方,画出马路与人行道,用彩色的笔在纸上画出红绿灯,安排几位学生扮演小汽车,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为学生讲解交通规则,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顺序自行过马路,按照红绿灯的指示,教师做裁判,同时,教师可以扮演过马路的老爷爷,教育学生在过马路的过程中,搀扶老人与儿童。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理解课程知识,了解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在提高自身品德与社会成绩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思想素质,对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影响[5]。

(四)丰富授课内容

目前,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性不够重视,只是应用原有教材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提升自身思想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自身的授课内容,在创新授课方法的前提下,增加授课内容,使其更为丰富。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五年级上册《生命那么可贵》一课时,安排学生走出校园,对课程内容加以详细了解,带领学生走进医院等各个场所,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要求其观察各个生命体征。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生命的重要性与脆弱性,而且会更加爱惜自身与别人的生命,对学生思想道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五)完善教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评价体系不够重视,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鼓励与支持,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会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没有兴趣,而且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极为重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体系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评价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五年级下册《超越梦想》一课时,对学生进行良好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大胆说出来,教师要给予肯定与支持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适当开导梦想不切实际的学生,使其对自身有正确认识,将自身精力放在学习与生活上。另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而且可以增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较为良好的影响。

四、结语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与授课内容,适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加授课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性,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2):192-192.

[2]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29.

[3]阙瑞雪.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4(18):178-179.

[4]谯红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5(9):58-59.

[5]蒋廷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学咨询,2015(36):28-29.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提高措施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中速磨煤机磨损加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探讨信息化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措施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浅析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