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医学门诊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2015-03-15庞栋刘霞王丽华

现代医院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慢性病全科专科

庞栋,刘霞,王丽华

(济南医院,济南市25001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管理理念的深化、分级诊疗的推广,全科医学的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局限性使综合医院中全科医学专业的设置、发展成为必然趋势[1]。济南医院作为二级甲等医院于2014年10月设立全科医学门诊,以人为本,为慢性病尤其是合并多病种患者提供全面医疗服务,成为专科诊疗的有益补充,并为进一步的分科诊疗、双向转诊提供平台。现对全科门诊运行半年来接诊7105人次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全科门诊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济南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全科门诊患者7105人次,年龄14~97岁,平均(60±15)岁,男性 2561例(占 36.05%),女性 4544例(占63.95%)。

1.2 方法

对7105人次患者的疾病种类、就诊类型、去向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疾病种类

慢性病比例较高,共6499人次,占总门诊量的91.47%。从单一病种到合并有9种疾病,其中多病种患者4065人次,占慢性病患者62.55%,平均合并疾病种类为(3.6±1.4)种。以就诊时第一诊断统计,前三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见表1)。

表1 全科门诊慢性病疾病种类分布

非慢性病患者202人次,占总门诊量的2.84%,其中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消化系统疾病为主。此外,健康查体404人次,占总门诊量的5.69%(见表2)。

表2 全科门诊非慢性病疾病种类分布

2.2 就诊类型

全科门诊6701人次患者就诊情况分析,慢性病患者中初诊患者535人次,占8.23%;复诊患者5964人次,占91.77%。非慢性病(不包括健康查体)患者中初诊患者96人次,占47.52%;复诊患者106人次,占52.48%。

2.3 患者去向

联合中医科辨证施治730人次,收住院853人次,转至上级医院救治9人次,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人次。

3 讨论

3.1 全科医学科在综合医院中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躯体—心理—社会—环境健康模式理解的基础上,为个体和家庭提供初级、连续、综合、整体的医疗服务[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水平、配套设施决定了服务的局限性,而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依托医疗设备、专科会诊等医疗资源的优势,可以为某些特殊人群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3.2 综合医院中全科医学科的作用

3.2.1 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比例逐渐升高,慢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均逐年升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3]。当前医疗体制下,专科医疗注重更加精细的分工,对某种疾病发病机理的钻研,而忽视了将患病的人作为整体,针对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一体化医疗服务,全科医学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疾病管理理念,结合社会、生活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与帮助。

3.2.2 多系统疾病联合治疗。由于家族史、年龄、肥胖、脂质代谢紊乱、吸烟等为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许多慢性病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国内多项研究显示,慢性病人群中,合并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患者比例较高[4-5],全科医学门诊接诊情况也显示多病种患者占慢性病患者的62.55%。分科细化使各专科业务水平提升,但慢性病患者需按照不同疾病分别就诊,对其就医带来不便,且各科医生对各相关疾病病情缺乏总体掌握,不利于患者总体病情的改善。全科医学门诊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3.2.3 分科诊疗的有益补充。专科诊疗使部分医师过分依赖于分诊,忽视了其他专业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别是对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容易仅关注本专业疾病进展,延误并存疾病的诊疗。全科医师更有利于从患者整体出发,多角度思考并提出诊疗方案,必要时可在初步处理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更合理地将患者转至相关专科。

3.2.4 双向转诊的平台。通过全科医生对患者的疾病管理,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根据需要从专业角度提出转诊意见,包括向上级医院及下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诊,从而使各级卫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对于病情加重患者,根据病情转入病房或转至上级医院诊治,对于慢性病病情稳定不方便长期来院就诊而需加强院外随访、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者,转至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3 存在问题

3.3.1 全科医师培训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培训存在培训性质与培训对象身份不清晰,培养目的不清晰,门诊教学训练流程缺乏,专科训练内容过多,全科医学专职教师缺少等问题[6]。许多全科医师对全科医学理解不全面,认为仅仅是各专科的简单组合,忽视了躯体疾病治疗之外的内涵,不能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全科医疗服务。

3.3.2 患者认识不足。国家对全科医学宣传力度不足,将其定位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政策及制度导向性,群众疾病防治知识欠缺,缺乏健康及疾病管理概念。大多数患者对全科医学不了解,对全科医生不信任。

3.3.3 管理制度。现阶段医院对全科医学的管理与各专科相同,针对人文关怀、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无经济收入方面无法考核,影响科室绩效考核,不利于科室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

通过半年的运行,全科医学门诊得到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认可,但在综合医院特别是二甲医院中的发展仍需探索。学科的进步依靠观念的转变、培训的进一步完善、宣传力度的加大,更需要制度的支持。

[1] 吴春容.综合医院应设置全科医疗专科[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3):27-28.

[2] Murtagh J.John 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M].4th ed.New York:McGraw-Hill,2007: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46-149.

[4] 马晓俐,曹勇,张云.城乡过渡社区就诊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6):30-32.

[5] 王爱华,杨莉.我国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7):42-45.

[6] 崔树起.我国内地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1):4-8.

猜你喜欢

慢性病全科专科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