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隐喻教学

2015-03-13冯冬梅

语文学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隐喻留学生汉语

○冯冬梅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语言、文化、认知、隐喻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工具。隐喻是文化和认知两位一体的现象,认知的框架是文化,文化的传承靠认知。研究隐喻在语言教学及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方向。目前国内就隐喻理论与文化教学关系,特别是与英语文化教学关系的理论论述及调查成果、教学实践探讨成果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隐喻进行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探讨很少。汉语学习与对外汉语教学同隐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隐喻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推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可弥补当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或者缺乏系统或者缺乏深度的不足。本文主要从认知隐喻理论的角度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语言与文化教学中的作用,并试图建立一种通过隐喻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

一、通过隐喻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构建学习者汉语隐喻能力

(一)关于“文化隐喻”与“文化隐喻教学”

为避免造成概念的模糊、混淆和误解,在此我们先理清一个关系。本文谈论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文化隐喻教学”,而不是采用“文化隐喻”概念。关于“文化隐喻”,Cannon Martin(2001)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对其下定义是某一特定文化中社会成员在情感上或认知上普遍认同的文化现象、活动和传统习俗,表达或象征一种共享的、潜在的价值观,如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葡萄酒等反映这些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最具典型性的象征这些文化的文化隐喻。我们不探讨在中国文化众多文化现象、活动和传统习俗中哪种更能反映中国人的价值观,我们探讨的仍然是隐喻的范畴,希望能够使用隐喻理论探索一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有效理解汉语文化的新途径。

(二)关于隐喻与文化的关系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人类隐喻认知结构是语言和社会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语言反过来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产生影响(Lakoff,1980)。隐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密切的部分,最能反映不同民族思维的差异。隐喻是人们对文化世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工具(Gibbs,1999),隐喻的现实基础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文化中形成的经验或体验,文化的传播通过隐喻这种语言形式得以进行,不同文化在隐喻的使用上大有区别,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因此,隐喻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隐喻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认知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蕴含丰富的文化,是文化构成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内涵。关于隐喻与文化的关系,张静、樊崴崴(2003)总结为“隐喻是文化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一个结合点”。王守元和刘振前(2003)从“隐喻构成文化”“隐喻传承文化”“文化对隐喻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三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充分论述。

(三)开展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隐喻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隐喻这个窗口透视文化,也就是说,通过隐喻进行汉语文化教学是可行的,隐喻教学应该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论是随堂介绍文化还是文化专设课程都容易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仍有待深挖掘价值观、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汉语文化内涵。

金黛莱(2011)根据Johnson对语言隐喻性研究总结为:隐喻除了能够为语言形式的产生和理解提供一些概念的划分和范畴化理据,还可以为语言形式的选用提供理据,因此,语言的隐喻性要求教学者在语言教学中重视学习者目的语隐喻系统概念的培养,应在教学中帮助学习者构建语言隐喻系统,培养学习者目的语语言隐喻能力,便于学习者准确理解语言意义并进行有效交际。

“隐喻是汉语的脊梁,学好这些隐喻对掌握汉语有极大的帮助。”(束定芳,2002)隐喻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隐喻能力是构成汉语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培养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汉语隐喻思维和汉语构建能力,培养他们的汉语隐喻能力。

综上,开展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既能加深留学生对汉语学习和汉语运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又能丰富和深化留学生的汉文化知识,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认知意识和汉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

二、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设计主要依靠以下基础:

1.汉语表现了丰富的隐喻特征。汉语是一个蕴含了丰富的隐喻现象的宝库。汉语中的歇后语、民俗词语、成语典故等是汉语特有的隐喻表达方式,对汉语的表达力,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此外,汉语的隐喻类型多样,除了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等常规隐喻备受关注,还有创新隐喻,如文学隐喻、科学隐喻和表达上的隐喻。这些隐喻类型具备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认知模型,反映了中国人的语言精神和思维模式。

2.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隐喻类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受制于学习者现有汉语水平和学习阶段的变化。影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隐喻可能是文化性的、思维性的,或者是语言性的,不同类别的隐喻出现的先后和频率存在差异,教师对不同隐喻类别的处理方式和难度也存在差异。另外,根据文化差异敏感性,文化隐喻教学在不同教学阶段有主次之分。再者,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到教材编排的影响。我们观察和分析了《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汉语教程》等系列教材发现,在初中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隐喻类型主要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体隐喻(主要模式:一座山是一个人、一堵墙是一个人)、空间隐喻(主要模式:积极的道德的为上;心是容器)、时间隐喻(主要模式:时间是易逝物、是有价物、是金钱)、基本感情隐喻(主要模式:爱是火、爱是力量、愤怒是气、情感是液体)、基本颜色隐喻(主要模式:红色是好的,白色是纯洁高尚、黑色是灾难)、饮食隐喻(主要模式:嫉妒是吃醋)、事件结构隐喻(主要模式:人生是旅途、比赛是战争)等。束定芳根据隐喻的句法特征区分了名词性隐喻和谓词性隐喻(包括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等),根据语言要素特点我们还可以把这些隐喻类型区分为词汇隐喻、语法隐喻、语音隐喻等。高级阶段教学展现了汉语隐喻的全貌。

(二)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两个表格。为了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建立留学生的汉语文化隐喻学习模式,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教材设计以及教学需要,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喻模式划分为常见模式和其他模式,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如表1所示。常见模式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或生活中常用的,其他模式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的,也可以是留学生通过自己的隐喻能力归纳出来的。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讲练,帮助学生建立汉语隐喻词(表达式)库,并能让留学生运用隐喻能力分析隐喻的形成过程、始源义与隐喻义之间的联系,能与母语隐喻模式进行对比,最终能形成汉语隐喻词(表达式)库,如表2所示。

这两个表格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这样的表格设计形式,李冬莲在商务英语词汇隐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设计中也进行了类似的探讨和尝试。但是我们除了要求归纳教学模式和建立词库,也注重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分析,并进行汉语与学习者母语之间的文化隐喻对比分析。

表1 对外汉语隐喻文化教学常见隐喻模式与其他模式

表2 汉语隐喻词(表达式)库

2.操作程序。Piere和Oshlag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实现隐喻的四步法:1.建立理解“异常”;2.隐喻配备;3.理解操作;4.学习活动的调整和校正。基于汉语的独特性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在四步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更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汉语学习者隐喻认知意识的激活和建立。汉语学习者已经具有一套母语的隐喻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相似的隐喻模式激活学习者关于隐喻知识的一些关键概念、对问题的认知和自觉性。在教学中遇到采用普通的常见的方法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时,教师可以创设和使用一个通俗易懂的隐喻引导留学生理解汉语中不熟悉的或者较为复杂的新概念,汉语学习者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汉语隐喻认知意识。这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隐喻的程度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是教材以外的一个重要教学信息源,在某些教学情境中要善用隐喻性表达替换通常课堂用语的直陈式表达。

第二步,建立概念间的联系。隐喻的理解活动基于经验,既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思维想象过程。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和文化活动是直接经验,熟悉的文化和生活内容构成隐喻的始源域,与直接经验相关的始源域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导向逐步建立与目标域的联系。但是留学生的直接经验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始源域中的相关概念,让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然后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非语言相似关系。

第三步,隐喻理论知识的渗透与理解。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进行隐喻教学过程当中,在留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渗透或讲解隐喻理论基础知识,包括隐喻的基本概念、特征、类型,特别要重点掌握隐喻的认知功能和工作机制。

第四步,培养留学生汉语隐喻能力。首先,我们根据现教学阶段的词汇(表达式)的认知范围和文化项目设置,教师引导留学生把隐喻性语料归入隐喻模式,并填到表1和表2中,重点让学生理清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相似因素或演变路径,并能通过与母语中的隐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教师带领填表的诱导式练习在经过一定时段的训练后,由学生自行将教材中出现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隐喻表达式进行分析、归类和填写。留学生从跟随老师做到自主完成,到最后拥有隐喻词(表达式)库表,汉语隐喻能力逐步培养起来并最终形成。

第五步,留学生汉语隐喻能力的强化训练与应用。根据隐喻类别呈现和学习阶段的变化,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分析某一词语或表达式的隐喻模式归属,总结概念隐喻,分享隐喻词(表达式)库,进而全面掌握汉语隐喻的系统性等特征。最后鼓励和要求留学生,从隐喻认知角度学习新知识,做到既掌握汉语文化隐喻,又能运用汉语文化隐喻学好汉语。

补充说明一下,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是在汉语综合课、汉语阅读课、汉语写作课等课型当中贯彻实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均可采用此模式进行文化隐喻教学。我们不需要专门开设一门汉语隐喻文化课程,也不建议取消传统的文化概况课或其他专门的文化课程,两者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三、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们在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4~2015学年初级3班进行了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试验,实施时间为一学年。研究对象是19名来自泰国碧瑶大学中医学院的大一新生,1名俄罗斯学生,1名摩洛哥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母语背景相对比较集中。此班级每周学习24课时(45分钟一课时),他们入我校学习前学过3~6个月汉语,对汉语的隐喻没有感性认识,掌握的语法项目、词汇量有限,他们需要在一学年后通过HSK五级考试,学习动机强,在这样的班级实施试验有利于在一学年后反映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的效果,另外,我们以其他两个初级平行班作为实验参照对象,他们在实验末期参加后测试(三个平行班是根据入学测试分配的,可以说明前测没有显著差异)。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与两个平行班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对外汉语文化隐喻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留学生的汉语隐喻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文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四、余论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范畴中观察和解释汉语隐喻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需要研究概念性隐喻的处理机制与二语习得机制之间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隐喻教学模式”是一个集隐喻理论与汉语习得于一体的操作框架。此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得到了实证,我们认为在高级阶段的教学中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在培养留学生的汉语逻辑拓展能力和话语交际的变化能力方面会更有成效,但还有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检验。

附录:测试题例

一、选择

“学习如果不进步就是在退步”可以比喻成为()

A.逆水行舟;B.刻舟求剑;C.塞翁失马

二、判断正误

1“.走后门”意思是从后面的小门进去。()

2“.这本书很深。”意思是这本书很难。()

三、回答问题

“你长的是猪脑袋啊!”说话人认为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根据图片的提示正确理解词语,并使用词语完成句子。

词语:心满意足 图片:装满液体的容器

词语:亏心 图片:没装满液体的容器

[1]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6).

[2]乔明文.隐喻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3]金黛莱.语言隐喻性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9).

[4]李冬莲.“商务英语词汇隐喻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李天紫.文化隐喻——隐喻研究的新发展[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6]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

[7]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1).

[8]张彩丽.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新疆大学,2010.

[9]张少云.概念隐喻的理解和表达——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5).

[10]张静,樊崴崴.文化隐喻研究现状及概念初探[J].外语教育,2003(3).

[11]Lakoff&.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of Chicagop Press,1980.

[12]Piere&Oshlag RS.Metaphor and learning[M].Ortony A.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猜你喜欢

隐喻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