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是个“半成品”

2015-03-12李世生

投资北京 2015年1期
关键词:半成品公开课智慧

本刊特约记者 李世生

进店,坐下,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桌上的二维码,手机屏幕弹出本店特色菜品,选择自己想要的菜品,结算,通过微信支付功能支付,在吧台会自动打出一张小票,同时传送至后厨,不一会就有服务员送上刚才点的美食。

方便,快捷,准确,灵活。这是记者2014年12月11日在微信小镇上体验就餐时的切身体会。

这个小镇是微信公开课PRO版设立的体验中心,作为微信公开课年终压轴戏的PRO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与前面免费公开课不同的是,此次门票要价799元。尽管票价不菲,却挡不住人们参与的热情,记者现场看到,会议厅黑压压地坐满了2000多人。平时难得一见的微信支付助理总经理,开放平台基础部总监等大佬现身说法,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虽未到场,但也破天荒地录制了一段13分钟的视频,开场播放。在那里,你更能感受到微信的热度和神奇。

微信建造的是”森林”而不是“宫殿”

再一次,张小龙在开场视频中强调了微信开放的决心。

他说,“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够搭建一个生态系统,但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简单地说,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我们去建造出来。”

的确微信正在从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工具,逐渐进化成一个连接人、硬件和服务的“森林”,通过“连接一切”带来人体的延伸、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日常生活的便捷。

从 2011 年 1 月 21 日微信正式推出至今,微信像一张大网,将每个人同其他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微信客户端通过语音通话、摇一摇、附近的人、小视频、朋友圈分享等基础服务功能,让地理上的距离不再成为人与人交流的障碍。

同时,公众订阅号的推出,让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大量自媒体的涌现,使得普通资讯的生产、发行和消费摆脱了传统印刷技术和PC互联网的桎梏,效率显著提升。

从2013年到2014年,微信进一步尝试将人、设备和服务连接在一起,让用户的体验不再拘泥于手机自身。与手环、电视、空调等智能硬件的互联,以及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线下服务的接入,使得微信像水和电一样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连接一切”正在成为现实。

敏锐的商家开始在生机勃勃的“微信森林”里发现层出不穷的运用场景和商业机会。反过来,成千上万的商家与合作伙伴在微信平台搭载其服务和产品,将带来微信生态的繁荣。

这次公开课传递出的一个声音尤其值得关注——“微信是用户的移动ID”,要打造人除了身份证、电话号码之外的第三个重要ID。更直白点说,就是微信要成为人在互联网社会中的唯一ID。这款目前拥有4.6亿活跃用户的移动运用,正为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

而公众平台的订阅号,服务号甚至企业号,都将成为用户与企业等服务或产品提供者的沟通平台。微信为大众提供一个入口,更多的运用需要用户再去开发。

在公开课上,微信官方发布了2014年度微信优秀案例排行榜,政务民生、媒体、智慧生活与创新等领域的数十家合作伙伴与创业者名列榜单。截至目前,微信拥有超过800万个公众号,其中政务微信账号已超过1万个。相信在2015会有更多的优秀微信平台产生。

微信正成为创新企业的摇篮

这次公开课的主题是“微信·思维·智慧”,通过创业者的现身说法,巧妙呈现了腾讯在智慧生活服务上的系统化布局。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不是仅仅要打造几个靓丽的“微信小镇”,而是开启智慧生活,建构互联网智慧社会,给企业带来创新的机会,让更多的智慧型企业脱颖而出。

作为智慧停车场案例的演讲嘉宾,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龙喜在发言中谈到,停车场中大家常常碰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有否空车位不明确、出入口通行缓慢、场内缺乏引导车位难找、缴费耗时拥堵、场内找车难等,都能通过运用微信解决。

科拓公司智慧停车场所集成车位查询、迅速出入场、场内导航、寻车及微信支付缴费等功能,直指用户在停车场景中的痛点。

野兽花园咖啡创始人黄峰则通过自己的例子,讲述了餐饮行业接入微信后的便捷体验:顾客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进行远程排号点餐、查号、买单,大大降低了用餐高峰期餐厅的服务压力和运营成本。

又如萤石科技,展示了用户如何通过微信硬件服务号与萤石互联网摄像机进行交互。例如,直接在微信界面查看摄像机的直播视频并接收消息推送提醒,还可以和摄像机端的亲友进行实时的视频语音对讲等。

致力于通过微信平台打造家政服务O2O的e家帮创始人熊斌说,“选择微信入口,节省了APP开发、维护和推广带来的大量成本,并且通过微信快速与用户交互,有助于提高用户黏性。”

还有好多利用微信成功创业或者寻找新起点的企业案例不胜枚举,或许下一个就是你。

神奇的微信,它到底是什么?也许100个人会有100个答案。其实微信永远都是一个“半成品”,需要通过每个人的智慧,把它变成自己的“成品”,成为个人的网络ID,成为企业的公众平台,成为互联网时代新企业的入口等等,虽然体验可能不是太完美,但是微信营造的生活方式却是我们以后想要的!

猜你喜欢

半成品公开课智慧
年夜饭半成品需求增加单品比套餐更受宠
半成品饭菜成新宠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宅”家过年半成品菜肴受宠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