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血浆病毒灭活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一例

2015-03-09马印图,王更银,李烛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T淋巴细胞高效血浆

·论著·

自体血浆病毒灭活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一例

马印图,王更银,李烛,杨晓亚,高军,冯谦

[作者单位]050082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输血科(马印图、王更银、李烛、杨晓亚、高军);100043 北京,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冯谦)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感染;血浆;病毒灭活;T淋巴细胞;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DOI]10.3969/j.issn.2095-140X.2015.09.02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对人类的灾难性危害已为全球所熟知,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的广泛应用,AIDS患者病死率得到了有效控制[1-2]。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可有效杀灭血液中的包膜病毒,用于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效果良好[3-4],为HIV感染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笔者采用自体血浆光化学病毒灭活联合HAART对1例HIV感染者进行治疗,经近1年的疗效观察,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得到很好改善,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感染者为男性,46岁,3年前血液检测中发现HIV抗体阳性,经全军艾滋病检测中心确认抗HIV-1抗体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850/μl、271/μl和560/μl,CD4+/CD8+比值为0.48(正常值为0.98~1.94)。患者心理压力大,食欲欠佳,生活质量较差,无低热、皮疹等临床表现,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血浆病毒灭活联合HAART知情同意书。治疗期间除给予抗HIV病毒药物外未服用其他药物。

1.2治疗方法①HAART治疗方案: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Pharmacare Limited trading as Aspen Pharmacare生产)300 mg每日1次口服,拉米夫定(山东潍坊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20131129)0.3 g每日1次口服,依非韦伦(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6 g每日1次口服。②自体血浆光化学病毒灭活:采用血浆单采机和一次性血浆分离管路,在全封闭的管路中采集患者血浆600 ml,连接血浆病毒灭活袋,加入光敏剂亚甲蓝置于血浆病毒灭活柜内在波长400~760 nm的荧光灯下照射30 min,灭活后血浆不去除亚甲蓝直接回输给感染者。血浆病毒灭活治疗隔日1次,6次为1个单程治疗,每单程治疗间隔1个月,2个单程治疗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时间为2个月,期间可根据感染者身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治疗次数。该感染者共治疗3个疗程。所有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相关管理规定,所用耗材严格执行焚毁处理。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体征、T淋巴细胞计数、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①生活质量评定:内容主要包括精力、躯体活动、睡眠、疼痛、情感反应、社会孤独等,分值为0~100,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低[5]。②疗效评价: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CD4+ T细胞恢复正常或升高超过治疗前的30%,生存质量评分下降≥1/3;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CD4+ T细胞升高超过治疗前的10%,生存质量评分下降<1/3;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CD4+ T细胞无变化或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无变化或增加[6-7]。

1.4观察指标观察感染者联合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感染者未治疗前、未行联合治疗前和每疗程血浆病毒灭活治疗后T淋巴细胞水平,并随访1年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

2结果

2.1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感染者综合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基本无变化;电解质、血糖、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球蛋白水平略有降低,但均处在正常值范围,Ca2+下降较明显,经血浆采集过程中及时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纠正;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未出现异常波动,见表1。

表1 HIV感染者血浆病毒灭活联合HAART前后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HAART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GLU为血糖,TP为总蛋白,Alb为白蛋白,GLO为球蛋白,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为凝血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

2.2T淋巴细胞变化在联合治疗前,感染者已行血浆病毒灭活治疗近两年,期间CD4+ T淋巴细胞上升了94/μl,联合药物治疗结束后CD4+ T细胞数增加了273/μl,而CD8+ T细胞虽有增长但趋于稳定,见表2。与联合治疗前比较,CD3+、 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增幅分别为52.59%、74.79%、36.69%和28.57%。提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表2 HIV感染者血浆病毒灭活联合HAART期间

注:HAART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2.3疗效及随访感染者经综合治疗后CD4+ T细胞增幅为74.79%,生存质量总体评分由治疗前的429分下降至271分,下降了36.8%,总体治疗结果为显效。治疗期间适应性良好,血压、呼吸、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液检测指标基本正常,日常饮食、生活和工作情况良好。随访观察,感染者心理压力减轻,体力明显改善,腹泻、皮疹、发热、广泛的淋巴结病变等相关症状未出现,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3讨论

人体感染HIV后,病毒主要破坏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CD4+ T淋巴细胞数量的高低反映了感染者机体免疫水平,对预测病情和转归有一定帮助[8]。AIDS的治疗一方面要干扰病毒核酸的复制(HAART治疗),同时还要杀灭HIV(血浆病毒灭活),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有效缓解病毒损害患者免疫系统,降低患者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生率。由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治疗的规范化程度等多重因素,容易引起HIV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的情况。国内外血浆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已开展多年,但仅用于安全输血[9-10],其技术成熟,设备和耗材安装使用方便,操作难度小,成本低廉,而且无耐药和不良反应,增加了HIV感染者和耐药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化学光敏剂与病毒核酸发生光化学反应,将HIV的双层脂质包膜结构和gp120、gp41蛋白破坏,失去感染CD4+ T淋巴细胞和活跃复制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轻循环血液中HIV荷载,保护CD4+ T淋巴细胞达到抗病毒的目的。由于血浆成份以蛋白为主,不含有血细胞及核酸物质,灭活后基本不影响血浆中各种生理成分的活性和功能[11-12],而且HIV灭活后并不破坏其免疫原性,仍可剌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导有益的免疫反应,有利于免疫重建。目前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用于HIV感染者的治疗国内仅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与河南开封疾控中心进行过相关尝试[13-14]。

我们采用灭活后的自体血浆直接回输给感染者而不去除亚甲蓝,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是光敏剂亚甲蓝作为静脉注射药物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其药代动力学途径及安全性相关文献已相当明确[9,15]。血浆灭活后袋内残留亚甲蓝剂量<0.2 mg,体内累积不会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中毒剂量(亚硝酸盐中毒剂量1~2 mg/kg,氢化物中毒剂量10~20 mg/kg),代谢后很快随尿液排出体外,对人体是安全的[16-18]。其二,亚甲蓝经光照激发后在体内依然可以定位于病毒的脂质包膜上而引发光敏剂与底物发生自由基光氧化反应,对体内病毒起到灭活作用[19-20]。此外,本例感染者疗效验证未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核酸检测技术不能区别已灭活和未被灭活的病毒,待条件和技术方法改进后再行测试[21-24]。

本例感染者采用自体血浆光化学病毒灭活联合HAART,效果明显优于HAART和单独血浆病毒灭活治疗[1,14],也远超出了文献[5-6]中的显效标准,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基本无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腹泻、皮疹、发热、广泛的淋巴结病变等相关症状亦未出现,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显示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和相关统计学分析还有待于增加病例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菲,余祖江,梁红霞,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督导治疗疗效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2):235-238.

[2]张婷,贾晓峰,安嘉璐,等.抗 HIV 药物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8):18-20.

[3]何锐洪.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721-1722.

[4]陈镇周,肖明星,陈湘屏,等.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490-492.

[5]刘翠娥,李秀惠,吴昊,等.益气健脾汤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 43 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9):1657-1659.

[6]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M].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4:11.

[7]何昌宇,彭元娥,刑运生,等.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9):99-101.

[8]罗小成,朱章萍,邓荣婧,等.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23-1424.

[9]马平,周锡鹏,闫舫,等.FFP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并直接冻干于血袋的冻干血浆研制[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5):335-338.

[10]张丹,刁荣华,王世春,等.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0):1028-1029.

[11]王超英.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成分及白细胞残留量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3):290-292.

[12]刘明莉,邹涛,关莉,等.病毒灭活血浆质量监测控制效果评价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79-580.

[13]许金波,段淑敏,周锡鹏,等.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的SARS冠状病毒[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5,29(2):142-144.

[14]孙冬,张梅光,李瑞玲,等.自体血浆MB/光化学病毒灭活疗法对HIV/AIDS.TAA的疗效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2):120-122.

[15]黄斯瑜,钟丽玲.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在广州增城地区的临床应用可行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5,8(8):196-198,204.

[16]刘娟,吕振琪.急性亚硝酸盐中毒16例救治分析[J].人民军医,2014,57(3):314-315.

[17]马春黎,宋静.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应用与安全输血[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66-166.

[18]张谨超,张惠娟.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治[J].中国医药,2011,06(1):92-93.

[19]董霞,李迎新.光动力疗法对病毒灭活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10(5):331-334.

[20]陈冬妹,张满芬,谢彩红,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亚甲蓝染色内镜诊断研究[J].中国医药,2010,5(2):119-120.

[21]徐洪波,侯志彪.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65-67.

[22]吕虹,高志勇,张国军,等.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148-152.

[23]刘耀敏,张国民,王桂平,等.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检测诊断恶性腹水的价值[J].临床荟萃,2006,21(20):1492-1493.

[24] 胡晓倩,严钏元,杨培荣,等.某市2010年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6):437-438.

(收稿时间:2015-05-03修回时间:2015-07-04)

[文献标志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91 B

[文章编号]2095-140X(2015)09-0114-03

猜你喜欢

T淋巴细胞高效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及调节机制分析
人RAG2基因5′近端染色质结构定量差异分析及可接近区域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8表达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