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率中的应用

2015-03-08徐辉宋艳艳王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错误率圈员品管圈

徐辉 宋艳艳 王萍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率中的应用

徐辉 宋艳艳 王萍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量5762例为活动前组,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量5876例为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 通过现状把握,找出特性要因, 设定目标, 制定对策并实施;对比两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发生率, 衡量目标达成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 静脉输液错误发生率由0.64‰降至0.3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8, P<0.05);目标达成率123.6%。结论品管圈活动使静脉输液错误率明显降低, 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探索与实践。

品管圈;静脉输液错误率;住院患者

品管圈(QCC)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5~12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 提升工作绩效, 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圈), 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 应用品质管理(QC)的手法工具, 进行各种分析, 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静脉输液是对住院患者实施治疗最常用的途径, 也是抢救患者的必备措施之一, 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2]。本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成立了品管圈,确立“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率”为活动主题,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本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5762例为活动前组, 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流程实施输液, 以2013年8月本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5876例为活动后组, 采用改进后静脉输液流程实施输液, 比较两组静脉输液错误率。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本科于2013年5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 了解活动原则、活动方法等, 使护士对品管圈有了深入了解, 最终由自愿报名的7名护士成立神经内科品管圈;其中主管护师1名, 护师1名, 护士5名;7名护士中本科学历6名, 专科学历1名, 由1名全日制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主管护师担任圈长, 护士长任辅导员。在第二次圈会议上确定圈名“启蒙圈”, 并确定了圈徽。

1.2.2 选定主题 全体圈员以头脑风暴法, 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 对所有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进行评分, 最后确定评分最高的问题——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率, 做为启蒙圈第一次活动的主题。

1.2.3 现状把握2013年4月本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量为5762例, 发生输液错误11例。根据图1显示的结果, 依据品管圈80/20原则[1], 得出主要原因为前三项, 故此改善重点为摆液(药)错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和遗漏续加输液。具体原因见图1。

图1 输液错误原因

1.2.4 目标测定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 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圈员评分, 该主题的圈能力为82%, 改善重点为81.8%。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1.91‰-(1.91‰×81.8%×82%)=0.64‰

1.2.5 解析针对改善重点项目 圈员展开讨论, 由4M法进行思考列出特性要因图, 具体见图2。

图2 “静脉输液错误原因”的特性要因(图为原因)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要因,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思考解决对策, 对想出的对策进行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三项指标评价, 最终确定对策, 并在圈员中进行分工,分项负责落实。

1.2.6.1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每日晨会强调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新护士要求老护士带教严格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治疗室醒目的位置悬挂标识“操作前您查对了吗?”提高护士安全操作意识。

1.2.6.2 改进输液摆液(药)、配夜流程 患者每日输液药品, 由治疗室护士提前1 d打印执行卡, 与医嘱核对后摆液(药), 大夜班护士进行第二次核查。早班配药护士配药前对所有液体、药品逐一查对后完成第一组输液配药。配好的药液分发给各责护组, 由治疗室护士、责任护士共同与总卡进行输液前核对, 无误后方可输液。

1.2.6.3 规范处置车的使用 输液前遵守先发药后输液原则, 即先将处置车上所有输液逐一发放到每一例患者处, 清空处置车, 整理物品后开始输液, 严禁携带多份药品进行输液, 杜绝错拿、错放。

1.2.6.4 采用“患者参与下的身份核对”方式 病房每个床单元内均设有固定签字笔, 输液前护士先询问患者姓名,患者回答正确后护士重复叫名, 再次核对, 并告知所用药品名称, 患者(或家属)对输液卡进行详细确认, 并在输液卡右下角签字。

1.2.6.5 规范输液巡视卡的使用, 落实用药告知制度 医嘱班护士每日打印输液巡视卡, 责任护士核对后将巡视卡悬挂于患者输液架上, 并告知患者所用药品的详细情况, 更换输液时在相应药品栏内记录更换时间并签名。

1.2.6.6 保持病室良好的秩序, 注意对护士的人文关怀

病区内保持安静, 避免噪杂、人员流动等, 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护士长关心值班护士的工作状态、身体情况等, 根据当天工作量及时调整人员, 弹性排班。

1.3 评价方法 ①对比两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发生率。②有形成果:衡量目标达成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中文版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有形成果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1]。此次活动目标达成率=[(0.34‰-1.91‰)÷(0.64‰-1.91‰)]×100%=123.6%。

表1 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错误率比较[n(‰)]

2.3 无形成果 此次圈活动, 充分调动了圈员的积极性, 圈员在工作中充满了问题意识, 改善意识, 思维活跃;科室氛围和谐、融洽;圈员通过品管圈手法的实际运用, 能力均有所提升。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其差错率应为零[3]。但实际工作中, 由于环节疏忽、查对方式过于简单等造成输液错误的发生。提高患者输液安全, 需要采用更科学、更快捷的方法, 例如使用条码阅读器读取患者住院号码获得患者的各种信息, 这是目前国际医院认证机构认为最安全有效的患者身份确认模式[4], 但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尚不具备此条件。本文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品管圈活动, 改造现有输液流程, 采用患者参与下身份识别方式等,使静脉输液错误率明显下降, 有效保障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3.2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和精髓[5]。采用何种质量管理方法, 更有利于质量提升, 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值得探讨。QCC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通过品管圈成员间的相互协作, 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 设定目标, 制定对策并实施效果评价等, 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探索与实践。

此次活动是品管圈第一次活动, 缺乏经验, 在人员分工、时间拟定等方面安排欠合理, 对各种品管圈手法运用欠熟练,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1]张幸国, 王临润.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2]张敏, 蒋萍, 罗琴.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实践与成效.护理学报,2007,14(5):36-38.

[3]龚春兰, 文国英, 谢欣倩, 等.患者参与身份双重确认在预防静脉输液差错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1657-1659.

[4]许美芳, 叶志弘.住院患者身份管理模式现状及展望.中国护理管理,2009,9(2):59-60.

[5]谷一梅.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6-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209

2014-12-01]

118000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

猜你喜欢

错误率圈员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小学生分数计算高错误率成因及对策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正视错误,寻求策略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解析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单词抄写作业错误原因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