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沟通对肝胆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15-03-07肖修兰

安徽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

肖修兰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重庆 405400)



治疗性沟通对肝胆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肖修兰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重庆405400)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肝胆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肝胆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抑郁及焦虑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程度及焦虑程度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积极及消极应对方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P<0.01);观察组干预后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虽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心境状态中的7个维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疲劳与精力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5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在精力与疲劳上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5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紧张上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6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有效缓解肝胆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抑郁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优化其应对方式。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 肝胆手术患者;应对方式

肝胆疾病一般都起病急、进展快、并且病情较重,患者及其家属都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易复发,患者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如何缓解肝胆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加对手术的信心,增强手术效果,将具有重要作用[1]。护理人员应以优质的护理服务、专业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去影响患者,改变患者对生活的态度,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面心理,增强患者对未来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手术。而患者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中介因素之一,积极应对可缓解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消极应对则会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术前患者一般都希望从医护人员处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慰与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用以提高对疾病的控制力。治疗性沟通就是医护人员以沟通的方式治疗,是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通过沟通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患者心理、精神和社会等健康问题,有效的沟通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并可促进护理质量[2-3]。本研究通过治疗性沟通的干预护理,以评价其对围术期肝胆手术患者的心理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肝胆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无精神病史,无严重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研究遵循伦理学原则,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医师对调查保密。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有精神病史,服用有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或智力障碍,不能有效完成问卷;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及重大残疾的患者;无效问卷。

1.2调查方法在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后,将调查问卷一次性发给患者,并向其讲解填写要求,按照问卷要求逐项填写,一般由病人独立完成,如有特殊情况的可由调查人员帮助其完成。问卷完成后及时收回,并检查问卷的完成度,确保问卷有效。本研究共发问卷400份,全部收回并有效。

1.3调查内容

1.3.1抑郁程度判断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将SDS各项得分相加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以标准分≥50分判断为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及其以上为重度抑郁。

1.3.2焦虑程度判断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焦虑程度,将SAS各项得分相加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以标准分≥50分判断为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其以上为重度焦虑。

1.3.3应对方式的评定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包括积极应对(12项)和消极应对(8项)两个维度。每项有4种选择,分别评分为0、1、2、3,分值越高表明该应对程度越深。

1.3.4心境测评采用心境状态量表问卷测评(POMS),包括紧张(6项)、愤怒(7项)、疲劳(5项)、抑郁(6项)、混乱(5项)、精力(6项)及自尊感(5项),共7个维度, 40项,每项有5种选择,分别对应0、1、2、3、4分,分值越高,对应的程度越深。

1.4干预方法

1.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一般沟通、护理查房及对患者及其家属解疑。

1.4.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3个月。在每天的下午4:00~5:00,治疗沟通30~40 min,避开常规护理、检查及治疗时间。治疗性沟通遵循以患者为中心,掌握患者的一般信息,分析其焦虑、抑郁及应对不良的原因,为患者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其对自身疾病做出理性认知、积极应对,并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具体做法为:(1)信息支持:为患者提供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及预后等有关的信息,根据其文化程度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应的资料供其阅读,便于自我护理。(2)社会支持:对供给多于需求的,改变其家属对其的照顾态度,让患者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而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的,鼓励双方情感共享,并尽快适应角色。(3)纠正错误认知:对患者错误的疾病认知,要用正确科学的知识纠正其错误认知,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负面心理,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4)辅助疗法:让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的方式,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让其学会如何宣泄自身的情感,放松身心。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标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的抑郁及焦虑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程度及焦虑程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较,*P<0.01。

2.3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干预前,两组的积极及消极应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干预后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虽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较,*P<0.01。

2.4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比较干预前,心境状态中的7个维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疲劳与精力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5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在精力与疲劳上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5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紧张上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6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比较

3讨论

肝胆性患者的病程一般都较长,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均降低,负担加重,再加上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自卑等负面心理。再有就是一部分患者家属对疾病缺乏了解,怕其传染,对患者存有排斥、歧视、冷落等现象,使患者加重自卑感,产生厌世心理。这就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全方位的沟通,减少其负面心理。研究表明,肝胆患者都非常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信息支持[4-5],而大部分患者都希望了解自身疾病的一些信息,以及疾病的治疗方案、医疗费用、对生活的影响及疾病有无传染。治疗性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技巧,可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和现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是护理人员通过运用伦理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及整体护理等知识,在适当的环境和特定的时间中,解决患者心理健康问题而进行的沟通活动。Kourkouta等[6]研究表明有效的治疗性沟通可调节不同患者的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也有研究证实[7-9],治疗性沟通能缓解肿瘤患者的抑郁心理,帮助其快速预后。患者的心境及情绪状态对其应对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的心境状态越好、焦虑抑郁程度越轻,对疾病越容易积极应对,心境状态差、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越容易出现消极应对。

治疗性沟通是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式,可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理性认知,是一种能给予患者希望的有效沟通。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均都低于对照组,且症状由原来的轻度到症状消失;而对照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仍都处于轻度症状。说明治疗性沟通较临床一般沟通更能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后,治疗性沟通对应对方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临床一般沟通;对照组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虽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一般沟通护理对患者的应对方式改变不明显。治疗性沟通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引导其自我调整。治疗性沟通除提供信息支持外,也注重社会支持和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对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有一定的作用。干预后在疲劳与精力2个维度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5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性沟通可改变患者精神上的心境,但在体质上的改变不明显,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相似[10],其可能的原因为患者身体还比较虚弱,还未恢复到术前的状态;患者的心境与其应对方式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对患者的躯体症状改变不明显,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分值越高心境越好,消极应对分值越高心境状态越差。

参考文献:

[1]汪翠云,俞士卉,鲁慧兰,等.治疗性沟通系统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2):2164-2166.

[2]钱学贞.术前强化宣教在改善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3,17(3):526-527.

[3]魏曾曾,王维利,洪静芳.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的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486-489.

[4]朱瑞杰,金昌德,王彦鑫,等.治疗性沟通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15-517.

[5]Li DY,Zhang HB,Yang N,et al.Routine lymph node dissection may be not suitable for al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patients: results of a monocentric seri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47):9084-9091.

[6]Kourkouta L,Papathanasiou IV.Communication in nursing practice[J].Mater Sociomed,2014,26(1):65-67.

[7]Junod Perron N,Nendaz M,Louis-Simonet M,et al.Impact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teaching: a controlled study[J].BMC Med Educ,2014,14(1):80.

[8]郑金花,郑翠玲,郭洪平.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5-8.

[9]赵爽.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229-3230.

[10] Harnof S,Hadani M,Ziv A,et al.Simulation-base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neurosurgical residents[J].Isr Med Assoc J,2013,15(9):489-492.

(收稿日期:2014-04-13,修回日期:2014-06-19)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02.068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大学生拖延心理研究综述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师范类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新加坡推动TPP的挑战和中国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