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2015-03-07朱凤琴

安徽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糖化斑块下肢

朱凤琴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安徽 太和 236600)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朱凤琴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安徽 太和236600)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诊断资料;根据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性别一致的原则,并纳入同期住院80例非T2DM患者设为对照组,对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壁的中内膜厚度、硬化斑块、血管狭窄/闭塞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年龄>60岁、糖化血红蛋白高以及高血压等均是影响T2DM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下肢动脉病变与年龄、高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有关,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T2DM下肢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影响因素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肢动脉病变的检出率亦随之不断提高,它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状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健康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2]。而超声诊断法仍是目前诊断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目前在国内尚缺乏对T2DM下肢动脉病变超声特点的分析。本研究亦根据此问题,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旨在为临床的早期预防与诊疗,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共80份,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41~82岁,平均年龄为(64.97±10.24)岁,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拥有完整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性别一致的原则,纳入同期住院80例非T2DM患者设为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40~84岁,平均年龄为(63.99±11.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均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并观察与记录患者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等多点多节段的血管壁内一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并观察是否出现斑块以及管腔狭窄或闭塞等的血流信号。

2结果

2.1两组下肢动脉壁的中内膜厚度、硬化斑块、血管狭窄/闭塞等的检出率对比观察组下肢动脉壁的中内膜厚度、硬化斑块、血管狭窄/闭塞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动脉壁的中内膜厚度、硬化斑块、

2.2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斑块数目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股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等的斑块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斑块数目比较/n(%)

2.3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胆固醇、甘油三脂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T2DM下肢动脉病变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年龄>60岁、糖化血红蛋白>6%以及高血压等均是影响T2DM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n(%)

表4 T2DM下肢动脉病变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往往是由于下肢动脉病变引起的动脉闭塞,该类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管性病变、神经性病变以及感染等三种表现[3],尤其是对于因周围神经病变而致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其临床症状并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容易导致误诊的发生。

糖尿病混着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4]。下肢动脉病变可以导致T2DM患者下肢受到严重破坏,严重者可能出现糖尿病足、溃疡,甚至发生截肢的风险[5]。

从T2DM下肢动脉病变影响因素方面分析,较多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等方面有关[6-7]。左春林等[8]研究认为,高龄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在本研究中,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年龄>60岁、糖化血红蛋白>6%以及高血压等均是影响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以上报道结果相近,由于T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是一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疾病,而年龄则是动脉血管粥样发生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老年患者的动脉内壁负荷较重,这容易导致斑块的形成以及内膜损伤等的发生[9]。而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若患者的血糖出现长期控制不良,则将会引起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不断形成,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细胞功能降低等,并促使血管组织不断增生,最终导致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硬化的发生。随着患者血压的升高,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率亦随之升高[10]。

参考文献:

[1]胡海岩,黄燕妮.西洛他唑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早期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7):9-11.

[2]孙志霞.彩超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2):282-283.

[3]莫子韶,温玉洁,宾小昌.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9):88-89.

[4]冉兴无.加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筛查与规范化管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8):449-451.

[5]程丽霞,逄力男,张奕,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38-4839.

[6]商书霞,魏立民,宋光耀,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0):2924-2926.

[7]李际敏,谢翠华,薛耀明,等.踝肱脓指数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意义及影响因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1):2601-2602,2604.

[8]左春林,章秋,贾敬华,等.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安徽医学,2011,32(7):898-900.

[9]施广德,张晓兰,殷雪莲,等.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0):778-780.

[10] 李秀丽,于俊霞,章琳,等.2型糖尿病颈部及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576-579.

(收稿日期:2014-04-10,修回日期:2014-07-09)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02.046

猜你喜欢

糖化斑块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常吃煎蛋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