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2015-03-05

医学综述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儿肺炎白细胞

张 珍

(叶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叶县 467200)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张珍

(叶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叶县 467200)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5.072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普遍存在于机体中。在正常人体的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当外界抗原入侵机体时立即产生。当病菌侵袭机体或机体出现损伤时,肝脏将立即产生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导致短时间内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故而早期临床常将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急性期病情程度的诊断指标之一[1]。小儿肺炎主要包括细菌性、支原体性及病毒性肺炎,以往临床确诊通常采用病原菌检测的方法,但此种方法耗时太久,常造成诊断结果滞后于症状,因而给临床用药带来困难[2]。本研究比较并分析126例小儿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为快速诊断肺炎类型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叶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26例,男70例、女56例,年龄为7个月龄至11岁,平均(6.7±2.0)岁。根据患儿肺炎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8个月龄至10岁,平均(6.6±2.0)岁;支原体性肺炎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7个月龄至10岁,平均(6.8±2.2)岁;病毒性肺炎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9个月龄至11岁,平均(6.8±2.1)岁;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患儿52例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1~13岁,平均(6.9±2.3)岁。各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患儿入院就诊时均处于肺炎急性期,根据胸部X线片、血常规、病原菌、C反应蛋白以及相关抗体检查结果对肺炎进行确诊分型。血培养证实为细菌性肺炎,相应抗体检测证实为病毒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

1.2.1血常规检测方法清晨空腹抽取所有患儿2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LH 750型)对白细胞总数进行测定。

1.2.2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选择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C反应蛋白快速定量试剂盒,购自上海奥普生物药业)对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1.3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阳性的评定标准白细胞计数≥12.0×109/L者为阳性;C反应蛋白≥10 mg/L者为阳性[3]。

2结果

2.14组受试者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以及对照组4组受试者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4组受试者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s)

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P<0.05

2.2受试者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的比较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以及病毒性肺炎组患儿的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9,P>0.05),但两组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χ2=17.908,10.042,P<0.05),见表2。

表2 3组肺炎患儿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

a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发展中国家年龄<5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小儿肺炎的发病率较高,且易流行,这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小儿肺炎主要包括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特别是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所占的比例最高[5]。不同病原菌所导致的肺炎的治疗方法不同,其预后也存在差异,故而正确鉴别小儿肺炎的类型、对症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病原学检测是临床鉴别、诊断感染类型的金标准,该方法可靠性高,可准确反映患儿所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但其致命缺陷是比较耗时,通常细菌培养时间>3 d,且对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对检验环境的洁净度以及相应设备要求也高,这些相关设备及器具在清洗及处理过程中非常费时、费力。鉴于这些困难,病原微生物检测法在儿科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抗体检验快速、准确,然而在感染早期机体尚无抗体产生,故检出抗体的时间常滞后于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抗体检验需大量血液,对小儿而言,取样过程存在一定难度[6]。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组织在急性期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蛋白,当机体处于炎性刺激或组织损伤时,肝脏立即生成C反应蛋白,尤其是在机体遭受细菌感染时,>96%的患儿会出现C反应蛋白骤然上升的现象[7]。当机体处于急性期时,C反应蛋白能够与细菌磷脂蛋白上的磷脂酰胆碱结合,因磷脂酰胆碱广泛存在于病原微生物及细胞膜的脂多糖中,使C反应蛋白易于识别病原体靶点以及受损或坏死的宿主细胞膜,当细菌感染机体使细胞膜受损后,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8],故而,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机体进入急性期的指标之一,且C反应蛋白具有普适性,基本不受年龄、性别、高球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因素的影响,较其他常见类型的急性期反应物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以及对照组受试者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虽然支原体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且病毒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支原体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P<0.05)。据此可作为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的鉴别依据。白细胞计数作为细菌感染检测的常用指标,易受到患儿年龄、生物钟、治疗药物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用于疾病的诊断需要排除诸多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对细菌感染特别敏感,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在机体发生损伤或其他急性期时均可出现C反应蛋白的应激性上升,所以其并不是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因此,应用C反应蛋白对小儿肺炎进行分型鉴别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将其他可能引发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因素予以排除[9]。

总之,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的临床鉴别及分型诊断方面具有取样便利、快捷的优势,对细菌性肺炎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在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引发C反应蛋白升高的前提下,是一种理想的诊断小儿肺炎的方法,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晓珊.小儿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140.

[2]周化汤,高思安.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62-263.

[3]马红萍,范淑英,陈功.全血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610-612.

[4]高巍.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0,23(2):208.

[5]黎清交,曾素萍,黎昌茂,等.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运用[J].山东医药,2010,50(9):65-66.

[6]夏尤佳,沈朝斌.戴强.C-反应蛋白与小儿呼吸道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6):535-539.

[7]王燕,刘中娟,林嘉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6):530-531.

[8]罗勤, 程均, 刘明.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18(6):773-774.

[9]陈全景,查志刚,雷勋明,等.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水平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9,19(3):71-72.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叶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炎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1例)、支原体性肺炎组(40例)以及病毒性肺炎组(35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作为对照组(52例)。比较并分析各组受试者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按照临床诊断标准比较各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儿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虽然支原体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以及病毒性肺炎组患儿的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小儿肺炎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不同,在排除其他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的因素后,其可以作为鉴别诊断小儿肺炎类型的方法。

关键词:小儿肺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

The Value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n Diagnosis of Pediatric PneumoniaZHANGZhen.(DepartmentofPediatrics,MaternalandChildrenHealthHospitalofYexianCounty,Yecounty467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 level in diagnosis of pediatric pneumonia.MethodsTotal of 126 pediatric pneumonia in Maternal and Children Health Hospital of Ye County during Jun. 2012 and Jun. 2013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and divided into bacterial pneumonia group(51 cases),mycoplasma pneumonia group(40 cases) and viral pneumonia group(35 cases),at the same time, 52 healthy children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CRP level and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The white blood cells and CRP level of bacterial pneumon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ycoplasma pneumonia group and viral pneumonia mycoplasma 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P>0.05),but CRP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viral pneumonia group(P<0.05).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white blood cells of bacteria pneumonia group, mycoplasma pneumonia group and viral pneumonia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RP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l pneumoni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mycoplasma pneumonia group(P>0.05),but they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viral pneumonia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RP levels of different pneumonia types were different,when excluding the other CRP elevating factors,it can be used as a method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diatric pneumonia types.

Key words:Pediatric pneumonia;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

收稿日期:2013-09-26修回日期:2014-08-08编辑:辛欣

中图分类号:R4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5)05-0945-02

猜你喜欢

小儿肺炎白细胞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小儿肺炎30例效果评估
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管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分析
复方丁香开胃贴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