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岁少年为何离不开妈?

2015-02-28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15年2期
关键词:陈女士过度人格

马志国

离不开妈妈的大男孩

天博17岁,已经好久没去上学了。他妈妈陈女士左劝右劝,好说歹说,都不管用,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带着孩子来我这里进行心理咨询。

陈女士落座后,简单地给我介绍了一下儿子的情况。

天博从小是个乖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后,我通过关系,把他送到外地一个非常有名的重点学校。刚入学时,情况很好,我还特意面见老师做了沟通。老师安排天博当了班干部,孩子的学习热情也高。我看开局不错,就放心回去了。

谁知道,这个学校的管理很严格,开学不久就开除了几个调皮学生,有的老师看学生犯错误,还动手打学生。这样的管理太残酷,天博受不了,他一再跟我说,学校怎样怎样不好,老师怎样怎样不好,总想回家。我就做孩子的工作,总算劝住了。可是,不久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闹了矛盾,再次要求回家,让我向老师请假。这次,我和老师都急了:别人都没事,就你受不了,一个学生总想请假回家算怎么回事?反正不管孩子怎么说,我们就是不允许他请假回家。结果,孩子很冲动,说要自杀。

眼看没法劝住孩子,我只好给孩子转了学。新学校的管理相对宽松,很人性化,结果孩子还是适应不了。文理分科时,我自作主张让孩子选了文科。这样的事,孩子也习惯于听我的。可是,后来他说这个文科班不好,又让我给他换班,要不就给他转学。

后来,我给孩子又转过两次学,孩子都适应困难,不是嫌弃这里,就是嫌弃那里,加上孩子身体不好,经常闹个小病小灾的。我心疼他,就迁就他,结果他从住校到走读,从走读到干脆不上学了。现在,孩子长期待在家里,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学校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哪个不是在校园里?他可倒好,整天在家待着,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我看着都着急。有人提醒我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看过之后,医生说孩子有抑郁症,开了药吃,结果并不管用,孩子还是没去上学。我感觉孩子好像没什么病,他不想上学就是因为离不开我。按理说,17岁是大孩子了,为什么他还像小孩子一样黏人呢?

特殊的成长经历

我让陈女士详细说一下天博的成长经历,下面是陈女士的述说。

天博属于超生,他上面有个姐姐,所以他一出生,我们就把他悄悄送给了外地的孩子的姥姥抚养,直到上小学才把他接回身边。天博从小没和我在一起,好不容易回到我身边了,结果也没过几天安生日子。

天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丈夫离婚了,女儿跟爸爸,天博跟我。我和丈夫离婚时没吵也没闹,但是我知道孩子很受伤。我是个要强的女人,为了不让孩子再受伤,决定独自把孩子拉扯大。想想天博小时候的经历,看看眼前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我就加倍地疼他爱他。真的,除了工作,我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儿子身上。我要好好补偿过去对儿子的亏欠,所以,至今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是我伺候,他真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有点不高兴,我就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有为孩子忙前忙后,我才觉得心安,才感觉踏实。我不仅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的许多事比如换班、转学、选文理科……都是我替孩子做主。孩子似乎也习惯了这一切,凡事找妈妈,凡事问妈妈。有时候我上班不在家,孩子有点小事就打电话来问怎么办。起初,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哪知道孩子现在不只是离不开妈妈,还离不开家了。孩子一天天长大,个子比我还高了,却如此走不出去,我真是担心死了。

为了更好地做出诊断,我又与天博单独进行了交流。我发现他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男孩,经过沟通和观察,我没有发现天博有任何抑郁症症状,精神状态完全正常。

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天博说:“我就是上学难受,到学校心里难受,身体也难受,整个人都不得劲。同学关系也让我感到不舒服,和同学在一起,我总是随声附和,委曲求全,总怕让谁不高兴。因为我总是委曲求全,同学关系维持得还不错,可是我心里很难受。就这样,我不愿意去上学,我在家感到很放松,家里还有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就觉得家里好,我不愿意离开妈妈,不愿意离开家。可是,白天妈妈去上班,我一个人在家待着很无聊,就经常给妈妈打电话。我知道自己这个年龄应该去学校,可我在学校坚持不了几天,就想回家。”

过度的爱导致依赖

我心里有了答案:天博的主要问题是依赖型人格。

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将其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什么事都不让他干。结果,儿子长大后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挨饿,便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的时候就咬一口。结果,等他们回到家,儿子还是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这个故事未免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与此相似的情景。不少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和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这样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只要能找到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处世方式,使他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具体说来,依赖型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务不能做出决策。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做重要决定。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地逃避孤独。7.当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5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天博的依赖型人格特征非常明显。至于他在学校的种种不适应,也都是因为具有依赖性人格的人容易受到伤害的表现。

那么,天博的依赖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生的早期。人在幼年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因而在儿童的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和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父母,怕失去这个保护神。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父母溺爱孩子,鼓励孩子依赖父母,不让他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长大后依然不能自主和自立,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不能负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最终形成依赖型人格。

就天博的情况看,早年母爱的缺失,让他内心埋下了不安全的种子,他有比一般孩子更严重的依赖心理。又由于他的特殊经历,母亲内心觉得亏欠孩子,出于强烈的补偿心理,过分溺爱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压抑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强化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夫妻离异,母子相依为命,进一步加剧了天博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母亲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单身生活经历也给天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陈女士离异后没有再婚,似乎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离异后哪怕是独立性很强的女人,也会有强烈的情感失落,于是,她很容易把自己的心理能量全部指向孩子。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孩子的爱,实质上是对孩子的依赖。这时候,与其说是孩子在依赖母亲,不如说是母亲更依赖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于是,母亲对孩子会反应过度,关心过度,呵护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度,包括为孩子转学,与老师沟通等,似乎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实际上是为了补偿母亲自己的情感需要。这是单身母亲极容易出现的问题。

结果,这种由依赖演化而成的爱,很容易过度,就像过于炽热的阳光会晒死花草一样,把爱过度聚集在一个人身上,势必会伤害这个人的心理健康,剥夺他自然成长的空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被爱者越来越难以自立,越来越依赖施爱者。天博的依赖型人格特征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该放手时须放手

既然天博没有病,也没有抑郁症,那么他只要有个正常的环境,努力做个正常人,很快就应该能够走出困境。因为十几岁的孩子内心不缺乏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种子,他需要的只是得到激发而已。我给天博讲了成长难免要经历阵痛,天博很快领悟到,只有自立,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他表示,回去后要努力学会自立,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

要想改变天博的依赖型人格,关键在他母亲。只要陈女士的心态改变了,孩子有了锻炼的机会,就会慢慢发生改变。于是,我与陈女士做了较多的交流。

我从一则故事谈起。故事说:早春时节,一位善良的老人散步时看到草丛中有一枚蝶蛹,老人怕蝶蛹冻着,就小心地把它带回家,精心保护起来。很快,窗外的树绿了,春天真的来了,老人精心保护的那只蝶蛹也有了动静,里面的幼蝶把蛹壳拱开了一条细缝。可是,幼蝶太娇嫩太弱小,挣扎了好长时间也出不来。老人着急了,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蛹壳剪开,把幼蝶解放了出来。看到美丽的小生灵出壳,老人很高兴。然而,老人的笑容如一朵昙花,一闪而逝。因为美丽的蝴蝶虽然出壳了,可是它的翅膀软弱无力,根本飞不起来。没几天,蝴蝶便夭折了。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

陈女士很有悟性,她很快明白过来:对孩子要懂得放手。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她要和儿子拉开距离,要狠心地藏起一半爱,促使孩子逐步学会独立,尽快走进校园,开始正常的生活。要想让孩子独立,关键是母亲要先独立,在生活中安顿好自己的心,不要在感情上对孩子有太多的依赖。陈女士表示,回去之后她一定从改变自己做起,帮助孩子改变。

不久之后,我从电话反馈中得知,陈女士果然下了决心,不再叫儿子起床,不再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了。凡是儿子能动手做的,她就让儿子动手去做,如果儿子不愿意去做,她就装作没看见,迫使儿子不得不自己动手解决。妈妈的改变给天博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成长了,于是开始做家务,学习生活自理,并且毅然决定重新走进学校。天博说,他虽然重新走进了学校,但是坚持下来还是会有很多困难,但是这一次,他相信,只要母亲肯放手,他一定会活出一个精彩的自己。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陈女士过度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请允许我 细细地回忆她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请允许我细细地回忆她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申请退款变“贷款”女子险被骗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