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激发情感,智慧启迪心灵
——营造语文课堂气氛的语言技巧

2015-02-27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田小学谢秀团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语言课堂

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田小学 谢秀团

语言激发情感,智慧启迪心灵
——营造语文课堂气氛的语言技巧

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田小学 谢秀团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语文教学有效完成的必要条件,语言技巧在营造语文课堂气氛上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语言技巧包括有美感的语言(凝练美、形象美、节奏美)、“接地气”的语言、符合学生心理的语言、幽默的语言。

课堂气氛美感语言启迪心灵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草船借箭》,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阅读全文概括出来;(2)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3)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何处?找出相关句子。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所体现出来的智慧引人入胜。但是,通观全课,课堂气氛沉闷呆滞,学生并未表现出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和热情,教学在老师的分析中沉默地结束了。

从设计上说,这位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文本,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但不难看出,课堂的问题不在于设计,而在于教师重在梳理课文的知识,理性太浓,感性太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注重人文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要用生动感性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投入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语言的技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并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适当的语言技巧对于调节课堂气氛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语言技巧包括以下方面——

一、有美感的语言

语文教学语言除了需具备准确、严密、有逻辑性的特点外,还应把握学生与教学文本的特点,用充满美感的语言传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言的美感包括三方面:凝练美、形象美和节奏美。

1.凝练美。课堂教学语言应注意简洁凝练,避免繁琐拖沓。否则,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智力的发展。对词语、概念及句子等的解释,应准确简洁,防止反复解释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模糊;应避免与课堂无关的题外话,以及各种习惯性用语,如“呃”、“这个”、“然后”、“是不是呀”等,此类用语既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倦和思维混乱。

中国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程,文言文精炼达意的特点值得借鉴。教师应继承中国文字的精髓,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为学生示范语言文字的运用,营造充满语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指导更加有效的学习。

2.形象美。有些教师的课堂听起来枯燥无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语言贫乏,缺少形象性。俄国古典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说明形象的特征:“当你读完了一部优秀作品之后,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就会像活人一样,以其所有极细微的特征——他的面貌、声音、举止和思想方式——完全显示在你面前:他们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他们。”

形象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大有裨益。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专注力;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即使是强调准确性和逻辑性的理科类也有此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形象的语言还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思维的激活;此外,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所传递的知识,学生记忆更牢固,这也就是记忆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意义记忆法。那么,如何使教学语言更加形象呢?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使用贴切、生动的字词。中国文字蕴含丰富意义,有些字词看似相似,表达效果却不尽相同。古人强调炼字:用形象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生动的意象。王安石用一个“绿”字就将春天江南的生机盎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鲁迅在《孔乙己》中用“排”字含蓄地表示了孔乙己炫耀“我有钱”的要面子心态。教师应多积累词汇,用准确贴切的字词让语言形象起来。

(2)运用举例子、讲故事、修辞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化抽象难懂的词句为具体可感的感性认识。如《搭石》一课的教学中,有位老师为了解释“协调有序”这个词语,他举了同学们排队出操的例子,让同学们回想情景,大家很快就明白了“协调有序”指的是相互协调,有一定的顺序的意思。

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了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也更好地理解了知识。

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新颖有趣的修辞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节奏美。言语的表达是有节奏的,这种节奏指的是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停顿转折等。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教师若只用一种语调说话,如波澜不惊的湖面,那学生必定是要昏昏欲睡了,更遑论学习的有效性了。所以,语言是否有节奏,既关系到语意的表达是否准确,也决定了内容的传播是否有效。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语言是极富魅力的,尤其在语音节奏的处理上。例如,他在教《枫桥夜泊》一课时,不仅用生动优美的话语引领学生一步步体会“钟声”的含义,感受诗人张继内心的愁绪,还引领学生不断诵读,加深体会。“这时,王老师和着旋律用圆润的男中音,把我们带进了梦的境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老师的朗诵也感染了学生。他们和王老师共同吟唱,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这钟声飞越时空,深深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震撼着一颗颗跳动的心,一切都沉浸在那悠长的钟声里。”得益于王老师精彩的语言,学生完全融入了文本,走进了千年前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接地气”的语言

随着新事物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快捷传播,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词汇、新表达方式,而学生借助于网络等媒体,对这些新鲜的语言甚感兴趣。例如,“打酱油”,“囧”,“神马都是浮云”,“给力”,“hold住”,“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高富帅”,“亚历山大”,“最美”和“赞”等。学生喜欢新鲜事物,语文课堂为何不能引进这些事物,让语文课堂贴近生活、鲜活起来呢?笔者在教《将心比心》一课时,就用“正能量”一词来评价“将心比心”这种品质;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在提问时,故意用“某某,你怎么看”这类方式,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转而兴趣倍增。

三、符合学生心理的语言

小学生本身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合适的语言,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有以下几种:

1.形象思维特点。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去授课,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用语言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心理学认为:智力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形成强有力的成就动机。

3.好奇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巧妙设计提问、疑问和悬念,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幽默的语言

苏联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叫幽默。”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也说过:“幽默是智慧的最高体现,具有幽默感的人最富有个人魅力。”幽默的语言展现的是教师深厚的知识修养、灵动的教学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喜欢活泼有趣的课堂,而幽默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能够享受快乐课堂时,他一定也在享受着知识的精彩。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会发生这种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巧用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营造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不仅为学生学习知识奠定了宝贵的基础,也给学生如何发展语言能力作了直接而生动的示范。

[1]赵元青.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科研纵横,2010(4).

[2]吴波.悠悠钟声奏响了千年古曲——观摩王崧舟老师执教《枫桥夜泊》有感[J].山东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语言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语言是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有我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