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本”阅读刍议

2015-02-27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吴珏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趵突泉园子萧红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 吴珏

“跨文本”阅读刍议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 吴珏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是师生间的单一对话过程,而应是丰富的、多元的,是学生、教师、教材编纂者、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这一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主动的、积极的、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对话深入,教师可利用文本之间相互关联的特性,采用“跨文本”式阅读,让阅读教学更富有个性,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阅读教学跨文本阅读阅读广泛性

一、对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们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语文教师教学中盯紧课本不放,花大量的时间去操练和掌握语文知识,长此以往,阅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缺乏个性,也使得学生阅读感觉日趋麻木;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更多的只是布置,仅仅停留于说教式的宣传、鼓动,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缺乏具体的指导;还有的教师仅在课内教授,学生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阅读时得到有效的运用。

二、对“跨文本”阅读的理解

“跨文本”阅读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章或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比较、拓展、深入、探究性阅读,将原来毫无关联的若干知识信息,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的优化信息群。这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跨文本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让学生学会阅读。

三、常见“跨文本”阅读方法

1.题材、体裁相同或不同的文本比较性“跨文本”阅读。即将体裁相同而题材不同的文章或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通过“跨文本”比较性阅读来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技巧。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泉城》第五段时,可引入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片段进行“跨文本”对比阅读。请学生读一读,同样是描写趵突泉,你比较喜欢那一段?课堂上学生自由讲述——

(1)喜欢课文中对趵突泉的描写。

①作比较写出了泉的大小。(学生做手势)

②拟声写出了泉的声音,听起来形象生动。(“咕嘟咕嘟”)

③比喻写出了泉的颜色形状。

(2)喜欢老舍先生的散文《趵突泉》。

①三个“冒”写出了趵突泉的活力。

②三个“永远”写出了趵突泉向上冒的时间长:一年四季,昼夜不停。

③三个“永远”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教师小结:同样的写景文章,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性描写,也可以像老舍先生那样融入自我感受,抒发自我的情感。

2.对课文的原文或同一作者其他作品深入性“跨文本”阅读。在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点,对课文的原文或者是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跨文本”阅读。这样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加深入,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也是大有裨益的。如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让孩子阅读原文中的话,课后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这部作品的相关内容。通过这样一个深入性的“跨文本”阅读,让学生知道祖父用他的宽容和慈爱为萧红营造了一个美丽多彩、生机勃勃的园子,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一个幸福快乐的园子!景由情生,这园子也是萧红无限留恋的心灵家园,更是萧红和祖父共同的园子。尽管离开家乡多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祖父和园子依然是萧红心头最深沉的眷恋、最温暖的回忆。

3.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广泛性“跨文本”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推荐给孩子,从而增强阅读的广泛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了解、多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如教师可让学生就课文文本中某相关人物进行探究性跨文本阅读。有些课文只是原作品文本的节选,或者只是提到人物的某些事件、一段经历等,要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文本及其人物塑造,就有必要和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原文进行探究性“跨文本”对话。比方说,学习《三顾茅庐》时读读《三国演义》,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充了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

四、“跨文本”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博览群书,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完全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要学会积极倾听,并依据学生的思维总结和提炼。

2.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跨文本”阅读策略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另外,还要循序渐进,比较的难易、范围应充分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3.“跨文本”阅读课外信息的呈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应以原文为主,“跨文本”阅读材料为辅,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呈现的“度”,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难点。

猜你喜欢

趵突泉园子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趵突泉
我和祖母的园子
神奇的趵突泉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园子匠
趵突泉水位近十年同期最低 济南启动“保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