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大素养”应成为学校教育新常态

2015-02-27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康卫东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常态校本素养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 康卫东

“八大素养”应成为学校教育新常态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 康卫东

“中国虎妈”蔡美儿以其严厉的魔鬼训练,管教两个女儿取得了成功,大女儿17岁考上了哈佛大学,小女儿12岁就成为耶鲁大学青年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上海的“猫爸”常智韬则以宽松、民主的教育,同样培养出“哈佛女儿”。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竟然能够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哪种教育更科学、更有效?首都师范大学的石鸥教授用生动的实例、翔实的数据,告诉我们:“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学校教育八大素养综合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何为“适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深圳再次扮演了“排头兵“的角色。2014年8月,市教育局在国内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个方面的培养框架,将“八大素养”的提升列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宝安又出台了更加细致的工作方案,确立了“以学校为培养主阵地,整合家庭和社会力量,系统规划、兼顾特色”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构建八大操作体系、培育新型育人队伍、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参加综合素养“阳光评价”、开展专项研究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将《指导意见》具体细化,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一、深入解读“八大素养”,形成思维方式新常态

当前社会,应试教育对人们思想上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题海战术、猜题押题、死记硬背、“填鸭式”教育屡禁不绝。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个性受到压抑,想象力遭到扼杀,不仅产生厌学情绪,而且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摧残。应试教育的危害显而易见,然而,仍有不少教师和家长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一些敢于尝试教育改革的人士由于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反而在探索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屡遭挫折,以至于有些地方的教改仓皇溃败。2015年,深圳率先推出教育的“深圳标准”,继续提升教育“深圳质量”,努力树立教育“深圳品牌”的战略目标,并将“八大素养”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如果不能形成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识,教改是否会再次“打道回府”?

因此,全面深刻地解读《指导意见》极为重要,要充分地利用媒体宣传、师资培训、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八大素养”是孩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同人体所必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种营养物质一样;如果不从小加以关怀,势必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今后的成长。品德素养中首次提出“传承深圳精神”,强调了培育主人翁家园意识的重要性;国际素养和信息素养则明显地带有“深圳特色”,体现了教育走向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趋势。毫无疑问,“八大素养”是适合深圳学生的教育。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八大素养”又并非综合素养的全部内容,有些“微量元素”,比如:博大的心胸、优雅的气质、顽强的毅力意志、公民法治意识等,也不可偏废。因此,“八大素养”并非“金科玉律”,需要我们在操作中抓住重点、夯实基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或增或减,或缓或急,进一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配方”;同时,“八大素养”的提升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期推进,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也不能要求一门功课或者一节课做到面面俱到,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必将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

二、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打造校本课程新常态

落实“八大素养”,学校责无旁贷。学校的办学方针、工作规划到部门、科组的工作计划,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都应该贯彻“八大素养”的理念,绝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尤其要在课程的开发拓展上下工夫。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提升“八大素养”的重要抓手。《指导意见》提出,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要开发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模块化的拓展课程与特色课程。其中,小学重点开发习惯养成、兴趣培养、学会学习、快乐阅读、生活技能等活动课程;初中重点开发青春期教育、社会公德、特长培养、自主生活等综合性课程;高中重点开发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实践等各类学科课程。“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尤为重要,因此,学校要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分类分步骤开发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互整合和补充的课程模式,为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课程保障,形成课程设置新常态。

上学期,宝安区教育局连续举办三场“推进‘八大素养’现场展示会”,宝安实验学校、坪洲小学、福永凤凰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自己课程改革的成果,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我们西乡小学也将结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着手开发属于自己的系列校本课程:一是校史课程——我是书室讲解员;二是民俗课程——东方醒狮舞起来;三是艺术课程——琴棋书画我能行;形成校本课程“大超市”,使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也有自由展示的舞台。

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机会,课程的实施必须着眼未来,抓住根本,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义务教育阶段尤其要在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和学习素养这三个家长、社会最为关心的领域下工夫,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品德发展、身心健康的培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提升学习素养行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其学习兴趣、优化其学习习惯、提升其学习能力,重视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学校要关注教育的细节,常抓不懈,如学生午睡习惯、书写姿势的培养,为配合校本课程开展的作业减负,以及校外阅读和亲子活动的指导等。如果基本素养得不到提升,即使校本课程再丰富多彩,校园活动再吸引眼球,也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赖和支持。

三、倡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索学习方式新常态

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学习方式决定学习效率的高低。曾几何时,公开课上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操作体验的学习模式、调查研究的学习模式,在常态教学中悄悄地不见了踪影,代之以简单说教和直奔主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教师应该站在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的高度,适应新常态,探索新途径,注重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积极探索“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模式,鼓励和倡导在自主独立思维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合作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完善阳光评价机制,构建多元评价新常态

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指挥棒,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成败。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评价早已显现弊端——由于期末时间紧、工作重,往往仓促应付流于形式,评语自然是“千人一面”。而且,由于从开学到期末,近五个月的周期才评价一次,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等到家长开始重视和配合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又进入假期。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人业绩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积极参与评价体系的制定和操作,采取过程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的策略,及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目前,深圳已经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构建区域、学校、学生三级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现阶段已经完成方案制定、问卷平台开发、基础信息库建立等相关工作;随后将选取深圳部分中小学校相关学段的学生、教师、校长作为对象,利用网络开展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试测,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测试工具和指标体系,并逐步对全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测评。仅有这样的量化测评还远远不够,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自主评价体系中来,鼓励学生以文字、图片等方式诚信地记录个人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养成日常评价的习惯,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测评、交流和监督借鉴,从而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认知和成长改进的过程。

康卫东,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常态校本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