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效果观察

2015-02-24邵桂芳王金莲康晓燕顾红亚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22600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精神科品管圈精神病

邵桂芳 王金莲 康晓燕 黄 娟 顾红亚 张 蓉 陆 佳 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226005

品管圈活动对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效果观察

邵桂芳王金莲康晓燕黄娟顾红亚张蓉陆佳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226005

摘要目的: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现况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提高沟通技巧、强化安全意识、改进关键环节、提高综合素质等4项质量的改进。结果:开展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管理的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士的护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专业知识等方面考核的合格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各因素发生率及患者出走的发生率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发生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

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常常会抗拒治疗,甚至擅自离开精神科病房或医院,均可被认为是出走行为[1],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因素,常抱有出走的意念,甚者采用欺骗、隐瞒、假装的手段取得医护人员的好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很容易造成责任事故,产生医患矛盾,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造成严重的后果[2]。我科于2013年10月-2014年4月对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出走的管理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4-9月精神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和结果分析,并于2013年10月-2014年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成立品管圈组织首先评选出圈长1名(由护理部主任和各病区护士长推荐),品管圈成员10名,由各病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3]。

1.3确立课题及组织讨论活动主题为“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发生率”,每周活动1次,时间为1~2h。根据已经发生的精神病患者出走的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1.4品管圈实施对策

1.4.1培养护患沟通技巧: 由于精神病患者具有行为异常、准确的主诉较少、病情复杂等特点,给临床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护理要求。因此,与患者的充分沟通前,须事先了解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病史,熟悉患者的年龄、原先职业、文化层次、爱好习惯、本次住院发病的主要原因和目前的治疗方案等护理要点,根据精神病患者的不同病情特点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

1.4.2注重护理安全: 临床工作中需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重要时间(节假日、临近下班或交接班时、深夜)、重要地点(外出检查点,洗漱间)、重要护士(新分配护士、实习护士)、重要患者(刚入院者,病情反复者)需加强监督和宣教,以上因素同时出现时还需加派人手,加强巡视次数,并注意观察每位患者的言行举动,发现有出走倾向患者要密切观察,及时报告。

1.4.3改进关键环节: (1)穿病员服:给每位患者发放病员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督促患者日常活动时穿病员服。(2)限制患者外出检查时的人数:工作人员尽量一带一检查,最多不超过2个,必要时需有家属陪同检查。(3)优化外带检查的流程:检查前由责任护士评估,病情允许方可检查,检查时需确保患者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尽量在记账单记完账后再检查。特别是在检查高峰时期,工作人员将检查单带至辅助科室排队,然后打电话至科室,再由科室工作人员带患者至辅助科室。

1.4.4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养 : 由于精神专科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得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和难度也在不断增高。加之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工作疏忽造成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的情况不能完全杜绝。为此需不断加强精神专科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和护理素质,从根本上减少精神病患者出走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5观察指标

1.5.1成果评估:采取下列指标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1)护患沟通达标率(大于80分);(2)常规技能操作达标率(大于85分);(3)病情掌握达标率(大于85分);(4)知识考核达标率(大于90分);总共考核评分240次。

1.5.2出走例数的统计: 统计2013年4-9月和2013年10月-2014年4月两时间段发生患者出走事件的例数。

1.5.3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相关因素:包括工作人员不能有效识别患者、工作流程不合理、责任心不强、患者病情的影响及认可度低等方面[4],观察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相关因素的发生率和出走的总发生率。

1.6统计学方法文中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精神科护士多方面考核合格率的比较开展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管理的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士的护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专业知识等方面考核的合格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精神科护士多方面

2.2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相关因素和出走发生率的变化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因素主要有工作人员不能有效识别患者、工作流程不合理、责任心不强、患者病情的影响及认可度低等方面,通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出走的各因素发生率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总例数分别为12例和2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

3讨论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临床实施,预防责任事故和医疗纠纷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尤为突出的问题[5],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医护人员更需重视和防止临床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因此,杜绝和制止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是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是当前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解决住院患者需求的安全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6]。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努力寻找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风险,让每位护理人员能使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对降低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管理相关风险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7]。

我院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预防实施品管圈活动半年多来,通过寻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因素,进行各项细致的分析,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技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发生。开展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管理的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士的护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专业知识等方面考核的合格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并通过品管活动分析,发现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因素主要与工作人员不能有效识别患者、工作流程不合理、责任心不强、患者病情的影响及认可度低等有关,通过品管圈活动实施,引起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各因素发生率及患者出走的总例数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有效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并对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自身素质,及时有效地防止患者出走,对精神病患者的安全及精神科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华彩霞.52例住院精神患者逃跑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学,1998,4(2):81-82.

[2]杨芳,黄继真.精神病患者出科检查逃跑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药学杂志,2003,25(2):156-157.

[3]张俊菊,谢立苹.95例逃跑患者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2):56-57.

[4]刘宪荣.精神病人危险行为的预见性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3-54.

[5]杨蜀云.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开放管理模式〔J〕.精神疾病与精神健康,2005,5(6):450-451.

[6]吴燕妮,郑爱清,高镇松.精神病房实施开放式管理的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6,4(10):13-14.

[7]林雪峰.医院内开放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7,7(2):7-10.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6-29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417-03

猜你喜欢

精神科品管圈精神病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