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肺癌冷冻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02-24曾繁开徐稳深宋小平李想才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肿瘤科516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长径病灶肺癌

曾繁开 徐稳深 宋小平 李想才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516100



晚期肺癌冷冻治疗的疗效观察

曾繁开徐稳深宋小平李想才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肿瘤科516100

摘要目的:对晚期肺癌冷冻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37例,均行氩氦刀冷冻术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行CT影像学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变化情况及疗效。结果:37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后1个月肿瘤最大长径、CT值与治疗前1周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3、6个月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7.30%、91.89%、81.08%。结论:采用冷冻疗法治疗晚期肺癌,近期疗效比较理想,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于晚期肺癌的治疗中优先选择。

关键词晚期肺癌冷冻治疗临床疗效

冷冻治疗主要是指利用对局部组织的冷冻,可控地破坏或切除活组织的治疗方法,随着冷冻技术的逐渐完善,其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肯定[1]。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晚期肺癌患者,均行氩氦刀冷冻术进行治疗,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8±6.85)岁;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确诊为晚期肺癌,肺癌类型包括:腺癌14例,鳞癌12例,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3例,转移癌2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37例患者均进行氩氦刀冷冻术治疗,选择美国产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直径2mm的插入式致冷刀,固定鞘为6F,冷媒采用液态氩气与氦气,吸收性止血绫直径为2mm。手术前先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行胸部CT平扫,确认肺部肿瘤的范围,并选择冷冻层面,同时计算进刀角度与方向,以定位标尺引导,确定穿刺点。手术时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于CT引导下穿刺,使穿刺针到达病灶对侧边缘,接着退出穿刺针,保留针鞘,采用交换导丝引入6F外固定鞘,沿着固定鞘插入氩氦刀,经CT透视确认刀在位后,启动氩氦刀开始冷冻治疗,使刀尖温度迅速降至-140~-160℃之间,采用2次冷冻循环,20min/次,在每次冷冻循环结束后进行氦气复温,复温至15~20℃之间,复温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复温后退出氩氦刀及导管鞘。冷冻治疗时,需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毕拔除冷冻刀,采用止血绫封堵穿刺伤口,行局部压迫止血。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止血、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于术后24h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2,3]。

注意一次冷冻治疗只起到了对患者的单侧肺内、单片肺叶内病灶治疗的作用,若患者属于多病灶,则需进行多次冷冻治疗,每次冷冻治疗间隔2~3周。若病灶复发或病灶进展,也可重复进行氩氦冷冻治疗,本文的37例晚期肺癌患者,行冷冻治疗1次者26例,2次者9例,3次者2例。

1.2.2检查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进行CT检查,首先行CT常规平扫,接着行CT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60mA,层厚为8mm,矩阵为512×512,扫描周期为0.5s/周,患者从胸廓入口到双侧肋膈角平面进行扫描。之后,行CT增强扫描,根据平扫情况确定肿瘤最大层面,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延迟5s后开始进行CT增强扫描[4]。

1.3评价指标(1)根据WHO肿瘤疗效标准评价患者的肿瘤变化情况,完全缓解(CR):被冷冻消融的肿瘤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无复发或转移;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其他病灶无增大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NC):肿瘤增大≤25%或是缩小<50%;进展(PD):原病灶增大>25%,或1个月后已出现新的病变。总有效率=(CR+PR+NC)/总例数×100%。(2)肿瘤长径评价。通过CT检查,记录患者冷冻治疗前1周及冷冻治疗后1个月的肿瘤长径值,若冷冻后肿瘤长径明显缩短,则表明冷冻治疗的有效性。(3)CT值改变评价。对比治疗前1周、治疗后1个月最大直径层面的肿瘤CT平均值,若治疗后CT平均值有明显降低则表示冷冻治疗的效果显著[5,6]。

2结果

2.1治疗前、后肿瘤长径与CT值变化分析37例晚期肺癌患者均在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行CT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肿瘤长径进行调查统计,并调查统计患者治疗前、后CT平扫、CT增强扫描的CT值。通过对CT检查结果的观察比较发现,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肿瘤最大长径、CT值与治疗前1周相比有明显改善,两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冷冻治疗前、后肿瘤病灶最大长径与

治疗时间肿瘤最大长径(mm)CT值(Hu)CT平扫CT增强扫描冷冻治疗前5.8±3.2747±8.2565±7.38冷冻治疗后3.7±2.9423±4.6830±5.52

2.2术后近期疗效分析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术后1、3、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术后1、3、6个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30%、91.89%、81.08%,见表2(注:术后随访统计时,将病灶进展及死亡例数均按照PD计算)。

表2 术后近期治疗效果分析(n=37)

2.3术后不良反应分析37例患者的冷冻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19例出现痰中带血,15例出现疼痛,12例出现胸腔积液或气胸,7例出现发热,但以上不良症状均比较轻微,经积极干预、对症处理后不良症状在1周内基本消失。

3讨论

综上所述,晚期肺癌患者已经没有特效治疗方案来挽救生命,只能尽可能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冷冻治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属于姑息性治疗,虽然经冷冻治疗后无法避免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但其能够在近期内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或延缓因肿瘤引起的急慢性呼吸道梗阻致窒息现象,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晚期肺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敏,周琴,左明焕,等.中药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晚期肺癌68例临床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4):8-10.

[2]马旭阳, 肖越勇, 吴斌,等.IA期非小细胞肺癌冷冻消融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2):3269-3272.

[3]唐从发.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J〕.重庆医学,2013,8(15):30-32.

[4]金艺凤, 王莹,刘东华,等.氨磷汀配合含铂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2,7(7):34-35.

[5]孙凤英, 龚正华 .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护理配合〔J〕.山东医药,2014,54(20):107-108.

[6]郑慧.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143-144.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9-26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485-02

猜你喜欢

长径病灶肺癌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冲击载荷下煤样能量耗散与破碎分形的长径比效应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高速冲击下高能发射药力学行为尺寸效应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