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干部角色冲突与调适

2015-02-23王海军简小鹰

关键词:角色冲突土地流转

王海军,简小鹰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干部角色冲突与调适

王海军,简小鹰*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

摘要:村干部扮演角色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会出现冲突的情况,如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与角色外冲突。角色内冲突基于村民社会分化以及村干部理想与现实角色的差异,角色间冲突基于村干部的多种代理人身份的张力、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分歧,角色外冲突基于乡镇干部对村干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界定以及村庄政治的竞争性格局等。经过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角色冲突类型及冲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从三个层面来缓解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即要在社会与政策层面、村庄层面和村干部层面开展具体的行动,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此才能让土地流转规范有序,乡村治理有序转型。

关键词:土地流转;村干部角色;角色冲突;调适策略

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提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村干部是宏观土地流转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也是村庄土地流转的领导实施者和利益关联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角色行为不仅影响到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和推进,还涉及到村民土地流转的合法权益等。因此,对当前村干部的角色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村干部角色研究述评及问题的提出

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学界对村干部角色的研究,著述较多。经梳理,大多数都是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村干部角色研究,认为村干部是国家与农民间的中介,是国家联系乡村社会的节点。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村干部扮演政府“代理人”和乡村“当家人”的双重角色[1];村庄村干部“双重边缘化角色”[2];从平民化的视角透视村干部的作用,提出村干部为村庄的“弱监护人”[3];村干部是处于行政管理系统和村民自治系统之间的“边际人”[4]。在后税费时期,村干部角色分化严重,有些村干部不再忙于收取各种税费,其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政绩观出现迷茫,村干部处于“迷茫期”[5]。为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应对村干部工作业绩进行科学评价,乡镇政府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村干部业绩考核体系[6]。有些学者认为徐勇[1]所描述的村干部政府“代理人”和乡村“当家人”双重角色是宏观制度下的静态角色,不能反映村干部实然角色,应该放在具体的村庄情境中来分析村干部角色。所谓村庄情境中的村干部角色,或者是具体某个事件和过程中的角色,关联到村庄内部一些约定俗成的非文本、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因素对正式制度中村干部角色行为的影响。上述研究更多的是对村干部角色表现结果的一个描述,没有分析村干部为什么扮演这种角色的深层次原因。虽然有些学者提到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问题,也只是从某个侧面展开分析,没对村干部角色表现出的各种形态做全面系统的分析。本研究引入角色冲突论分析视角,认为政府规范村干部角色与具体村庄情境下的村干部角色表现存在差异和冲突;在当前反哺期,村干部利益共同体瓦解后,村干部是处于茫然、无作为状态,还是继续扮演自利谋利型角色,这些都是村干部角色冲突引起的问题。而且还认为村干部作为行动主体,需要分析村干部本身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以及该角色对新时期复杂村庄场景做出的回应和调适等。

当前,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处于反哺期,村干部角色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不同的村庄条件,村干部角色行为不同。不像在税费时期,村干部工作内容明确,其角色行为呈现一致性特点。为更好阐释村干部角色行为,本文选择土地流转情境中的村干部角色行为,是因为土地流转不仅是某个村庄内部的一个具体事件,而且在当前国家倡导的政策环境下,发生较多土地流转行为的村庄的村干部角色表现具有一定代表性,对探究村干部角色本质规律具有一般性意义。土地流转不仅涉及到宏观制度层面,也涉及到具体村庄情境,关联到国家与村庄的关系。税费取消后,土地流转与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社会保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村干部面临着一个与以前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不同且关系复杂的村庄场景。因此,村干部扮演怎样的角色以符合各方期望,村干部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村干部角色如何调适等问题都呈现出来。如果仅停留在宏观层面村干部的代理角色,或是在某个情境中描述性说明村干部角色弱化、边际人、扮演自利谋利型角色等,已难以满足当前乡村治理的现实需求及各方对村干部的角色期待。从研究层面来看,这些研究对村干部角色本质与规律的探索无法更加深入。针对上述研究问题,采用角色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可做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多角度探究村干部角色冲突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调适策略来化解冲突,逐步解决当前村干部角色存在的问题。

二、角色概念及角色冲突理论分析

角色,原是戏剧、电影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舞台角色。把这个概念借用到社会学中来,指的则是社会角色。1936年美国人类学家林顿出版的专著《人的研究》中正式使用了“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来研究社会。林顿指出,社会角色是适应他人模式期望的行为。自此以后,社会角色的概念成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分析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的重要概念[7]。但是学界关于角色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代表性的观点有:H.H.凯利和J.W.蒂博认为,角色是他人对相互作用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的行为的期望系统,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期望系统,同时个体的角色行为具有可观察性[8]。郑杭生认为,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力、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行为期望[9]。周晓虹认为,角色可以被定义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10]。通过对社会角色概念的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角色概念的表述虽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点:一是社会角色与社会位置、社会地位或社会身份密切相关;二是社会角色是社会所规定的或期待的行为模式;三是这种行为模式是个人的[8]。

从社会角色的概念内涵可看出:一是某个角色的扮演存在一套规定来规范角色行为,这套规定可以是正式制度层面的,如法律条文、政策条例等;也可以是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如约定俗成的规矩,某种共识的前提等;二是来自不同群体对该角色的期望,以及其对角色行为模式的影响;三是扮演角色的个体对角色规范的认知以及作为角色扮演的主体,对角色行为有可选择性和适应性的特点。上述三点社会角色的内涵特征一旦发生差异或偏离,就会引起角色矛盾或是角色紧张,进而导致角色冲突。前苏联学者安德列耶娃把角色冲突定义为: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相矛盾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11]。帕森斯也认为,角色冲突与个体的异常动机和行为起源中的诸多因素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个体面临同时需要去履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角色扮演的情况时,他就已经被置于不同角色期待的冲突情境之中,而在现实中,要完全满足不同角色期待是不可能实现的[12]。因此,角色扮演者就可能会做出取舍、妥协,或是产生自我保护、自利行为[13]。

角色冲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角色内冲突。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矛盾的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或是角色个体认知理想角色、领悟角色与实际角色存在差距导致角色冲突;二是角色间冲突。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有不同期望,也就是使同一个角色扮演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三是角色外冲突。指在某一场域中,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扮演者之间的角色冲突。不论是哪一类型的角色冲突,都会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和工作绩效的降低是相关的[8]。

三、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干部角色冲突表现

本研究以北京市郊区A村为例来分析土地流转中村干部角色冲突的表现。A村是北京市郊区平原的一个村庄,该村共有800余人,共2 000亩土地。从2009年开始,历时3年,该村的土地被流转给了外来的一个农业企业。按照流转土地时的协定,每亩土地的年流转费用是1 600元,且每5年租金递增10%。之所以历时3年才完成村庄内的土地流转,是因为最初村干部对土地流转本身也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只知道地方政府在积极推动和号召土地流转,且政策方面上也说土地流转的好处多。而村民对于土地流转是有不同想法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与非农业生产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对待土地流转的态度亦不同。同时,地方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时而积极,时而谨慎,这也让村干部对于土地流转犹豫不决。当然,最有动力推动土地流转的是下乡来希望流转土地的农业公司,其声称要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提高农民收入,也要解决农民的就业。为了加速土地流转,农业公司也通过请客吃饭、送礼物等手段来拉拢村干部,这也让村干部尝到了甜头。如此错综复杂的过程,让土地流转用了3年时间才完成。但土地流转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我们案例的结束。在土地流转后,农业公司按照约定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了多个品种的葡萄,但是同时还在农民的土地上建设了大型酒店、泳池、蒙古包等接待设施,这样的做法让农民很气愤,上访也随之出现。这个时候,村干部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不能因为这个事情而丢了“乌纱帽”,因此就与村民协商停止上访,通过在公司安排工作等来减少村民的不满,但这种方式难以持续。其实,在以上关于A村土地流转案例的简单叙述中,我们就会发现,村干部在不同阶段或者是同一阶段的不同情境中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不少角色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村干部角色冲突的情况:

(一)村干部角色内冲突

1.同一互动角色相矛盾的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村干部要想推动土地流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但在农民社会分化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同样是农民,其群体内部对于土地流转已经产生了不同的诉求。正是这种诉求的不同,也让村民对村干部的角色期望产生了差异,而面对不同的角色期望,村干部就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之间产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对于经济收入来源基本不依赖农业生产的村民来说,其希望自己闲置的土地能够变现,在有外来资本流转土地的情况下,这部分村民就是希望能够尽量提高土地流转价格。而对于那些收入来源仍然依靠农业的村民来说,他们对土地流转还有较多的顾虑,他们担心自己以后的收入和生活。村庄内,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他们或是到城市打工,或是进行其他创业,所以年轻人也希望村干部能够在推动土地流转的同时,提高流转收益。而中老年人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不仅从农业中获得了收入,而且还得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农业生产中延续了农村的部分文化,所以面对土地流转,他们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担心未来土地耕种的问题,同时也担心自己生计与人生意义的问题。因此,在不同的角色期望之间,村干部就要进行抉择。不过,事实证明,在村民群体分化的情况下,年轻人和非农从业的农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2.现实角色行为水平和理想角色期待之间的冲突。村干部,尽管被称为干部,但是其仍没有摆脱农民的身份,加上村干部待遇较差,工作压力较大,尤其是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缺少体制性权力的有力支撑,其对自身的地位也是不满的,其并没有从自身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因而,追求经济层面的成功就成为了村干部实现价值的主要目标。但是从政府、制度和村民的理想角度看,村干部应该是为村民服务的,是为村庄经济发展服务的。村干部对自己的角色期待,也就是其现实层面的角色扮演实际上是与政府、社会和制度层面的村干部角色期待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也就出现了角色现实行动与理想期待间的冲突。在农业公司流转土地的过程中,村干部不仅获得了经济收入,同时也成为了该公司的座上宾,其在满足于现实价值的时候却忘记了各方给予其本职角色的理想期待。很多村干部也希望自己能够带领村民干出一些事情,也为村庄发展做出努力,但现实是,要发展村级经济相当困难,加上当前对维稳工作的重视,一些村干部认为只要不出事就可以了。而土地流转则被认为是发展村庄经济的机遇,因此村干部推动土地流转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村干部角色间冲突

1.村干部扮演两个代理角色之间的冲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级自治组织,村干部则是村民自治权的代理人;而从村委会的实际职能看,其成为了政府职能在村庄的延伸,承担了大量的政府政策执行与落实的工作,变成了政府的基层代理人。村民代理人的角色要求村干部要更多地从村民的角度去做好各项工作,而政府代理人的角色则要求村干部按照政府的意志在村庄开展各项工作。而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为政府意志,地方政府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驱动下,就会出现人为地加快土地流转的情况,要落实地方政府加快土地流转决策的则是村干部。而村民则要求村干部要站在自己一边,要维护农民的利益,而在政府行政的压力下,土地流转很容易出现损害农民权益的事情。例如,在A村的土地流转中,并没有就土地流转价格征求村民的意见,村干部只是按照地方政府关于土地流转的指导价确定了本村的土地流转价格。在村民缺乏参与协商的过程中,村干部与希望流转土地的农业公司达成了协议,而该协议并没有照顾到村民当中不同群体的诉求。因此,在村干部帮助农业公司流转土地的过程中,其很多时候也变成了农业公司的代理人,由村干部向村民宣传该公司的情况、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对村民的承诺等。而在这种角色冲突中,村干部渐渐将自己的天平倾向了政府与公司,偏向公司是因为村干部推动土地流转能够获得政府的肯定,因此也将在政府财政支农项目中获得更多支持;而对农业公司的偏好则是其能够直接从农业公司流转土地中获得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在当地被称为“土地流转工作经费”,在A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业公司支付给村干部5万元工作经费。除此以外,村干部还能够在公司内获得社会地位、股份等其他利益。

2.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不一致。村干部由村民选举产生,如果大部分村民对村干部工作不满意的话,村民可以举行大会进行罢免,但事实上通过罢免程序来更换村干部的情况很少出现。村庄内即使出现对村干部不满的情况,村干部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化解和应对。比如,通过拉拢对村干部有意见的村民,通过参与这些村民家庭的红白喜事,通过朋友调解等,村干部能够将村民的不满化解或压制。也就是说,当村干部无法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角色行事时,其会展现实然角色的行动逻辑,而这当中的冲突会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手段来化解。例如,在北京农村,宗族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村民对村干部的不满可能会变成宗族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宗族中的代表坐下来交谈,就可以化解问题。在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也会要求村干部注意保护村民的土地权益,但现实中,因为农业公司给予了村干部好处,所以村民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害还是时常发生,如土地等级被低估、流转价格被压低、流转面积被减少登记等。当然,村干部规定角色与实然角色的不一致也与村民的态度有关,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得罪村干部,在乡土社会的规范中,大家也都希望彼此都能够给“面子”。

(三)村干部角色外冲突

1.与乡镇干部的角色冲突。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在法律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在不少乡镇干部看来,村干部就是自己的下属,这样的认识也是村干部与乡镇干部角色冲突的原因之一。与乡镇干部相比,村干部的地位、权威和掌握资源情况等,都更为弱势。所以,一些坚持从村民角度出发做工作的村干部会被乡镇干部视为“刁官”。因为,村庄运行费用及村干部工资都由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在村财镇管的情况下,村干部与乡镇政府的冲突中,前者往往失败。也正因此,村干部很少选择与乡镇干部正面冲突。在一些情况下,村干部会选择村民与乡镇干部发生冲突,自己从中进行调解,由此获得与乡镇干部谈判的筹码。不过,在多数情况下,村干部都不会主动与乡镇干部发生冲突,因为乡镇干部拥有考核村干部工作的权力,同时村庄发展所需要的财政资源也要通过乡镇去争取和下达。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乡镇干部会在流转进程上与村干部发生冲突,尤其是在限时达标完成土地流转的情况下。土地流转涉及村庄各个家庭,而乡镇干部与村民协商的成本远高于村干部与村民的沟通,因此A村村干部在三年的时间里才完成了土地流转,这也是乡镇干部与村干部角色冲突后相互妥协的结果。

2.与村庄内其他角色群体的角色冲突。尽管,当前多数村庄并没有强大的村集体经济,但是村干部仍然能够通过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获得一定的工资外收入,除此以外村干部也能够借工作拓展自己的社会资本,因此北京乡村的村干部竞争仍十分激烈。在村庄内,与现任村干部经常产生角色冲突的是那些村干部的潜在竞争者,他们在村庄内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村庄公共品供给与公共服务提供方面,这些村民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在任的村干部会谨慎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以防止自己的失误被这些潜在竞争者利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潜在竞争者会有意识地扩大村民之间的分歧,以阻碍村干部工作的开展,比如A村内的一些村民就联合要求提高土地流转租金,致使土地流转工作的进程相当缓慢。除此以外,村庄内的老上访户,也是村干部角色冲突的主要对象,他们会借配合村级工作而要求村干部给予更多好处,这也让村干部期望公平推行土地流转的工作充满挑战。

四、村干部角色冲突的原因分析

尽管村干部的角色扮演中面临角色内、角色间以及角色外的多种冲突,但是这些冲突的出现却有着差异化的原因。依据上文笔者已经阐述的角色冲突的经验材料,再结合角色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就能够具体地分析导致不同类型角色冲突的成因。

(一)村干部角色内冲突成因

通过上文的内容,我们发现:村干部角色内冲突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成因,其一是村庄社会内部农民社会分化的出现导致不同群体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发生变化,由此也导致他们在土地流转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村民主张快速流转,而有些村民则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村民对待土地流转的不同态度,衍生了对村干部角色的不同期待,这也就产生了村干部的角色冲突。其二,村干部角色冲突来源于其对自身现实的不满,来源于村庄发展的基础较差。因此,对自身地位和待遇的不满,村干部开始出现自利性的行动,他们谋求经济利益;对村庄经济发展的困惑,也让他们试图抓住每一次发展的机会,而土地流转在一些村干部看来就是这样的机遇,但是资本对利益的追求使得村干部自身也被限定在了农业公司预设的逻辑之内,他只能尽量争取更多的个体利益,但却无法改变公司与村庄的农业利益分配中的格局,因此村干部理想的角色往往会在现实角色中消失。

(二)村干部双重代理角色冲突成因

导致村干部角色间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机会成本较高,农业现代化过程缓慢,农业生产的污染情况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让中央政府认为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将威胁粮食安全,而规模化的经营则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土地流转成为了政府政策倡导的内容。村干部受命于地方政府的政策要求,因而变成了村庄内推动土地流转的政府代理人。但是对于政府关心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污染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农民却并不关心,他们要关心的是怎样种好自己的土地,怎样让自己的土地产生更大的收益,如何在农业生产中获得自己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如何在农村获得舒适而体面的生活。而作为村民代理人的村干部,也需要对村民的这种期望进行回应,因此就产生了村干部双重代理角色的冲突。

(三)村干部角色与其他群体角色冲突成因

导致村干部角色外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村干部自律的下降,模范带头作用的弱化和乡村治理能力的不足使得村民对村干部的权威认同下降,在多重代理角色中,村干部村庄监护人角色弱化,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发展缺乏动力且方向不明。村干部公心的不足,其追求经济利益的行动愈发明显,国家财政涉农项目成为村干部觊觎的对象,而利用职务便利获得灰色收入也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土地流转背景下,村干部也往往会因收取企业的费用而脱离村民的期待。在宗族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村民为村干部的职位而展开竞争,在任村干部与潜在竞争者的冲突也不断显化。潜在竞争者不配合村干部工作更加多见,而村干部借自身资源、权力等对竞争者进行打压的情况,也随之出现。而村干部与上访者之间的冲突,则是因为上访者获知了村干部与地方政府的“软肋”,他们以一定事项为借口,让村干部让渡一定的利益。这与当前基层治理中以维稳为中心的体制有关,而这则让一些投机的村民发现了可以利用的政策漏洞。

五、村干部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

在土地流转中,村干部所面临的各种角色冲突实际上是村干部多重情境角色的一个缩影。角色冲突的出现是正常现象,但却给土地流转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也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做好角色冲突的调试工作, 不仅对当前农村的土地流转工作有利,同时也会让乡村治理更加有序,村干部的角色发挥更加有效。下面就是土地流转情境下村干部角色冲突调适的建议:

(一)社会方面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要在土地流转的问题上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去搞强迫命令,也不搞行政要求,这样村干部才不至于在政府要求与村民期待之间产生角色冲突,从而能够更好地站在村民角度思考和对待土地流转问题。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的发展,对于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业,要给予一定的监督和审查,要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要在强化农民社会保障的前提下,推动土地流转;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并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加强村干部的教育与监督工作。在村干部权威弱化的背景下,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要通过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来树立村干部的权威;在农民社会流动加快的背景下,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社会内部的农业经营主体,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村庄层面

对于村庄内已经分化出的不同利益诉求的村民,要有区分地做好工作,要通过调查和交谈来获得其关于土地流转的真实想法,从而在需要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分类回应村民的需求。要通过对上访户的教育,对其困境的破解来解决上访行动对土地流转的束缚。要鼓励村庄的种粮大户、种田能手来流转村庄内的土地,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村民对土地流转的不信任问题。通过规范村级公共事务决策与执行的程序,让更多村民参与到这类事件的决策中来,以此凝聚更多的共识。通过设立村委会顾问等职务,让村庄内的其他精英为村庄发展提供帮助,尤其是针对农村土地做好文章,开展农产品的加工项目,同时也进一步化解乡村治理中的对抗性力量。在村庄内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塑造村庄的核心价值观念,这样就会产生推动村庄发展的正能量,也就会减少意见分歧所带来的发展内耗。要尊重土地流转中农民的主体地位,村干部要减少对农民土地流转的干涉,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与土地流转者进行谈判和协商。

(三)村干部层面

对于村干部而言,要化解角色冲突,村干部还是要从自身做起,要认清自己的本来角色来自于哪里,其首先来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以一定要扮演好村民自治组织负责人的角色,要为村民服务,要为村级经济发展服务;对于地方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如常规性的调查登记等,无损于村民利益,这些当然执行,对于经济发展项目则需要谨慎考虑,要结合本村的实际以及项目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以土地流转为例,农业公司流转土地后,是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但之前仍能参加农业生产的老年人则会被排斥在公司化农业之外,他们的收入将减少,自身的价值体验也会恶化,同时公司化农业多是生产经济作物,其收入受市场波动较大,土地流转租金是否能够按期足额发放也是需要村干部考虑的,所以只有立足本职角色,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当然,角色冲突的存在也是村干部放松自我要求、实际能力不足等造成的,所以这就要求村干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增强个人的工作能力,要强化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村级事务公开、透明的运作,通过带动村民致富以增强自身的权威;在潜在竞争者面前,要胸怀坦荡,通过寻找共识来凝聚一致的发展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EB/OL].[2002-10-31].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9704023g.htm.

[2]吴毅.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78-80.

[3]申静.村庄的“弱监护人”:对村干部角色的大众视角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5):53-55.

[4]王思斌.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1(4):46-51.

[5]刘奇.乡村十变——我看免征农业税带来的新变化[J].江淮论坛,2005(7):11-12.

[6]王征兵.村干部考核体系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1-4.

[7]丁水木,张绪山. 社会角色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8-19.

[8]秦启文.角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5-117.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39-142.

[10]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66-367.

[11]安德列耶娃.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M].李翼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74-179.

[12]Talcott,Parsons. The Social System [M].New York: Free Press,1951:280.

[13]李祖佩,钟涨宝.分级处理与资源依赖——项目制基层实践中矛盾调处与秩序维持[J].中国农村观察,2015(2):81-93.

Conflicts and Adjustments of Roles of Village Cadres

Under Background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WANG Hai-jun,JIAN Xiao-ying*

(CollegeofHumanitiesandDevelopmentStudies,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193,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multiplicity and complexity of roles of the village cadres, the roles of village cadres often appear role conflict in the process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such as intra-role conflict based on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villager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the role of village cadres, inter-role conflict based on the inconsistent multi-identity of village cadre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ideal and factual roles of village cadres, and conflicts with other roles based on the leadership definition between leaders and village cadres and the village political competition pattern. Therefore, after the analysis of role conflict types and reasons of the role conflic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social policy, village management and village cadres training to solve role conflict by carrying out specific actions and taking concrete measures to promote farmland circulation and transform the rural governance.

Key words:farmland circulation;roles of village cadres;role conflict;adjustment strategy

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6-0032-07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王海军(1980-),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和农村发展与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30138)

收稿日期:(20)2015-03-18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土地流转
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社会学思考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化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