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种催青前卵面消毒的方法与效果

2015-02-22李有江,程锦发

蚕桑通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蚕病诱虫蚕种

家蚕原种出库前都需经过冷藏,蚕种冷藏单位既承担蚕种净种的冷藏,又承担夏秋种处理前毛种的冷藏。原种冷藏库与杂交种冷藏库没有条件严格隔离,因此在毛种冷藏出入库及母蛾检疫等过程中,难免有鳞毛及用具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有病菌飘落到原种卵面。为确保原种卵面的清洁无污染,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从2012年开始对原种进行卵面消毒,从生产实践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消毒方法

1.1消毒准备

选择已经消毒的催青室或蚕室1间作为晾种室,并准备好蚕架、木夹子、线绳、线架、电扇等设备,消毒备用。

1.2消毒时间

按原种催青时间,提前1 d出库,当天下午进行卵面消毒,消毒后漂洗晾干,第二天早上进催青室催青。

1.3消毒标准与方法

一是配置好消毒液:用3~4%福尔马林原液加水配置成浓度为2%的稀释液(即500 g 3~4%福尔马林原液加7.5 kg水)。二是调控好温度:液温控制在15.5℃。三是掌握好时间:浸渍时间为20~30 min。在浸渍过程中,适当翻动、搅拌,以使浸渍均匀、消毒彻底。浸渍时间到后立即放入流动的清水池中脱药30~10 min,并在清水池中进行1次漂洗,然后进晾种室挂种、晾干。用电扇放地上吹风,保持空气流动,有利于干燥,但不能面对原种吹风。晾干室温度保持在22.2℃左右,春蚕期自然温度即可,第2 d上午收种,进催青室催青。

2 卵面消毒的效果

公司从2012年春蚕开始采用此方法进行催青前原种卵面消毒,从3年的实践看,对防止卵面二次污染、防病防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减少小蚕期蚕病发生

1~3龄蚕一般无蚕病发生,因为原蚕饲养的消毒工作比较严格,包括养蚕前环境消毒起码两次,蚕用器具的消毒相对彻底。在饲养过程中,蚁蚕消毒、1~ 2龄隔餐消毒1次、3龄1 d消毒1次、眠蚕消毒等蚕体蚕座消毒比较规范,可以控制1~3龄蚕病的发生。在原种卵面消毒进行前,无论是春期原蚕区原蚕户中,还是秋期场本部饲养过程中,1~3龄的迟眠蚕中都会发现血液型脓病。自从进行原种卵面消毒后,1~3龄迟眠蚕中基本上没有发现血液型脓病。

2.2有利于降低大蚕发病概率

由于小蚕期基本无蚕病发生,大蚕期的蚕病发生的机率减少。在原种卵面消毒未开展前,1~3龄迟眠蚕中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使4~5龄发生垂直感病的机会增加,原蚕区农户发病的户数及严重程度大大增加,对原蚕茧产质量影响较大。对公司龙南原蚕区春蚕原种未卵面消毒的2009~2011年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3年平均饲养户74户,1~3龄迟眠蚕发生血液型脓病有13户,占17.57%;4~5龄大蚕发生血液型脓病有25户,占33.78%;比较严重有15户,占20.27%。2012~2014年进行原种卵面消毒后,3年平均饲养户29户,1~3龄迟眠蚕发生血液型脓病有2户,占6.7%;4~5龄大蚕发生血液型脓病有10户,占34.48%;比较严重的有3户,占10.34%;后3年平均比前3年平均1~3龄迟眠蚕发生血液型脓病户数比例下降10.87个百分点,4~5龄迟眠蚕严重发病户数比例下降9.38个百分点。

2.3有利于提高原蚕茧健蛹率

蚕期中蚕病发生数量的减少可提高原蚕茧质,提高健蛹率,提高kg茧制种量。对公司龙南原蚕区进行统计分析,卵面消毒前3年平均健蛹率95.6%,kg茧制种量4.15张;卵面消毒后3年平均健蛹率96.7%,kg茧制种量4.39张;卵面消毒后健蛹率提高1.1个百分点,kg制种量提高0.24张。

2.4有利于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

微粒子病的防控主要遵循“三控一严”方针,即控制环境污染、控制胚种传染、控制桑园虫害、严格消毒。而原种催青前卵面消毒也属严格消毒的范畴,防止原种在冷藏、运输途中遭病菌病毒二次污染的危害,对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提高蚕种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3 注意事项

3.1适当增加原种出库量

在消毒和漂洗过程中,会造成少量蚕卵脱落损失,张种收蚁量有少许减少,故出库原种要适当增加。

3.2防止混杂

因原种催青前后蚕种场生产准备工作相对比较忙,原种又是分批出库,须分批消毒,而且技术要求高,因此会增加较多工作量。须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操作,以防品种批次混杂。

3.3避免污染

对晾种室和晾种用具要采用消特灵或漂白粉等氯制剂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力求避免再次污染。

3.4充分脱净残药

春期在自然温度低下的环境中晾干蚕种,温度尚低,故在脱去福尔马林残留液过程中要求充分脱尽残留量,防止蚕连纸吸附残留液而造成气味重,在催青过程中对人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在次年4、5月化蛹羽化。因此,结合晚秋蚕结束后的回山消毒,首先将蚕室内各个墙面及门窗缝隙全部清理干净,同时要将用过的蚕具也全部清理干净,将清理出的桑螟烧毁或深埋;对稻草旧蔟具全部烧毁,对蚕室周围也须全部清理干净。

3.3调整养蚕布局

通过调整养蚕布局的方法,减轻桑螟的危害。具体来说就是适当推迟夏蚕的饲养日期,增加夏蚕的饲养量,疏掉夏伐后多余的桑条;适当增加中秋蚕的饲养量,并提早中秋蚕的饲养日期,剪掉一些细弱条,采掉枝条中下部的桑叶,抢在桑螟大量吃叶前,将桑叶采下饲养中秋蚕,这样也有利于秋蚕期的农药防治。

3.4点灯诱虫

桑螟成虫的趋光性较强,可采用点灯诱虫的办法诱杀桑螟成虫,可用普通白炽灯诱虫,最好用频振式诱虫灯诱虫。我们用河南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多佳牌PS-NH频振式诱虫灯诱虫效果较好。诱集光源:频振灯管(波长320~680 nm),撞击面积:≥0.15 m 2,电网采用耐弧镀膜材料,网线直径0.6 mm,电网电压:2300±115 v,触杀虫横网螺旋绕制,防止因虫体残余电网短路,雨天自动保护(当相对湿度大于95%时,频振灯能进入自动保护状态),绝缘柱:瞬间耐高温1000℃,耐腐蚀,耐高压性能,电源电压220 v,频率50 hz,电压波动范围:160 v~280 v时正常工作,功率:≤35 w。

3.5做好适期防治工作

在做好越冬防治的基础上,一是做好6月20日左右的有叶桑防治,二是重点防治好第4代桑螟,做到防4代压5代。一般中秋蚕大批用叶时,桑螟还处在低龄期,对桑叶危害不严重,此时可以先采摘桑螟数量大的房前屋后桑园桑叶,先于桑螟把桑叶吃掉,同时把大部份桑螟带出桑园,控制桑螟数量;同时要做好分批轮治工作,采一批防治一批,既做到了及时防治,又可确保中秋蚕相对安全。中秋蚕结束后,根据晚秋蚕的饲养日期与数量,再灵活做好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蚕病诱虫蚕种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诱虫作物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全降解诱虫板对大棚番茄主要害虫诱集效果初探
攻克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棚室蔬菜小型害虫发生严重的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