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螟大暴发的防控措施

2015-02-22顾建兴

蚕桑通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虫量蚕农桐乡市

蚕桑产业是桐乡市传统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有7822.6 hm 2的桑园面积,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达69000多户。2014年饲养蚕种195858.9张,其中中秋、晚秋实发49100.3张,占全年饲养量的25%,全年饲养量、产茧量和总产值比上年大幅度下降。由于受桑螟的严重危害,秋蚕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桑螟的大暴发使全市蚕桑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高桥镇、崇福镇、凤鸣街道等3个重点蚕区造成蚕业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严重挫伤了蚕农经营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为防止此类灾害不再重现,稳定蚕桑产业,依据该市桑螟大暴发的状况,开展其发生原因的调研与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 两季秋蚕桑螟危害状况

据8月下旬调查,失管桑园中,桑螟亩虫量达40~70万头,占全市桑园面积的15%;40%桑园因错失防治适期再加上世代重叠发生,亩虫量达到4~5万头;45%的桑园地块虫量发生达到了1~2万头。由于反复施药以及桑螟危害后桑叶质量下降,带来了秋蚕的产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了全年的蚕业经济收入。适宜的温湿度使得4代桑螟暴发成灾,危害严重,也使得5代桑螟暴发成必然趋势。根据田间桑园诱蛾灯调查显示,5代桑螟发生特点是量多、分散、高峰不明显,严重地块亩虫量已达100多万头。

桑螟大暴发给秋蚕生产所造成的后果:桐乡市2014年发放的两秋蚕种49100.3张,生产蚕茧1781900 kg,比去年同期减产2000957 kg,减产达52.9%,张产仅为36.29 kg。全市三个重点蚕区高桥镇、崇福镇和凤鸣街道两秋蚕种35916.15张,占全市的73.1%,高桥镇两秋蚕张产21.36 kg,崇福镇仅16.86 kg,凤鸣街道为28.48 kg,蚕农所订的蚕种由于桑螟大暴发,严重危害桑叶,无法使两秋蚕正常饲养,要求退种诉求日趋严重。据调查,全市因桑螟大暴发蚕农弃种、弃养十分普遍,仅限于3个重点蚕区,弃种涉及农户2万多户,弃养蚕种达到了23905张,造成蚕农两秋蚕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7000多万元。

2 桑螟大暴发的原因

2.1气候因素有利螟虫孵化

桐乡市今年8月上中旬平均气温26.3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降水量173.8 mm,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0.6 mm,增长98.2%;相对湿度平均8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而在我市桑螟常年发生5代,一般以第5代桑螟对秋季桑叶为害最严重。桑螟雌蛾产卵每只在180~500粒左右,平均250粒,在产卵期遇到相对湿度大于90%时,孵化率可达95%以上;在卵期若遇气候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下时,孵化率仅为25%~30%;可见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桑螟虫量发生起到显著作用,在这种特殊的气象环境下有利于桑螟卵的孵化,桑园螟虫虫口密度的大幅提高。

2.2多雨天气影响防治适期

据市测报点对3代、4代桑螟生长发育调查和发蛾高峰的跟踪监测,预测到第4代桑螟孵化高峰在8 月15日和8月22日两个高峰期,市蚕业技术部门按照两个盛孵期,提出分次进行药剂防治。但由于从8 月15日至20日桐乡境内出现连续整天下雨,致使蚕农无法进行适期防治,错失4代桑螟的孵化高峰后幼龄期大面积防治机遇,是造成4代桑螟大暴发而严重危害桑叶的一大主因。

2.3 3代桑螟基数十年罕见

桐乡市境内常年7、8月份是夏、秋季连续高温季节,以往3代、4代桑螟因受高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不利于桑螟的孵化。但今年遇到了罕见的低温多雨和多湿的气候环境,使3代桑螟蛾量持续不断发生。从监测点诱蛾量看,自8月4日诱到30只开始,3代桑螟蛾量不断上升,8月9日最高达到73只,蛾量发生大。因此,3代桑螟蛾量大幅度增加给4代桑螟大量发生奠定了厚实基数。

2.4管助桑螟暴发

由于前几年秋季天气正常,气温高,环境干燥抑制了3代桑螟的发生,且有些年份桑园不治虫也不受害虫危害,而暴发桑螟的时间节点往往在9月中下旬,气温较低时的第5代或晚秋饲养期。因此,蚕农思想上对4代桑螟大暴发认识不足,采用药剂防治措施不力。农民进城经商、开办小实体的不断增加,以及秋季桑园病虫害多,蚕室蚕病发生机率高,养蚕风险大等实际原因,秋季桑园弃管面积越来越多,致使全市7822.6 hm 2为5475.82 hm 2。加剧了秋季桑园3代桑螟的大量繁殖,从而引发了4代桑螟的大暴发。

3 受灾后的防控措施

3.1尽力降低桑螟越冬虫量

认真落实农业防控措施,加强冬季桑园清园、蚕室和蔟室清除工作,尽力降低桑螟越冬虫量。在晚秋生产结束之后,及时指导发动蚕农对蚕室、蔟室进行了一次严格的回山消毒,彻底清除墙角、门窗缝隙中残留的越冬桑螟,采集后集中烧毁。11月上旬前对田间桑园严格实施关门治虫,采用2%杀灭菊酯或2.5%高氯菊酯2000倍进行喷治。并且适时做好桑园冬季清园、剪梢、修去枯桩、死拳,提倡桑园冬垦,千方百计减少越冬虫量。

3.2 抓好失管桑园托管或流转

失管桑园是增加桑园虫口密度的温床,所以抓好失管桑园的托管和流转,是防止桑园病虫害大量发生的有效措施。针对该市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日益增多现状,为了提高土地和蚕桑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控制虫量重叠繁殖,增加蚕业效益,对于弃桑失管桑园,实行协调流转或托管的方式。由养蚕农户进行管理,增加桑园经营面积,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能稳定蚕桑产业,而且也为减少夏秋桑园病虫害发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重点蚕区积极探索桑园治虫专业队,以提高桑园的防治效果。

3.3加强桑园虫情预测预报

桐乡市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带,以往南片与北片虫情发生量均有差异。南片高桥、崇福和凤鸣三个镇、街道是重点蚕区,2014年发种量达到了95066.25张,占全市的48.5%,也是桑螟大暴发的重点区域。为了更正确地掌握桑螟的世代发育情况,在这三个重点区各增设一个桑园病虫害监测点,另一方面指派专人蹲点抓好虫情预测预报,科学掌握桑螟发生动态,第一时间发布防治信息,严控3代桑螟对桑园危害,从早着手,防控4代桑螟暴发。

3.4杜绝伪劣农药流向市场

随着桑螟年复一年的发生,长期性地采用某一农药配方进行桑螟防治,增强了其抗药性。加之市场上伪劣农药的存在,降低了桑园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影响了防治质量。桑螟大暴发的过程中,已有多个镇街道的蚕农反映,技术部门布置的农药配方加倍治虫,效果不够理想。为此,为了提高桑园病虫害防治效果,首先技术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对口农药的筛选工作,应用科学防治措施,控制桑园病虫害对秋叶的危害,其次应积极会同农业执法部门常态化地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杜绝伪劣农药充斥农药市场,最大限度地减轻蚕农的损失。

猜你喜欢

虫量蚕农桐乡市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如果我是……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躲雨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长寿花
桐乡市蚕桑生产与缫丝业现状调查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