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现状及有效途径

2015-02-22于红艳

关键词:中国梦师德青年教师

于红艳 郑 川

(1.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四川 成都 611137)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一文中提到:实现“中国梦”,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是决定任何经济实体竞争力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为了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13年5月28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可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将“中国梦”与“教师梦”有机结合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而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是将“中国梦”与“教师梦”有机结合的重要突破口。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课题组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设计问卷,包括:重视程度、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师德师风、工作满意度及实际需求等方面。在经过2轮预调查后对问卷内容予以修正,最终正式问卷调查对象为四川省5所高校的青年教师,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7.3%。

1.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现状

从对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现状概括如下: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建设的重视程度尚可,选择“非常重视”和“非常不重视”的分别占了22.6%和10.1%;青年教师自身政治信仰坚定的占44.5%,选择“非常坚定”和“迷茫”的分别占26.5%和19.5%;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政治学习的占20.5%,认为理论学习与自己无关的占35.6%;认为高校对思政建设采取了有效方式的占23.1%,认为“有一点效果”的占42.5%;认为“中国梦”离自己很遥远的占44.5%;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师德师风良好的占40.2%;认为目前自己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占30.9%,认为有职业倦怠感的占45.6%;对于“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有65.8%的选择“合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对于“你认为哪些合理需求会制约你对高校及“中国梦”的认可?答案集中在:工作环境、人文关怀或人性化待遇、尊重和认可、个人发展机会、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个性张扬和创新。特别要说明的,本次对教师需求的调查,发现青年教师物质需求的朴实性与精神需求的突出性,两种需求并存且相互渗透,薪酬、待遇等物质需求是主导需求但未得到满足,并且对高校及中国梦的认同感有直接的影响。

2.目前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二是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

三是对学校开展的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教育认同感和参与感不强。

四是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与青年教师的自身期待存在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形式与青年教师组织观念存在偏差,思想政治建设应有的效应与青年教师现实经历存在偏差。

五是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及精神实质理解不深入,工作满意度不高,没有将“中国梦”与“教师梦”相联系。

二、基于管理心理学视角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建设的途径

1.能够用于突破口将“中国梦”与“教师梦”相联系的理论

(1)人性假设之“Y”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重要、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求与组织目标并不矛盾”。应用关键点是利用个体要求工作的本能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充分调动个体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主体不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

(2)以人为本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管理既要满足个体的需求还要满足组织的要求,实现协调统一。”应用关键点是强调内在激励的重要性,通过达成和推进人的合理需求的满足,实现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协调统一。

(3)心理契约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自觉性,即自觉的责任和义务,与正式的合同文字形式的“经济契约”相比属于隐形契约,但却是组织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它的本质是感情契约。应用关键点是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共建“心理契约”,注重尊重、培训、沟通、服务和良好环境的重要性,让被管理者感知到组织遵循心理契约、得到公正对待,使之产生强烈的积极情感反应和行为,从而极大提高工作积极性。

(4)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阿尔德佛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这一系列理论是建立在上述三点理论之上的,共同点都是认为需求制约人的行为动机和积极性,是激励人们、激发人们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基础,都表现出快速激励、引导激励和持续激励的特点。应用关键点为注重个体需求,基于需求开展激励。后有研究者补充提出,要关注个体需求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开展激励。

2.将“中国梦”与“教师梦”相联系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基于管理心理进行青年教师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普遍存在重约束、轻激励,重高校组织需求轻教师个人需求。高校作为“中国梦”与“教师梦”的桥梁,首先要更新管理理念、重视、倡导和支持教师激励,在提升认识的基础上,从学校层面将这一理念层层传达,要求各级管理者在规定时间内改进激励制度和方式,同时也要以会议、座谈等方式告知教师,实现“双向沟通”。总之,只有真正意识到青年教师思政建设需以管理心理为基础,才能努力关注、研究、满足教师合理需求而激励,保证激励对策不偏离轨道,真正做到持续有效。这是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政建设的前提。

其次,实行针对性与方向性激励,将“中国梦”与“教师梦”具体化。一方面,高校应当通过观察、定期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学科专业教师的需求现状和变化,优先满足薪酬、福利等主导需求,同时区分差异性,采取分层、分类的激励方式。比如,对一般的青年讲师、助教等,注重提高物质待遇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将“中国梦”具体切分到每个青年教师身上,按照某一维度,比如专业领域,给每位教师量身打造“你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同时将“你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这一信息贯穿激励的全过程,从意识上实现正向强化从而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

再次,把握教师心理,建立共同愿景,达成“中国梦”、“高校梦”与“教师梦”不能分割的心理默契。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导致青年教师疏于政治学习、工作满意度不高,没有将“中国梦”与“教师梦”相联系的最主要原因:一是合理的物质与精神要求未得到满足,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形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合理疏导;二是高校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而对青年教师施压,青年教师陷入职称评审、科研经费、学术成果、教学评估的漩涡中,没有时间顾及政治学习。高校青年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奋斗族,因此高校作为桥梁,达成“心里默契”,建立共同愿景”的关键就是:应当使之明白“高校梦”和“教师梦”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只有实现了“中国梦”,“高校梦”和“教师梦”才能有持久的源泉与坚实的根基,三者是组织与个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具体落实到实践中,高校要建立定期思想调查制度,把握青年教师的心理,充分其合理物质和精神需求,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包括专业发展、个性发展以及鼓励创新,满足成就需求。

最后,引导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考核,重视师德建设。既然“中国梦”、“高校梦”与“教师梦”不能分割,在高校已经很好地运用管理心理学相关原理重视并实践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下,对青年教师而言,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然要受到适度约束,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是绝对必要而且要长期实行。《意见》中提到,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1]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3〕16号,2013.

[2]中共宣传部.《“中国梦”读本》[Z].2013.

[3]姚利民.高校教师心理与管理研究[Z].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4]田朝晖,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0(5):95-96.

[5]刘连富.“三位一体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统计与管理,2012(6):169-170.

[6]谢斌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6-77.

[7]鲜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建构的思考[J].社会纵横,2012,27(9):145-146.

[8]王忠.困境与出路: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5):32-36.

[9]封国平.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河学刊,2012(12):101-102.

[10]谭建平,等.信仰教育-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6):95-97.

[11]伟毅,等.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院,2007(3):494-495.

猜你喜欢

中国梦师德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