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2015-02-22

关键词:人格情感语文

容 苑

(阿坝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 汶川 623002)

一、绪论

1.人格教育现状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人格和人格教育的课题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很多教育研究机构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转向为对人才的“人格培养”。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冠以“道德教育、健康教育、人文教育”的头衔,替代了人格教育,造成人格教育的严重缺失。当下青年学生在面对压力与竞争时,表现出了极度的困惑,各种各样的“问题少年”事件屡见不鲜,旷课逃学,打架斗殴,吸毒,参与黑社会组织等等这些问题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热切关注。追其根本,是由于现代对人的教育观念的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急功近利、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由此可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对目前我们的语文人格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重智能、轻人格的教育理念当中转变过来。

高考的强压之下,语文课程设置被迫进行了不小的改动。为了应试升学,为了得高分这一急功近利的目的,语文教育陷入了无限的题海战术之中,教师和学生都学会了如何倾尽所能去掌握答题技巧,努力使自己更接近标准答案,而忽视语文教育教学中原本应该秉承的文化的传承的作用。以致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在试卷当中,学生的试卷充斥着太多的套话、假话和空话,没有了个性的展示,更多的是人格的不健全。因此,我们在提倡“素质教育,人才兴国”的理念下,人格教育的缺失已经是我们教育理念里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2.健康人格与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新教学大纲突出了语文教学在立足学生发展,塑造人格上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作用。把学生塑造成既有真才实学,又具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呼唤。

因而,塑造健康的人格需要教育的培养,语文当中的人格教育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和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的活动。

二、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及优势

在关于人格教育方面,语文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必须辅以人格的教育。

1.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实施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设置,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塑造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散文、传记、杂文、文言文、小说、报告文学都是作家人格的体现,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是很重要的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健康精神底蕴和审美情趣,而这也是语文新课改当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2.实施语文人格教育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格的健全,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与人文和谐社会的需要。今天我们强调:与人为善、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和谐共处。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在塑造健康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客观认知世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理解、和谐、共处等优秀品质。这样的环境下更能促进青年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意义。

3.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实施语文人格教育

少年时期的青年学生是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他们的心理方面还不稳定,处于人一生中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若不注意教育引导,很容易产生问题。对此,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语文教学应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更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引导。所以,我们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以新教学大纲突出语文教学在学生发展,塑造人格上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作用。把学生塑造成既有真才实学,又具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

四、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环节缺失状况非常普遍。就当下来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顶着高考的压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被普遍运用。

1.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课程观

从教学目标来看,语文课程教学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仍旧采用一味的满堂灌,重讲授,轻体验;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的情感参与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课程设置来看,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很少,学生参与力度很小。如何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课程观,树立怎样的新的语文教学课程观,值得我们思考。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满足学生对于某种需要的认知状态,我们应该以辩证发展的观点审视师生的主客关系,树立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格教育,逐渐形成追求人的个性化解放和完整性人格这一价值观取向。

2.构建交互式语文教学模式

从语文教学来看,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程式,不仅熄灭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切断了情感体验的通道,只会使人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这对学生的人格构建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有阻碍作用。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改进。

(1)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作为一门文字语言课程,必须加强朗读,眼耳口心并用。朱熹曾说过人格魅力熏陶,能够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这种返璞归真的教学,能使学生直接面对作品,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让他们与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做真正的学习主体。此时此刻,教师要学会善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帮助学生“学文”与“为人”共同进步。就语文人格教育资源来说,我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瑰宝,其中不乏讲述人格教育的文章,在进行讲解的同时,可以引申到人格塑造方面来,着重培养学生坚毅的精神品质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加强情感写作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人的情感态度的展现方式。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富有生命力的写作,而不是一味地规范写作程式、方法与技巧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培养结合起来,只有感情真挚了才能写出好文章。

在进行写作训练之前,应教导学生注重学习生活中的观察与积累,对学生实行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写作训练,对当下的重大事件的看法做出正确对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适当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读书一方面能使人增长知识,学到别人的经验,但得到的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的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达到放大知识层面,补其不足。

针对课外活动,可以是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扩展他们的知识层面,也可以是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当下的社会。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可以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可以是课文讲解中涉及到的类似新闻热点,进行客观的指导评论;也可以是开展主题班会进行大辩论,在学生之间开展一种纠正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是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并收获。

3.发挥语文教师自身人格的教育价值

自古以来,我国都遵循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教师对于人的一生具有极其深重的影响,这是其他影响因素不可比拟的。因此我们要利用语文教师人格示范的力量来实施人格教育,通过优化人格环境来辅助人格教育的实施。只有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获得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

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得要涉猎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使自己掌握更多更新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我。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对于作品的理解、认知和情感体验,都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此,语文教学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状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安排,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结合他们自身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有意识地渗透健康人格教育。

4.在教学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我们的语文教学本身是母语教学,这样的语言特性这也决定了它的教学内涵在于课堂教学,教学的外延则与我们的生活的外延相通。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那四十分钟,而应该倡导开放型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文学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上极想张扬个性,摆脱束缚,也特别容易崇拜名人。他们渴望了解这些名人、伟人的成长道路,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名人事迹的介绍、简明扼要地评述,扣动学生的心扉,使之从这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身上领悟到他们共有的特质。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把个人与祖国的建设,民族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高深的人格,博大的胸襟。这些品质是促使他们事业有成的原动力。通过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讲座如何将爱国主义化为具体的行动,如何把个人与祖国需要联系起来,提高自身的价值定位。

文学中有实践也有生活,只有将文学与生活真正结合起来,文学才便于学生取材,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走出教室的语文教学,可以是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也可以是带领孩子们走近自然,品味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知能力;也可以是与学生家长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上进行语文学习,如家庭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五、结语

目前,关于人格教育和语文教学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课题的现状还有很多缺失的地方。当下,我国教育现状对语文人格教育的呼声愈来愈大,尤其是处于高考压力之下的高中生,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人生的一次选拔,更是一次心灵锤炼,只有具备健全人格、坚强意志,才能在这关键时刻脱颖而出。学习了有关理念知识,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从当下我国教育中人格教育缺失着手,探讨健康人格与语文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及优势,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提出在当前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四点策略:

一是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二是创设交互式的新语文教学模式;三是塑造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四是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塑造健全人格。

期望以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为依托,利用语文教学,发掘教材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进行人格感染。以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异化,促进人格的高扬与发展,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健康的人格底色。

[1]程红兵.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格教育.云间语文苑网站.

[2]刘志坚.中学语文人格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3]陈雪茜.高中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堂·教材·教法,2000(2):21-26.

[5]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49-53.

[7]王松泉,等.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人格情感语文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漫画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